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政策》:任命坎博擔任亞太協調官 是拜登政府對中國強硬大膽的第一步

尚國強 2021年01月16日 12:30:00
前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坎博,將任拜登政府的印太協調官。(湯森路透)

前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坎博,將任拜登政府的印太協調官。(湯森路透)

13日,拜登政府正式宣布將任命資深外交政策人士,前助理國務卿坎博(Kurt Cambell)擔任白宮印太事務主管。在這關鍵的人事命令上,CSIS資深顧問,也是喬治城大學日本近現代外交政策主席格林教授(MICHAEL J. GREEN )在《外交政策》上撰文,稱這是拜登政府對中政策大膽的一步。
 

格林教授指出,在美國大家越來越認為美國在亞洲正在輸給中國,儘管包括印度、日本和澳洲等其他國家樂意與美國站在一起。川普政府給拜登留下一個政策黑洞,因為川普以「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來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但川普在對抗疫情上的失敗和煽動支持者攻擊國會,導致拜登還沒上任就有一堆麻煩要處理。

 

目前看來,拜登政府挑選的顧問人選都聲譽卓越而且非常老練,但是多數都專注於中東和跨大西洋關係。格林教授發現亞洲國家開始對擔憂拜登這樣的人事命令可能意味著新政府不那麼重視跟中國的戰略競爭關係,加上拜登可能在其他事情上焦頭爛額,以及亞洲普遍認為當年歐巴馬政府對中國有點軟。

 

不過隨著拜登交接團隊任命坎博(Kurt Campbell)擔任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oordinator for the Indo-Pacific),可能會扭轉這個印象。

 

格林教授認為,坎博的任命案有三個方面可以大大強化拜登政府在亞洲的地位。

 

第一個是,坎博被認為是「建立盟邦對抗中國戰略」的最早設計師。在1990年代他還沒有什麼亞洲經驗的時候,就在國防部擔任資深亞洲官員,大力推動加強了美日聯盟,在歐巴馬時期擔任助理國務卿時,也是他大力主張「重返亞洲」的政策方向。儘管外界對重返亞洲有不同面向的批評,但政策核心依舊是拜登政府和國會兩黨的共識:美國需要加重面對中國。

 

第二點是,印太事務協調官這個職位是全新的。格林教授指出在2001年時,白宮負責歐洲事務的部門是亞洲的三倍大,到了2005年變得差不多,而在未來在拜登政府當中,很可能亞洲事務部門的規模要變成歐洲三倍大。格林教授認為如果協調得宜,拜登有機會跟歐盟一同策畫對中國的戰略。

 

第三點是坎博的任命是向國會致意,格林教授認為目前國會中的外交政策圈有共識需要強化盟友、保護關鍵技術以及施壓在人權跟民主方面施壓中國。格林教授指出,像是共和黨著名前議員馬侃(John McCain)或其他共和黨議員,也會找坎博尋求關於中國、台灣、日本或整個地區的意見。

 

格林教授指出,2016年參議員馬侃要出訪新加坡前,就是坎博強烈建議馬侃中間先經過台灣,而後馬侃也同意。

 

 

 

格林教授總結,拜登政府任命坎博為印太調節事務官,蘇利文(Jake Sullivan)為國安顧問,將傳達出新政府有戰略意識的訊息。

 

中美將有更多競爭

 

隨著任命案一宣布,坎博也在知名《外交事務》上與布魯斯金學會的中國政策主管Rush Doshi共同撰文,在這篇題為<美國能如何支撐亞洲秩序>一文當中,指出現在的亞洲就像兩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歐洲,權力均衡正在失衡。

 

文中指出,中國的軍費是整個印太地區加起來的總和還多,而北京採用脅迫的策略對付印度、日本、台灣、越南等國。文中主張美國應該優先投資在非對稱戰略武器來制衡中國,像是長程飛彈等,讓中國不敢輕舉妄動。美國也應該幫助該地區夥伴發展不對稱戰力,鼓勵新的情報與軍事夥伴關係。

 

文中最大的論點是,亞洲秩序至關重要,由兩項支柱所構成,一個是政治軍事,一個是經濟,然而中國的領土擴張正在破壞前者,經濟威脅正在破壞後者,而川普的政策正在破壞兩者。文中認為,一但亞洲秩序崩潰,印太各國不得不落入中國的陰影當中。

 

兩位作者的結論是未來美國與中國將會有更多競爭,美國將加強建立經濟與安全同盟。不過文章中也指出特定領域與中國的合作仍然必要(氣候與防疫)。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