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疫情指揮官所為何事

陳嘉宏 2021年01月25日 07:02:00
陳時中帶領防疫的成功不在於他伶牙俐齒、反應機敏:而在於他總是能以同理心帶領防疫團隊。(圖片摘自衛生福利部網站)

陳時中帶領防疫的成功不在於他伶牙俐齒、反應機敏:而在於他總是能以同理心帶領防疫團隊。(圖片摘自衛生福利部網站)

一個月前,台灣的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接受日本《朝日新聞》的訪問,談台灣抗疫成功的關鍵。張上淳說,防疫政策最終都是由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決定;不過,從疫情爆發至今,專家小組的重要建議,包括入境台灣者隔離檢疫14天、搭乘大眾運輸強制戴口罩等,都獲得陳時中的採納。言下之意,陳時中固然是做決定的人,但過去一年,所有的防疫指引,疫情變化時的應變與處置,其實都是由這個「專家諮詢小組」所擬定。

 

這個「專家諮詢小組」曾在去年六月時短暫地曝光,張上淳當時表示,諮詢小組從最開始7人一直擴充到20人,成員包含小兒、成人感染科、胸腔科、感染科、病毒學、公衛專家等,一路開了數十次的會議,還有LINE群組,彼此隨時聯絡。

 

過去一年來,台灣防疫相對成功,不過,每當疫情出現變化,質疑疫情指揮中心的聲浪從來沒少過。例如前天,呂秀蓮就盛讚柯文哲,「如果疫情由他來領導應該會很輕鬆」;例如前台北市衛生局長邱淑媞,她厲詞抨擊指揮中心嚴重欠缺防疫邏輯,痛批專家都被打到噤聲,只剩下馬屁精、大內宣;例如更早之前的楊志良,他「鐵口直斷」三個月之後台灣疫情將大爆發。這些人的質疑對不對是另個問題,但台灣多數的防疫指引既然都是專家諮詢小組會議而來,把矛頭指向與陳時中之間的對抗或不信任,其實並不精確。

 

說穿了,在防疫政策的擬定上,陳時中其實只是專家諮詢小組裡的一個成員,陳時中最大的「功用」並不只在於制訂一套完善的防疫政策,而是扮演社會溝通的角色,讓社會大眾信服指揮中心所擬定的防疫指引,並確實自我執行。

 

要扮演好這個角色的前提是得到社會的信任,指揮官的態度上必須穩重誠懇、具備同理心;專業上必須尊重分工、充分授權;過程中,也必須小心翼翼地不讓自己捲入政治爭議,導致社會分裂。陳時中帶領防疫的成功不在於他伶牙俐齒、反應機敏:而在於他總是能以同理心帶領防疫團隊,並理解不同發言者發言動機與角度,在防疫的大目標下,不惹不必要的爭議,自然能最大程度地團結國人、共抗病毒。

 

例如,去年二月底疫情蠢蠢欲動之際,外界強烈呼籲大甲媽祖繞境應該停辦,但鎮瀾宮一度態度堅決要指揮中心下令;當時陳時中未置可否,最後竟以「媽祖慈悲,大家不要讓媽祖憂心」,化干戈於無形。而幾度網路與地方民代瘋傳確診者足跡,陳時中從未出言恫嚇法辦,而總是出言緩頰,要大家將心比心,理解什麼樣的社會氛圍才有利於防疫。同為醫生的柯文哲在過去一年來幾度針對防疫政策叫陣,但他從不接招,連讓媒體記者拿標題作文章的機會都沒有;更遑論昨天記者會有人當眾問他:「連勝文要蔡政府向美國道歉認錯,討5萬疫苗為台灣醫護施打」的看法,他頓了兩秒轉向別的話題,不願回答這政治口水。

 

就是這種低調謙遜、不卑不亢、不疾不徐的態度,讓防疫指揮中心很大程度地得到台灣社會的信任,也很大程度地讓人民願意接受指揮中心訂下的防疫指引,到處奔相走告「時中的話要聽」,得以自助而人助。就連返國入境者都互相提醒,不要讓台灣社會的負擔;從去年初疫情爆發到年底,共有40多萬人入境後被強制隔離檢疫,但違規者僅約1000人左右。

 

民主國家裡,如何在有效防疫與兼顧人民正常生活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從來都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作為一位稱職的疫情指揮官,不僅要對抗病毒,還得安撫人心,試著疏導焦慮,進一步凝聚團結,其實更像是個「政策溝通者」。從柯文哲、楊志良到邱淑媞,每個人都可以後見之明說得一口好防疫,但要真正帶領台灣社會,就先問問自己:能不能任怨任謗,扮演好「桶箍」的角色,如果不能團結社會對抗病毒,個人再怎麼天縱英明,最終也是枉然。,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