︿

【文獎條例爭議】香港局勢變動成契機 藝術界爭取市場回流「加乘效應」

楊毅 2021年01月11日 09:55:00
香港因港版《國安法》等政治局勢變動,不僅是台灣爭取藝術交易市場回流的重要契機,更能發揮「加乘效應」。(取自Sotheby's 臉書)

香港因港版《國安法》等政治局勢變動,不僅是台灣爭取藝術交易市場回流的重要契機,更能發揮「加乘效應」。(取自Sotheby's 臉書)

民進黨力推《文獎條例》修法,擬調降文物、藝術品拍賣財產交易所得稅率,引發爭議。國內藝術界人士認為,當年因台灣的稅制問題,造成國際拍賣公司及藝術產業鏈發展外移至香港,使得香港一躍成為全球重要拍賣中心;如今香港因爆發「反送中」事件及港版《國安法》等政治局勢變動,不僅是台灣爭取藝術交易市場回流的重要契機,更能發揮「加乘效應」,時間相當緊迫,一旦錯過了就不知道要再等待多久了。

 

「香港現在很慘,今天我們要爭取的時間真的很緊急、很急迫!」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獨立策展人胡永芬接受《上報》訪問表示,過去8年左右,外國的畫廊紛紛跑到香港最貴的地段、最好的大樓開設,西方到香港的畫廊大概有20多家,現在則剩下不到20家。由於以前香港為藝術品市場交易中心、免徵營業稅,現在若外國畫廊要找其他市場,考量日韓相對鎖國、新加坡則沒有藏家,而20世紀油畫及當代藝術的負責人幾乎都是台灣人,人才、藏家都在台灣,台灣是有很大的機會能夠爭取的,錯過這個機會可能就要再等2、30年。

 

胡永芬透露,日前有一位保利香港拍賣公司的部門首長來台灣演講,她私下詢問對方,如果台灣將藝術品交易改採分離課稅、稅率調整為0.6%,該公司有沒有可能來台灣發展?對方立刻回答「當然可能」,甚至連蘇富比及佳士得都可能會襖率,只要蘇富比及佳士得都來台灣,他們也一定會過來。

 

胡永芬表示,「香港現在很慘,今天我們要爭取的時間真的很急迫!」(取自台電月刊)

 

 

政院版稅率降至1.2% 仍是香港的2.4倍

 

她強調,為何要外國的畫廊未來以台灣為中心,一是所有交易到台灣後,稅就會進來,所有稅收都會在台灣發生;二是這些畫廊來台後就會開發在地的內容,台灣整個藝術產業的生態及發展都會變得不一樣。從過去這20年來,香港為他們的藝術家創造那麼多機會的例子及經驗,就可以知道其重要性。

 

然而,此次《文獎條例》修法,雖放寬文物或藝術品進口參展或拍賣時,海關可以先不收5%的營業稅,等到不再復運出口或賣掉才課稅,但如此一來,反而造成外國畫廊會不願來台設點,並將愈高價的作品全部拿去做境外交易,而台灣畫廊在國內賣掉畫作卻沒有辦法省5%的營業稅,造成台灣和外國畫廊連競爭的立足點都不同。「根本是害了台灣的畫廊,政府根本就不愛這個產業,明明很多事情很簡單,只要作對就好,可是永遠做錯,而且都是政府用錯誤政策來讓產業趴下去!」

 

 

胡永芬另舉例,香港的拍賣市場,這幾年開始進入很多來自歐洲或美國的拍品,這是因為兩岸三地的收藏家會去跟西方大畫廊買畫,他們看到了這是一塊很大的市場,因此拿到香港拍賣。同時,香港的稅率比西方還要優惠,對買賣雙方都是有利的,即使是西方人買回去都是有利的。由此可見,稅制問題不是台灣單方面的「心結」,而是全世界藝術市場交易時所考慮的關鍵問題,即便此次政院版將稅率降至1.2%,也都還是香港0.5%的2.4倍,效果恐怕仍十分有限。

 

 

當前台灣藝術產業唯一瓶頸 邁向「國際化」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副理事長、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陳菁螢則指出,這幾年被視為是台灣藝文界重大盛事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2019、2020年連續兩屆舉辦都集結了全世界最頂尖的畫廊來台參展,而且有好幾件作品都是賣給台灣的企業家,如果相關稅收沒有增加的話,那麼就表示如此龐大的成交訂單,可能全部都是在境外交易,突顯出目前台灣藝術品交易稅制的問題所在。

 

她感概地說,有一年她到德國杜賽朵夫參展,適逢當地舉辦年度醫療展,台灣有將近200多家的醫療公司前往參展,還有5位立委隨行陪同。但她參加的藝術展覽,整個台灣藝術產業界只有她1家,讓她不免感觸台灣的文化政策還很落後,政府只集中扶植像是機械、醫療等「產值高」的產業,卻忽視掉藝術文化產業的發展。

 

陳菁螢強調,不管對國內畫廊或藝術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希望能夠朝向「國際化」,因為國際化後就能夠帶動非常多的資金進來及吸引國際關注焦點,台灣的藝術家及產業發展也才會比較蓬勃,而香港就是最佳的例子,「國際化是目前台灣藝術產業唯一瓶頸,政府產業政策不僅沒有幫到我們,還害到我們!」

 

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陳菁螢認為,國內畫廊或藝術家都希望能朝向「國際化」,如此,可以帶動更多資金進來及吸引國際關注焦點,台灣藝術家及產業發展也才會更蓬勃。(取自陳菁螢臉書)

 

 

打造健全藝術市場環境 台灣藝術產業才能永續發展

 

獨立策展人胡朝聖則表示,大部分的政府官員在思考「產業」及「生產」,都是專注在數字上。但文化生產的質和量提升,「國家不能永遠當爸爸媽媽」,總是用獎補助方式給產業及藝術家,而是應該要創造一個健全的市場。台灣的藝術產業若要持續發展,除了政府要提供一個好的環境之外相關的法律、稅制也都要有好配套措施。

 

獨立策展人胡朝聖指出,台灣藝術產業若要持續發展,政府要提供好的環境,相關法律、稅制等配套措施。(取自Christie's臉書)

 

「我們政府的產業政策往往是偏食的,忘了藝術產業創造的效益常常不是在數字上,有更多可能可以成為國家進行文化外交及整體國家形象提升,這些是看不到的無形資產!」他強調,如果可以讓市場更健全,讓本土的藝術家、畫廊及從事藝術創作產業者,可以更自由的話,所產生的效果絕對不會僅止於數字上所能看到的,基本上一定是加倍的。當資金回流的同時,也將帶動國內相關產業全面性的升級及資源整合,包括周邊作框、運輸、藝術保險、人才、媒體、觀光、旅遊及消費購物等,勢必會產生所謂的「外溢效應」。

 

胡朝聖表示,政府不應該只侷限眼前在稅收問題而已,而是應該想辦法「點火」,創造出一個最好的「花園」,給予好的「土壤」讓花園裡面百花齊放,過去台灣已經錯過了藝術產業發展的時機,不解怎麼到現在還要繼續錯過,用似是而非的論調去談「公平正義」?這不禁令人懷疑,「所謂的公平正義是不是其實是在幫富人節稅,對我們來講這是很受傷、扣帽子的行為。」

 

【文獎條例爭議】

●盼打開租稅優惠「水龍頭」 藝術界批:錯誤政策害死產業發展

●提供租金、地價及房屋稅減免優惠給藝文團體 文化部估反增1.76億淨稅收

綠營急推藝品拍賣稅降至0.6% 遭疑為富人減稅淪洗錢工具

●推行藝術品交易分離課稅 文化部估較符合租稅成本利益

●推動台灣成「亞洲藝術品拍賣中心」 文化部估中港回流交易額達47億元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