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弋丰專欄:罔顧國家戰略需求 什麼「進步」價值都保不住

藍弋丰 2021年03月12日 07:00:00
利比亞內戰啟示:無論高舉什麼「進步」價值,若不顧國家戰略實際需求,最後價值本身也都會不保。(湯森路透)

利比亞內戰啟示:無論高舉什麼「進步」價值,若不顧國家戰略實際需求,最後價值本身也都會不保。(湯森路透)

利比亞內戰十年啟示錄

 

2011年,利比亞鄰國突尼西亞掀起「阿拉伯之春」,隨後另一鄰國埃及強人穆巴拉克在阿拉伯之春中下台,受到這股風潮影響,利比亞人民突然間不再覺得強人格達費那麼堅不可摧,全國發起抗爭,許多城市脫離格達費政權控制,格達費反攻時發生相當多戰爭屠殺,歐美國家以此為由介入,在主要為北約國家的空中武力打擊下,格達費兵敗如山倒,躲在水泥管中遭逮捕,最後中彈慘死的畫面,當年成為全球代表性的新聞畫面。

 

當時利比亞全國慶祝,但是,接下來,利比亞就陷入了慘烈的無止境內戰,列強各自支持內戰不同勢力,為內戰火上加油,大部分利比亞人失去了一切,內戰何時停止看不到終點,十年後,內戰雙方兵疲馬困,國際形勢改變使得參與列強注意力轉移,才終於有了一絲和平的希望。

 

利比亞在台灣人心目中是偏遠沙漠,但其實自古以來地理位置上就是地中海貿易重鎮,歷史上也是列強爭戰之地,東利比亞在波斯帝國時代就成為歐亞非大帝國的一部份,西利比亞則是羅馬與迦太基布匿戰爭時的戰場,之後雙雙成為羅馬帝國領土,一路經過伊斯蘭帝國、鄂圖曼土耳其時代,二次大戰時更是盟軍與「沙漠之狐」隆美爾決戰北非戰場的一部份。到21世紀,內戰一樣引來列強紛紛插手干預,可說是利比亞的宿命。

 

現代利比亞主要成型於殖民時代,義大利入侵,合併了東利比亞的昔蘭尼加,西利比亞的的黎波里,南利比亞的菲贊,用過去希臘人代表埃及以外所有北非的名詞「利比亞」命名,成為如今利比亞名稱與領土組成的由來,二戰義大利加入軸心國,利比亞於是成為二戰北非戰場,戰後暫時分別由英法管轄,1949年,聯合國決議利比亞應該獨立,於是英法就找來利比亞塞努西教派反抗運動領袖伊德里斯教長來擔任國王,建立利比亞王國。

 

歷史上的列強從來沒有真正統一治理利比亞,粗分為的黎波里、昔蘭尼加、菲贊這三塊,也只能說是地理區分,而不是只分為三個勢力,實際上,利比亞直到現在都還是各部落林立的情況。伊德里斯以昔蘭尼加的反抗領袖身分就當上國王,各部落本來就沒有很服氣,更別說是藉助西方力量撐腰,隨著石油的探勘,伊德里斯希望建立更加中央集權的政府體系以掌握石油收入,引起地方普遍不滿,石油利益造成的貪汙腐敗更是雪上加霜。

 

1967年,以色列在六日戰爭中重創阿拉伯聯軍,利比亞人民認為西方給以色列撐腰欺壓伊斯蘭國家,反西方情緒高漲,伊德里斯國王卻是依靠西方上台的親西方派,於是全國抗爭四起,國王支持度降至谷底,1969年,國王前往土耳其與希臘度假,格達費趁機發動「耶路撒冷作戰」政變,閃電奪佔重要機構,由於國王不得人心,格達費的政變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抵抗,王室就這樣倒台,格達費建立利比亞阿拉伯共和國,從此開始獨裁統治,並且打著反西方大旗,成為美國最頭痛的對象之一。

 

內戰引來列強紛紛插手干預,可說是利比亞的宿命。(湯森路透)

 

「不要受騙上當」

 

這個情況在小布希總統時代有了改變,小布希政府說服格達費,只要放下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可以換取改善與西方關係,解除制裁,當時北韓與伊朗強力建議格達費「不要受騙上當」,但是格達費選擇接受這樣的和解路線,停止飛彈、化武的發展,並且不再更新軍事武力,豈料,歐巴馬上台後,對國際戰略採取「價值至上」,當2011年利比亞發生抗爭,歐巴馬政府不顧小布希政府先前的檯面下承諾,認為這是推翻邪惡反人權極權專制獨裁者的大好時機。

 

格達費手上沒有任何能威脅西方的籌碼,軍事力量久未更新,落後時代數十年,不僅無力對抗歐美空優,連對抗起義軍都相當吃力,很快覆滅,但歐巴馬在利比亞的盲動,不僅造成之後利比亞十年內戰慘劇,更對美國信譽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之後不管美國軟硬兼施,北韓與伊朗看見格達費「受美國欺騙」最後慘死的前車之鑒,無論如何決不放棄發展核武、化武、彈道飛彈,永遠不可能真的和平談判。
 

格達費時代只是使用強硬的軍事力量鎮壓住所有部落,經過42年獨裁統治,部落林立的狀況基本沒有改變,格達費之子曾預言,若推翻格達費,利比亞「將分裂為15個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小國,天天血戰」,不幸言中。推翻格達費的過程中,各地反抗程度不一,許多與政府軍交手的地方成立地方武裝,之後就成為實際統治地方的大小軍閥,伊斯蘭極端主義也趁機滲透,各大小勢力為了利益或新仇舊恨互相殘殺,導致利比亞多數地區陷入無政府狀態,地方武裝勢力更一度霸佔油田。

 

利比亞當時秩序之混亂,連日後內戰領袖哈夫塔將軍的兒子都遭到綁架,導致哈夫塔必須率軍直衝機場救人。2012年更發生無法想像的事件,美國駐利比亞大使竟然在班加西遭民兵攻擊而身亡,是1979年以來美國首位殉職的大使,後來好萊塢拍成電影《班加西的秘密士兵》,此事件引起民兵之間衝突加劇,以及政府軍對各地民兵掃蕩。

 

2012年在聯合國指導下選出的國民大會,在執政上無能,卻忙於鬥爭爭權,更因此被激進分子掌控,立法驅逐在格達費政府任職過的公務員,由於此舉將導致所有技術官僚全面去職,引起溫和派的憂心,民兵卻攻入國會強行通過;國會更越來越伊斯蘭基本教義化。2014年,國會原本應該改選,卻自肥通過延長一年,引起全國反彈,2014年2月,哈夫塔將軍因此起兵,要求國民大會解散進行選舉,5月哈夫塔部隊猛攻伊斯蘭極端主義者控制的班加西。

 

國民大會在此壓力下,於6月進行大選,這次選舉世俗派與溫和派獲得大勝,但反過來引發伊斯蘭主義者跳腳,稱投票率僅18%沒有代表性,的黎波里與米蘇拉塔的伊斯蘭主義者起兵攻下的黎波里機場,支持舊國民大會,新選出的利比亞眾議院大部分議員連忙搬遷到哈夫塔所控制的托布魯克,利比亞二次內戰正式開打,一方是哈夫塔的利比亞國民軍以及其盟友民兵,一方是伊斯蘭主義者聯盟,包括穆斯林兄弟會與部分蓋達相關組織,哈夫塔因此以反恐為其正當性主張,但哈夫塔盟友中也有伊斯蘭主義民兵,其實雙方之爭仍然不脫部落合縱連橫的傳統格局。

 

部落勢力在各方之間爾虞我詐、見風轉舵,讓許多外國分析跌破眼鏡,或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例如米蘇拉塔在格達費執政期間得到相當多利益,卻成為反格達費勢力的大本營,拜尼沃利德在格達費執政期間飽受打壓,卻是忠誠的支持格達費的城市。米蘇拉塔在推翻格達費過程中為了與格達費部隊對抗組成民兵,拜尼沃利德則是為了抵抗反格達費民兵組成民兵,日後都造成勢力複雜,哈夫塔在托布魯克很快讓正規軍部隊都倒戈,指揮統一,沒有前述城市的問題,因此成為日後他爭天下的本錢。

 

2011年利比亞發生抗爭,歐巴馬政府認為這是推翻極權專制獨裁者的大好時機。(湯森路透)

 

內戰無法以戰爭手段結束

 

然而,影響利比亞情勢最大的因素終究是區域戰略。埃及在穆巴拉克下台後,陷入穆斯林兄弟會亂政,2013年,埃及塞西發動政變推翻穆斯林兄弟會政權,基於消滅穆斯林兄弟會的立場,埃及堅定支持哈夫塔;相對的,以鼓吹伊斯蘭主義當選的土耳其總統艾爾段則力挺穆斯林兄弟會,自然反對哈夫塔;與土耳其有區域矛盾的俄羅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站在土國的反邊,支持哈夫塔。

 

從最初就反對阿拉伯之春,也反對穆斯林兄弟會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沙烏地阿拉伯,也是力挺哈夫塔;對阿拉伯之春同情,又遭沙國與阿聯斷交封鎖的卡達,自然站在兩國的對立面。與伊斯蘭極端主義民兵在非洲各國交戰的法國,積極支持哈夫塔;與法國有利益矛盾的義大利,就故意唱反調反對哈夫塔。

 

2016年,聯合國又出手調停,促成新舊國會統合成為民族團結政府,當時執政的歐巴馬總統服膺聯合國,因此英、美表面上都與聯合國一起承認民族團結政府,但哈夫塔將軍拒絕承認民族團結政府,支持哈夫塔的各國也繼續力挺,於是出現美國的親密盟友沙國、阿聯,竟然跟美國站在反對面,反而與俄國站在同一邊的奇妙情況。但實際上,美國政黨輪替後,川普政府私下傾向哈夫塔,允許美國傭兵公司助戰,川普於2019年與哈夫塔通話,承認哈夫塔對抗恐怖主義。

 

在阿聯與沙國出資、俄國提供武器與傭兵、法國顧問與特種部隊支援、埃及空中支援、美國也暗助傭兵的情況下,哈夫塔的利比亞國民軍於2017年打下班加西,2018年攻下德爾納,2019年發起大規模西進攻勢,一度逼近的黎波里,大有一口氣解決內戰的態勢,但是民族團結政府在土耳其援助下反攻,雙方互有勝負,這場大戰引起美、英、法、義、埃及、阿聯發表聯合聲明敦促停戰,不願被彼此支持的交戰雙方拖入與土俄之間的衝突,更擔憂戰亂又成為伊斯蘭恐怖組織發展的溫床。

 

支持哈夫塔的多國縮手,土耳其卻加碼,於2020年1月通過出兵利比亞法案,3月民族團結政府發動和平風暴作戰(Operation Peace Storm),打下利比亞國民軍在西利比亞最後據點塔爾胡納,5月土軍以無人機打擊哈夫塔俄製防空飛彈,取得空優,擊退哈夫塔進攻的黎波里部隊,哈夫塔從勢如破竹變成面臨大敗,6月時阿聯出資的俄製防空飛彈車遭俘獲,讓兩個支持哈夫塔的盟國顏面無光。

 

這下輪到哈夫塔的盟國擔心了,2020年6月埃及威脅,若民族團結政府攻下蘇爾特、朱夫拉省,即跨越紅線,將軍事介入,民族團結政府稱埃及形同宣戰,利比亞國民軍則立即允許埃及軍事介入利比亞,7月埃及於利比亞邊界進行「埃及武裝2020」(Hasm 2020)軍事演習,顯示不惜一戰的決心。哈夫塔推進過度則土國跳腳,敗退過度則埃及跳腳,至此,顯然內戰不可能以戰爭手段結束。

 

利比亞內部軍事對峙與惡鬥持續數年未解。(湯森路透)

 

川普落敗帶來新變數

 

川普在選舉中落敗,為利比亞內戰帶來最新的變數,在利比亞互別苗頭的土俄兩國,面對拜登上台,可能一同修理人權價值有問題的土俄,兩國在國際上的冒險立即先停看聽,兩國先在高加索地區促成阿爾察赫戰爭停火,在利比亞也準備握手言和,以保留實力準備應對拜登時代的不確定性。

 

沙國、阿聯面對拜登對伊朗可能天真的只想談判,也顧不得利比亞,先與兄弟之邦卡達結束兄弟鬩牆的意氣之爭,集中全力與以色列合作,做足對付伊朗的準備。

 

當列強自顧不暇,利比亞內戰雙方也已經打到兵疲師老,和平的機會終於降臨,聯合國再度出手,於瑞士推動「利比亞政治對話論壇」(Libyan Political Dialogue Forum)和平進程,2021年2月組成東西兩方聯合議會,選出過渡政府總理阿卜杜勒·哈米德·德貝巴,2021年底將正式大選。這次哈夫塔以及背後的阿聯、埃及,都表達支持。3月時國家預算統一、央行統一、匯率統一、米蘇拉塔與班加西航班中斷7年後恢復,撕裂10年的國家,總算至少恢復了表面上的和諧。

 

利比亞的未來還在未定之天,德貝巴剛選出,就陷入賄選醜聞,而背後各勢力也還動作頻頻,埃及雖然對新政府表達善意,恢復利比亞與埃及航班,但是仍然提防著穆斯林兄弟會勢力是否會掌握利比亞,3月阿聯自厄立垂亞基地撤軍,共計1,300輛車與愛國者飛彈、戰機轉往埃及利比亞邊境附近的西迪巴蘭尼(Sidi Barrani)基地,顯然對利比亞情勢並非完全放心。

 

利比亞內亂十年,人命與財產的損失無可計算,當年北約得意洋洋的炫耀格達費之死,可說最大的諷刺,流血十年之後,才終於得到和平契機,在國際戰略局勢改變下,利比亞得到喘息的空間,但是否這次就真能走向和平,沒有人敢保證。

 

歐巴馬醉心於維護人權,介入敘利亞內戰、扳倒格達費,結果是反而造成嚴重人道危機,這告訴我們,務實才是硬道理,高舉某種價值不顧國家戰略實際需求時,最終往往連價值本身都不保,不論這種價值是人權,或是環保,或是任何其他自認為「進步」的想法都一樣。

 

※作者台大醫學系畢業後,轉行出版、產業分析、業餘歷史研究,著有《橡皮推翻了滿清》、《明騎西行記》等書,譯作有《紙牌屋》等。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