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是戰友,不是仇敵:對公投整體局勢評估與因應對策

戴興盛 2021年03月02日 00:03:00
八月的公投因為有數個公投案同時投票,這幾個案子勢必將互相牽動,甚至極有可能會因為政黨動員,而再次出現2018公投時的扭曲狀況。(攝影:蔣銀珊)

八月的公投因為有數個公投案同時投票,這幾個案子勢必將互相牽動,甚至極有可能會因為政黨動員,而再次出現2018公投時的扭曲狀況。(攝影:蔣銀珊)

藻礁公投激烈辯論的背後,映射的是各方對於藻礁保育、核四公投、能源轉型、台灣的經濟實力、以及經濟實力牽動之國家主權議題的極度焦慮。無論我們個人對藻礁公投的立場為何,各方都應該依據真實的狀況(而僅非自己的主觀期待)來做出對下一步的判斷。

 

我想我們都會同意,八月的公投因為有數個公投案同時投票,這幾個案子勢必將互相牽動,甚至極有可能會因為政黨動員,而再次出現2018公投時的扭曲狀況,各方陣營製作小圖卡,動員支持者去按圖投票。若我們希望讓公投不要落入這種荒謬情境,而且更重要的是,為了讓這過程可以得到對藻礁保育、能源轉型、台灣的經濟實力、以及以經濟實力維護國家主權的最佳結果,我建議,除了僅為自己關注的價值辯護以外,我們需要主動努力做更多事:各陣營體恤他人關注的價值,遞出橄欖枝,付諸行動聯合捍衛藻礁保育、非核家園、能源轉型、厚植經濟實力、以經濟實力保護國家主權等重要目標。

 

在細部論述各方該做的事情之前,我先說明個人據以判斷的事實層面基礎。顏東白在《三接在桃園興建與否對能源轉型的影響》一文中的詳細分析,是我認為爭論各方最值得參考的分析之一。建議請各位先看過這篇好文,我則直接切入對各方陣營(我大致區分為反對與支持提出公投者,雖說兩方內部還有細緻的差異)的建議。

 

政府儘快呼應藻礁公投的主訴求之一,以公開程序重新審視決策基礎

 

這個建議的主要考量是,政府握有最大的權力與資源,若要遞出橄欖枝、開啟有意義的對話討論,甚至在社會共識下修正決策或支持原決策,都需要政府率先帶頭。我建議政府嚴肅考慮這方案,否則治絲愈紛,衍生的政治社會風暴會連帶影響上述所有重要目標。

 

我理解支持政府目前立場者會擔心若政策有變動,可能會影響能源轉型等重要目標。但即使三接延遲,這並非沒有其他解方,我在本文稍後會論述,調整對再生能源的思考框架、以及推動碳費/稅,是臺灣解決問題的根本解方,現在趕快來做,更可以擴大政府與各界在思考三接議題時的迴旋、調整空間。所以,大家的確應該關注電力供需問題,但不須預設說三接延遲就一定是大災難。

同時,非核家園既然是目前政府的政策,從現在起政府就應該努力聯合各界相同主張者,以完整論述爭取國人對政策的支持,而不應以不變應萬變,這會重蹈2018年公投覆轍。

 

護藻礁公投方明確強調反核訴求,共同否決核四公投,以確保能源轉型得以順利推動

 

各公投案之間會互相牽動甚至被政治操作,是護藻礁公投方需要嚴肅面對的問題。事實上護藻礁公投方在公投理由書中已經明確表達「非核、減煤、救藻礁」的訴求,所以與反核方共同努力否決核四公投,應該完全符合其基本立場。但由於社會各界在護藻礁的訴求之外,還不夠清楚認知護藻礁公投方的非核減煤立場,以至於對於提出公投方的訴求仍有誤解,建議其應該在之後的各類宣傳與社會對話中,同時強調「救藻礁、非核、減煤」,並與反核方共同努力否決核四公投。

 

護藻礁陣營應該在之後的各類宣傳與社會對話中,同時強調「救藻礁、非核、減煤」,並與反核方共同努力否決核四公投。(攝影:張哲偉)

 

另一個建議是,護藻礁公投方應理解、並努力面對在政策若因其倡議而變動時,其他社會群體所可能背負的成本,並嚴肅思考替代方案的真正可行性。例如,三接若遷移至台北港或其他地方,即使技術上可行,社會面、政治面是否可行?如何避免因時程延宕而導致影響減煤規劃?這些問題,固然並非提出建議者單方的責任,但提出建議者當然有責任要嚴肅面對。

 

對各方的共同建議

 

請大家對最終的答案保持開放。由於影響因素眾多,沒有人可以打包票說自己的主張絕對正確,所以各方都應換位思考,認真體諒不同主張者對藻礁保育、能源轉型、臺灣經濟實力、以及以經濟實力維護國家主權各面向的關切,並認真面對各方提出的論證基礎。所以,請停止惡言、譏諷相向或貼標籤,對此各方領導人有責任從自身做起,並帶領支持者認真思考各方論點。

 

大家更需體認,即使沒有藻礁議題,臺灣早就應該認真從需求面管理對能源的需求。對此,碳費/稅的推動刻不容緩。若臺灣能在今年順利通過相關法令,電力需求成長的緊張程度就可以(視稅費率高低)得到舒緩,這也得以擴大藻礁保育、能源轉型相關議題的政策迴旋空間,而避免陷入非此即彼的困境。這也是一個最佳途徑,讓國人依照其排碳程度,公平地承擔其應付出的責任,而不是永遠在相關爭議中置身事外。

 

大家也需體認,即使是引進碳費/稅來控制電力需求成長,臺灣仍然需要大量的低碳能源,對此,我們需要建立對再生能源健康的思考框架(請參考個人的貼文《臺灣看待太陽光電議題的思考框架亟待提升》,更引申而言,我很樂意引用顏東白文中語重心長且一語中的的呼籲,而且要呼籲所有關切環境與永續發展的國人一起來問自己:「參與者都必須捫心自問,倘若我們真的成功擋下(在桃園的)三接,是否在未來能以同等力道支持綠能建置和節能政策?除了我們必須更積極去讓再生能源有效落地,面對一些地方上不一定於理有據的反綠能抗爭中,我們也不應該再鄉愿地放任關於綠能的錯誤資訊傳遞,在立場上必須更堅定地面對這些反對者,不能再一直尋求政治上最保險、但沒有任何突破性的論述。」

 

即使沒有藻礁議題,臺灣早就應該認真從需求面管理對能源的需求。(攝影:王侑聖)

 

我建議,我們每個人都該問自己這些核心問題。

 

最後,架吵得夠了,大家其實都有各自觀點的侷限,需保持謙虛,也都有各自受誤解委屈之處,就請先放下。請政府方帶頭,各方互相遞出橄欖枝,共同面對八月的公投以及更長遠該做的事情。我們曾共同為臺灣的生態保育、公害防治、能源轉型、非核家園、永續經濟、同婚、人權、民主進程、國家主權等議題奮戰過,我們是戰友,架吵完了,是該靜下心來再次攜手合作。這一群可敬的公民若持續分裂,將會是臺灣最大的悲劇。

 

※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出處

關鍵字: 公投 減碳 藻礁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