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聯八天「飛鼠號」訊號飛回來了 台灣立方衛星解碼成功

上報快訊/張皓 2021年02月02日 20:24:00
中央大學的立方衛星「飛鼠號」在發射第8天後,2月1日晚上9點整順利完成訊號接收。(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的立方衛星「飛鼠號」在發射第8天後,2月1日晚上9點整順利完成訊號接收。(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的立方衛星「飛鼠號」在發射第8天後,終於在位於中央大學的地面接收站,於2月1日晚上9點整順利完成訊號接收,並於晚上11點34分解碼成功。太空系張起維教授團隊在這8天,一直收到衛星訊號,但都不是飛鼠的訊號。團隊用盡各種努力,總算獲得珍貴的衛星訊號,確認本次任務執行圓滿成功。

 

「飛鼠號」立方衛星於1月24日深夜,搭乘SpaceX獵鷹九號火箭,從美國順利發射升空。負責此次任務的中央大學太空系教授張起維表示,衛星通訊的最大挑戰,就是地面很難有相同的測試環境,雖然發射前,在地面的大屯山40公里處相互通聯很成功,但衛星距離我們約500-2500公里,顯然會有落差。所幸歐洲的業餘無線電高手,在發射5小時內接收到訊號,讓台灣的團隊知道「飛鼠」還在,且運作正常,也讓團隊吃下定心丸。張起維說,中央大學動用了雷達專家,逐一排除地面的硬體問題,太空系趙吉光主任甚至說,「能換的都換了」,總算在2月1日晚上9點接收到訊號

 

太空中心指出,剛開始幾天,國研院太空中心地面站(玉山)及中央大學地面站(飛鼠)均未收到衛星訊號,但全球各地業餘無線電站協同接收衛星下傳的訊號,國外站陸續傳來好消息,收到兩顆衛星發射的訊號,顯示衛星持續運行於軌道中。

 

中大自主完成了電腦、結構、姿勢、熱力、電力和通訊六大必備系統,才得以發射衛星,(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計畫主持人劉正彥表示,此次任務的可貴,在於中大自主完成了電腦、結構、姿勢、熱力、電力和通訊六大必備系統,才得以發射衛星,包括,同時自製「太空魔方2.0」,只有400公克,相較於安裝在福衛五衛的「太空魔方」4公斤,重量減輕10倍,是全世界最先進的電離層探測儀。

 

劉正彥說,「飛鼠號」預計每天通過台灣上空4次,每次大約10分鐘。中央大學新培訓的學生飛控團隊值班人員,負責在短暫的時間內與衛星建立通訊連結,並施發指令,下傳衛星飛行與科學觀測資料。飛控任務、地面設備維護、及後續科學任務由張教授執行的科技部哥倫布計畫以及中大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的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衛星功能驗證正常後,將開始進行太空天氣監測任務,成果指日可待。(戴資穎重返十萬分俱樂部

 

【熱門點閱】

「最美區間車」再出包 兩車試掛相撞駕駛室前玻璃受損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