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我們離李義祥有多遠

主筆室 2021年04月05日 07:02:00
一個貪圖個人方便,沒有公共安全與風險意識的台灣社會。每個人都可以自問:我們離李義祥很遠嗎?(湯森路透)

一個貪圖個人方便,沒有公共安全與風險意識的台灣社會。每個人都可以自問:我們離李義祥很遠嗎?(湯森路透)

這是一個悲慘的清明連假,因為一輛不該停放在那個斜坡的工程車滾落鐵道,造成50條人命就在一次交通意外裡消逝。意外來得如此突然,讓人震驚、害怕、哀傷,甚至憤怒。憤怒要有出口,所以必須找到造成這件意外事故的罪魁禍首;只有揪出「元兇」,才能讓自己的憤怒與不安的心,稍稍得到安頓。

 

元兇是誰?當然是那輛該死的工程車,它為何會停放在那裡?誰停的?誰讓它停的?得知那輛工程車是一家叫「義祥工業社」的李義祥所有,許多人開始翻查這家「義祥工業社」是何方來歷?它有多少違規紀錄?它曾承包哪些標案?而這些記錄與標案有哪些不尋常。彷彿只要找到其中有些許人謀不臧的跡證,就能印證這場意外發生的原因,從這些悲痛與憤怒中得到救贖。

 

而面對上百人的死傷,主事的台鐵又豈能無責?儘管事情發生在台鐵明令停工的清明輸運期,但這終究還是台鐵的承包商。於是乎,外界又開始追查台鐵三年兩次重大公安意外的內部原因,是什麼原因讓台鐵「草率管理」?如果早一點讓台鐵民營化公司化,這一切是否可以避免?而當初又是誰的「改革決心不夠」,擱置了這些進程?造成這場更大的人命損傷。

 

咎責緝凶事屬必然,但比起急切地歸因,將一切事由外部化,更該問的其實是:面對這麼大的工安意外,每個人,包括我們自己的責任在哪裡?

 

外界憤怒李義祥將工程車停在不該停的地方,但事實上,路口暫停、紅線停車在我們日常生活裡是再稀鬆平常之事。我們也會找來立委民代求情關說,反對家門巷口劃設紅線,完全無視交通安全。甚至,只要走一趟熱門風景區,斜坡車頭朝下的停車方式更是處處可見,誰在乎這其中涉及多少公共安全問題。

 

如果李義祥代表的是一個只貪圖個人方便,無視公共安全,沒有任何風險意識的台灣人,那或許每個人都可以自問:我們離李義祥很遠嗎?我們有多少資格可以凜然地指責他?

 

據稱,2018年10月台鐵普悠瑪事故之後,行政院曾以三個月的時間做出一份「台鐵總體檢報告」;不過,報告出來當時正值執政黨九合一大敗之際,行政院根本不敢核定這份勢必引來強烈抗爭的台鐵改革方案。民進黨游移不定、延宕改革,於今觀之,當然該被批判;不過批判者也可反問,為什麼當政者總是將台鐵改革視如燙手山芋?如果台鐵的公司化甚至民營化是正確改革方向,當「改革」真正上路時,外界能給它多少支持?

 

台鐵改革已延宕數十年,橫跨藍綠政府。每當發生嚴重事故時,外界總是罵聲震天、追責不手軟;等到一切風平浪靜,又認為這些改革花錢又擾民,既要求安全快捷的服務,又不願多付代價提高票價。兩年半前,造成18人死亡的普悠瑪事故,終究無法啟動台鐵的全面改革方案;那這次造成50人死亡的太魯閣出軌意外,又能為台灣社會換來什麼樣的改革?

 

面對災難,沒有任何簡單的答案。這次台鐵意外的原因,既是一個該死的工程車停在一個它不該停的地方,也是如《日經》新聞所評論「一個草率管理」所造成;它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偏誤,也是一個因循舊慣、對立嚴重的政治文化。追責戰犯或可讓情緒獲得短暫的出口,但絶對解決不了問題;如果沒意識到每個人心中其實都有一塊得過且過、行險僥倖的「李義祥」,這樣的悲劇豈會終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