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庫德作家許善德談台庫經驗 「庫德族人和台灣人,都想在國際上正當地介紹來自哪裡」

陳想想 2021年03月28日 07:00:00
庫德年輕人高舉庫德自治區旗子慶祝新年。(湯森路透)

庫德年輕人高舉庫德自治區旗子慶祝新年。(湯森路透)

 

「自己在戰火中長大,就會發現電影中所呈現的戰爭生活和真實情況非常不一樣。電影都會選擇性地呈現一邊的面向,或者為了戲劇性而改編故事。」

 

成長於兩伊戰爭的許善德是這樣描述他的真實感受。許善德是來自伊拉克北部「庫德自治區」的庫德族人,出生於1981年,也就是兩伊戰爭爆發後的第一年。這場戰爭從開戰到停火持續長達8年,也因此許善德的童年幾乎都在戰火中度過。

 

兩伊戰爭當時,因為軍火科技仍不甚進步,儘管飛彈的攻擊性足以致命,卻無法精確掌握瞄準目標,飛彈時常不受控地擊落在平民區,造成毫無防備的平民們手足無措、損傷慘重。

 

「飛彈方向完全沒有預兆,常常都是一聲巨響後房子就倒了,我們完全生活在恐懼之中。」

 

許善德回憶到小時候左鄰右舍以至整個社區無非是建於地下室,就是有加蓋位於地下的防空洞。若不幸兩者皆無,就總得在突如其來的轟炸聲之後逃到鄰居家躲空難。如今,許善德憶起受戰火陰霾籠罩而深陷恐懼中的童年,似乎已是雲淡風輕,卻仍隱隱流露出了當時軍火轟炸在他心中留下刻骨銘心的傷痕。

 

住在台灣許多年的許善德最近出版中文著作談論庫德族。(許善德臉書)

 

 

「我是庫德斯坦人,我來自庫德族。」

 

從2009年來台,許善德就一直試圖表達對自身真實身份的認同,然而他與台灣人以至其他外國人的對話常以「我是伊拉克人」草草作結。他說起剛來台時的2009年,正是國際對中東局勢最感憂慮而衍生出恐懼的敏感時期。當時台灣人總是友善並熱情地向他詢問來處,他起初也都滿腔熱情回應,企圖介紹自己身為庫德族庫德斯坦人的身份,但是彼時普遍台灣人連伊拉克和伊朗都未必能分得清楚,更何況是「庫德斯坦」一詞。

 

數次無止盡追問與解釋的來回後,許善德發現對話通常總得要到「我是伊拉克人」此話一出,對方才會稍有概念,連環追問終才得以罷休。此後一段時間,許善德只有與深交的朋友才會對自己庫德族人的身份有更多著墨,娓娓道來庫德族人於戰亂下顛沛流離卻仍堅持邁向獨立建國,既悲壯且撼動人心的信念。

 

不過許善德補充道,大約在他來台的四年後,他開始感受到台灣人對「庫德族人」認知上的轉變。回溯至2013年,許善德來台的第四年,也是恐怖組織ISIS的強盛時期,因為各界對伊拉克與敘利亞兩大ISIS根據地的關注,使與兩國為鄰的庫德斯坦地區成為各界對抗ISIS的籌碼進而受到國際關注。即使只是對「庫德族」一詞稍有印象卻並不了解更深層的故事,許善德卻已經能明確感受到台灣人對庫德族更加熟悉,也見證了庫德族逐漸躋身國際舞臺的聚光燈下。

 

「我可以確信現在大多數的人對庫德族已經不再完全陌生,儘管還是會遇到對『庫德族人』一詞完全陌生的人,我可以很確定地說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我們。」

 

許善德撰寫並出版新書《庫德的勇氣》,一字一句訴說對自我身份堅定的認同,並由淺而深介紹著庫德族的歷史和與其有關政治立場困境的種種。他的努力是要將庫德族的故事發揚光大,藉著他的文字把庫德族的故事道給更多人聽。

 

庫德的勇氣由八旗出版社出版。

 

 

與台灣巧妙的連結

 

「庫德族人和台灣人有著共同的願景,都是想要能在國際舞台上正當地介紹自己來自哪裡。」

 

許善德也在訪談中強調了庫德族人和台灣人巧妙的連結,他說道:「我們之中有大部分的人都嚮往著獨立的一天,我相信多數的台灣人也都等待著這一天。」另外,許善德表示他認知中的台灣人嚮往和平的社會,庫德族人也是,他們追求獨立只為保護自己的民族而挺身捍衛主權,並非為了征占任何周邊的國家或領域。同時,許善德也聊到目前庫德族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程度上都無法與台灣相較,因此庫德族距離獨立之日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在《庫德的勇氣》中,許善德講述了自己和妻子從命運般不可思議的相識,到共同克服時間距離和巨大的文化背景差異後,決定移居台灣結為連理的過程。 許善德與妻子許家華兩人起初為了學習英語而在Skype上認識,生澀的英語卻無損兩人之間的默契。兩人相隔五個鐘頭時差的網友關係,在一次許家華前往中東的相見才劃下句點。隻身前往中東的許家華,歷經了五次轉機,更曾在敘利亞苦等簽證發放長達整整一個月,直到希望轉為絕望的關頭前,才因奇蹟般的轉折使兩人終得以在伊拉克的庫德爾自治區相見。那次一波三折的相見,使兩人更確定彼此的心意,也奠定了日後兩人結婚、許善德移居台灣適應新文化的決心。

 

 

打散於四國的庫德族:文化密切、政治分歧

 

庫德族人生活分布的區域,主要在伊拉克、敘利亞、伊朗與土耳其四個國家,而許善德專訪中也說到還有部分庫德人分佈在以色列等其他區域。現今四個庫德族人主要分布的國家中,僅伊拉克境內有政府認證的庫德族合法自治區,其他僅有敘利亞有不被政府承認非合法的自治區,在土耳其和伊朗境內則連邁向獨立第一步的自治區設立都還未著邊際。

 

當被問及分佈於四個國家內庫德族人之間關係,許善德表示各區域的庫德族人語言相通,在文化上感情密切,民族之間的血脈終究密不可分。且書中他也提到過去在ISIS肆虐的時期,面對恐怖份子對人身安全的威脅以及精神上的壓迫,即使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區域的庫德族人仍會站上同一陣線互相幫助,就好比至今四個地區的庫德族人在國際關係所共同面對的難題,無形間成為他們之間強大的凝聚力。

 

然而,儘管在文化上關係緊密,共患難的時候互相扶持,現今不同區的庫德族人卻因政府及政治立場上的對立而有著不可忽視的疙瘩。敘利亞未經政府認證的庫德族自治區被土耳其政府強力反對,甚至被稱作為恐怖份子,儘管這只是政府官方立場上的分歧,卻不免造成民族之間的心結。

 

四個庫德族分布區域中只有伊拉克是合法自治區,因此擁有許多例如中國或美國等地的外國辦事處;伊朗境內反對政府的庫德族人在伊拉克也設有辦事處,但是伊朗政府稱境內反對者為「恐怖分子」。若伊拉克庫德族人高調地向伊朗庫德族人伸出援手將激怒伊朗政府進而惹禍上身,因為伊朗政府必然無法接受來自他國對其境內「恐怖分子」的援助。中東國家局勢本就複雜,敏感時期戰爭時常一觸即發,庫德族人分佈在如此動盪不安的時局中,只是使他們對獨立的嚮往更加迫切。

 

庫德族人登山慶祝諾魯茲新年。(湯森路透)

 

 

崎嶇的獨立之路

 

在《庫德的勇氣》中,許善德還點出了三點使伊拉克庫德族獨立困難的三大阻因:經濟上過度依賴石油、愛國黨(PUK)與民主黨(KDP)的惡性鬥爭,以及因軍隊過度服從政黨而導致過多的內戰。許善德解釋道,若連經濟的無法獨立,就不應該也不可能走到下一步。凡事都有先後順序,邁向獨立的過程也是,經濟首先要獨立才能免於受到鄰國操縱或威脅。

 

另外他指出,因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的各軍隊高層領導由不同長官控制,時常淪為政黨或官員間內鬥的魁儡。他強調,伊拉克庫德族正式成為獨立國家以前,必需先釐清經濟、軍隊與黨派管理等問題,內部問題處理完畢後才輪到將國際關係和外交等議題搬上台面討論。

 

「沒有礁岩,激不起美麗的浪花;沒有風浪,顯現不出水手的腕力。」

 

許善德還聊到庫德族一路走到今日所歷經的坎坷與崎嶇,庫德族爭取獨立的路上打擊總接踵而來,問題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然而長期以來受到的打壓、不留情的砲火集中,和過去海珊政權的摧殘,卻並未打擊人民對獨立的渴望,反倒喚醒了庫德族的民族意識,並激發了人民為獨立抗爭的決心。憶起過去當ISIS肆虐中東,連西方強國都束手無策時,庫德族人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不僅保護伊拉克北方的安定,更收復了本應屬於庫德族的領地,鞏固了伊拉克庫德族人取得自治權的奠基石。

 

然而去年起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成為庫德族人新的一大挑戰。被問及新冠疫情是否對庫德族造成嚴重的衝擊,許善德僅用簡單一句卻一針見血的回應答道:「連美國這樣的強國都因為疫情大受衝擊,更何況是庫德族。」他也感嘆到:「我們庫德族好像一直都是這樣,正似乎走上正軌邁向穩定,又再次受到來自外界的衝擊。」

 

2017年在庫德斯坦自治區達霍克省,庫德族人上街支持公投。(湯森路透)

 

 

歷史脈絡下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識

 

延續先前所提到的「民族意識」,許善德也分享了他身為來自民族意識極強的一個庫德族人深刻的見解。他認為在民主國家討論民族主義似乎格格不入:「就好比在台灣,並不太有人會特別在乎我們的總統來自哪個民族。」他舉出這個例子做為解釋。

 

然而在這個民主至上的風氣中,從歷史脈絡看來在中東地區長期存有民族對立,人口組成較為複雜的區域,民族主義的想法已然根深蒂固,無法置之不理。他說到所謂「民族意識」的喚醒,多需要兩個或多個立場明顯對立的民族或族群,因長期的紛爭甚至涉及武力的介入才能真正被激發。在庫德族主要分布的區域,各民族包括波斯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當然還有庫德族人本身,皆因為族群分明且在一些領域上的對立而造成互相之間嚴重的不信任。

 

一直以來庫德族人主要分布的四個國家中,土耳其境內的族人都受到來自官方最嚴重的歧視,不管是來自政府的系統監視還是身份排除。許善德則補充道,以中立的角度參考各方新聞及文獻都可以明確了解土耳其直到1990年代對境內庫德族人處以嚴重的歧視政策,是一直到近年土耳其為積極加入歐盟,而歐盟對會員國的「人權保障」有既定要求,因此土耳其才逐漸軟化對境內庫德族人的態度。然而礙於長年累積的衝突,土耳其境內對庫德族人的歧視無法在短期內消除,仍必需待世代完全交替,才有可能迎來種族平等的曙光。

 

土耳其入侵敘北地區後,受影響的庫德族人民被迫逃離家園。(湯森路透)

 

 

國際關係裡沒有永遠的朋友

 

庫德族邁向獨立的過程,來自西方強權國家的援助也是重要的一塊拼圖。然而西方強國領導人卻屢次食言而未實現保護庫德人的承諾。受過去的殖民歷史影響,英國對中東地區包括庫德族的命運仍影響重大,但許善德指出現今英國對庫德族的影響已遠少於美國。

 

擁有世界第一強國頭銜的美國,任何態度轉變或政策走向對庫德族的命運,以至於整個中東局勢都可說是牽一髮動全身。對於西方強權的食言,許善德則表示認為國際政治上本就沒有永遠的敵人,反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國家之間的關係本就建立在時局下各自的利益衡量,好比庫德族人過去在ISIS肆虐時期曾依賴來自美國的保護,也切拉攏來自各界的國際支持。國際關係裡許多決策都是出於各自的利益,西方強權對庫德族的支持也都必定有所保留。庫德族人領導卻曾表達對西方強國的感謝,指出若非西方強國某些程度上的支持庫德族人恐怕無法走到今天這一步。

 

一路從個人故事、庫德族文化、伊拉克庫德族內部問題,談到庫德族國際關係上的困境,許善德最後也提及美國總統交接與政黨輪替對庫德族人命運潛在的重大影響。許善德指出民主黨現任總統拜登一直以來都格外關注著敘利亞庫德族都,整個民主黨對於中東地區的人權問題也都注入更多的金援與介入調停。另外,拜登還請回了前外交官麥格克(Brett McGurk)加入他的幕僚團隊,此舉背後也意義深遠。

 

麥格克過去在川普時代擔任中東和北非的協調者, 然而2018年因為川普改變對敘利亞的政策,麥格克持反對票最終選擇離職。對於拜登邀請麥格克加入幕僚團隊,中東各界媒體報導風向大不同:敘利亞庫德族媒體報導道:「拜登將成為敘利亞庫德人的朋友」;土耳其媒體則稱麥格克為「敵人頭子」;沙烏地阿拉伯則將他寫作「盟友」,並稱麥格克將協助抵抗來自伊朗的威脅。

 

伊拉克庫德斯坦自治區蘇萊曼尼亞傳統市集一隅。(攝影:曾原信)

 

 

是故事,也是借鏡

 

作為對民族命運和國際政治懷有熱忱的庫德族人,許善德撰寫《庫德的勇氣》一書,並非為了讚揚自己的民族,或拉攏台灣人對庫德族人追求獨立的支持。他只是抱持著希望台灣以至於全世界能對他的民族有更深的瞭解。《庫德的勇氣》不僅提供台灣讀者了解庫德族文化與政治的弔詭的政治分歧,更提供思考台灣未來最寫實的借鏡。

 

 

本語音由合作提供
ibo愛播聽書FM APP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