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藻礁公投】中油盼第三接收站如期興建 降低天然氣超載風險

邱家琳 2021年03月25日 18:26:00

桃園觀塘第三接收站與大潭藻礁。(張哲偉攝)

台灣與日本、韓國同樣都是天然氣進口大國,但接收站的數量相對少,僅有高雄永安、台中港兩座,去年總負載率達108%,創下歷史新高,遠超過國際安全平均使用率50%,恐增加操作與斷氣的風險。正在推動的桃園觀塘第三接收站,有望降低總負載率、解決「超載」危機,卻因為藻礁公投面臨停建。

 

天然氣的需求未來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據經濟部統計,去年天然氣實際用量為1775萬公噸,比2017年預估的1640萬噸來得多,再加上政府設定2025年燃氣發電比例為50%,核二2個機組、協和電廠也將陸續除役,一年約減少216億度電力供應,需仰賴大潭電廠第7、8、9號燃氣機組來彌補,然而選在桃園觀塘興建第三接收站,便是為了就近供氣給大潭電廠。

 

若藻礁公投結果通過,確定不蓋第三接收站,中油利用現有的管線供氣,最多也只能供應大潭電廠第7號機組,遠遠不足供應給第8、9號機組使用,一年將會短少137億度電。電力缺口需要透過其他方式來補足,又以燃煤發電的可能性最大。

 

桃園觀塘興建第三接收站的規劃圖。(台灣中油公司提供)

 

 

「北部建置天然氣接收站的需求,變得非常迫切。」中油發言人張瑞宗表示,從人口數量與產業來講,台灣整個用電、用氣需求以北部為重心,北部的科學園區與工業區相當多,都是靠台中港、高雄永安接收站供應,透過陸管與海管運送天然氣到北部的發電廠、民生與工業使用。

 

張瑞宗也提到,等到第三接收站蓋好後,北中南就各有一個接收站,能分區供氣,還可以彈性調度、互相支援,讓系統更穩定,並降低負載率與操作風險。假設中油與台電新建天然氣接收站的規劃未來都能到位,粗略概估,整體天然氣接收站負載率預估可以在60%左右。

 

 

新方案採用生態友善工法

 

桃園沿海藻礁約有27公里長,是台灣目前最大、生長最完整的藻礁區域,其中白玉藻礁、觀新藻礁與大潭藻礁狀況較好,還擁有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環團認為中油選在桃園觀塘興建第三接收站,將破壞藻礁生態,在去年6月發起「珍愛藻礁公投」,要求暫緩開發,建議遷往台北港或採用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FSRU)。

 

面對藻礁保育爭議,中油強調已經按環評承諾採取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對觀塘潮間帶不予以開發,減輕對當地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在通過環評的新方案中,工業區開發面積從原本232公頃縮小為23公頃,不到舊方案10%,同時不會新增填地,僅使用東鼎公司過去完成的填地興建儲槽與氣化設施。

 

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台灣中油公司提供)

 

 

工業港則改為離岸配置方式,向外海延伸740公尺,連接工業區的棧橋更以鏤空設計,維持海流的自然流動,不影響潮間帶生態與營養鹽供應。至於工業港範圍內是否有藻礁存在,中油在2018年委託顧問進行水下攝影調查,發現工業港海水濁度高,透光度低,海床被沙質覆蓋,僅有零星生物,並沒有殼狀珊瑚藻與柴山多杯孔珊瑚,判斷不具藻礁生態系。

 

為了維護藻礁生態,中油在大潭海岸辦理淨灘活動,至今已清除近百噸垃圾,也在潮間帶進行生態調查與監測,同時成立觀塘工業區(港)生態保育執行委員會,聘請專家學者持續追蹤與監督保育工作。對此,張瑞宗指出,在最初調查時,殼狀珊瑚藻種類不到10個,目前超過25個,柴山多杯孔珊瑚族群數量約從75個增加到100個,顯示工程推動沒有造成負面影響。

 

 

遷往台北港方案緩不濟急

 

針對在台北港興建第三接收站的建議,張瑞宗表示,在台北港建站,要先取得用地,接著進行可行性研究、環評等前置作業,至少需要3年,加上填海造地需要的土砂量相當大,需要花4年時間才能將基地填好,興建儲槽與氣化設備還要4年,總計要11年。即使現在就啟動,台北也要2032年才能完工,沒辦法滿足大潭電廠擴建機組的用氣需求,恐怕緩不濟急。

 

張瑞宗也提到,台北港距離大潭電廠約40公里,無論是鋪設陸管或海管,同樣都要做環評,還要克服很多工程技術的困難。例如陸管會經過台61線,對當地交通安全、橋梁結構都會造成影響,海管沿途都是礁岩,還會經過台北港的航道與錨泊區,船舶下錨對管線安全會造成非常大的衝擊,而且管線最後還是會經過藻礁區,環團質疑的問題仍會存在。

 

中油發言人張瑞宗。(邱家琳攝)

 

 

至於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較適合海域風平浪靜、沒有颱風侵襲的國家,否則會面臨天然氣供應中斷的狀況。對此,張瑞宗說明,台灣北部有東北季風、颱風,若沒有在陸地碼頭興建外廓防波堤,運氣船會難以靠卸,可進行作業的天數便會受限,而外廓防波堤若蓋在藻礁區,還是有同樣的問題。

 

目前「珍愛藻礁公投」連署已跨過法定門檻,並送交中選會,可望在8月28日舉辦投票。張瑞宗在公投成案前受訪表示,中油會尊重民意的決定,或許他們過往做得不夠、對外說明做得不足,但未來很樂意跟社會、環團溝通,希望可以化解大家的歧見,共同達成政府能源轉型的目標,同時也會盡最大努力保護珍貴的藻礁生態系,讓藻礁可以永續生存、維持多樣性。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