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釣50年】陳美霞憂世代斷層 拚教育激燃台青承繼「老林」魂

陳燕珩 2021年04月09日 22:02:00
釣運要角林孝信逝世後,妻子陳美霞接棒與「老保釣」們成立協會,推動釣魚台教育向下紮根。(合成畫面/取自世新大學官網、釣魚台教育協會提供)

釣運要角林孝信逝世後,妻子陳美霞接棒與「老保釣」們成立協會,推動釣魚台教育向下紮根。(合成畫面/取自世新大學官網、釣魚台教育協會提供)

1970年爆發釣魚台主權之爭,激起台灣青年愛國保土意識,海內外學生發起多場示威遊行,保釣運動風起雲湧展開。走過50年,釣魚台至今未回歸,保釣大將已逐漸凋零,浮現斷層隱憂,「老保釣」扛起傳承火炬,設法透過教育扎根,點燃新世代的保釣火種,讓這場長達半世紀、影響台灣社會深遠的運動,持續寫下新頁。

 

 

「保釣苦僧」林孝信 1970年串起台美學子抗爭

 

在台灣談起保釣運動,很難不提到畢生投入釣運、有保釣苦僧之稱的「老林」林孝信。致力推動科普的他,1970年在美國留學,召集一群留學生創辦《科學月刊》。同年8月,美國宣布將二戰後託管的琉球群島歸還日本,卻連同我國固有領土釣魚台列嶼一併授受,掀起釣魚台主權之爭,引爆海內外台灣學子群起憤慨。

 

當年11月,台大學生王曉波和王順撰寫《保衛釣魚台》一文,刊登在《中華雜誌》上,敦促台灣政府捍衛領土、表明立場。文章一出,瞬間點燃年輕學子愛國保土火種,一路燒向海外,台灣留美學生透過《科學月刊》聯絡網迅速串聯,自發在各自學校成立保衛釣魚台委員會、出版刊物,於美國多個城市發起示威遊行,展開轟轟烈烈的保釣行動,1971年華府「410大遊行」更聚集3000名學生上街,達到運動最高峰。

 

 

「老林」林孝信畢生投入台灣保釣運動,其經歷及著作於2019年集結成冊。(合成畫面/取自網路、何宗勳臉書)

 

「保釣運動影響了一代人,這群投入運動的知識青年,因受到保釣的啟蒙,改變了一生。」林孝信遺孀、成大公衛所教授陳美霞說,她1976年到美國留學,是受到「老林」等保釣先鋒影響的「第二代人」。當年在「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社會氛圍下,多數人赴美進修,無非是為了追求個人的發展和成就,但保釣運動的出現,卻改變了留學生的思考和視野。

 

她進一步說,1970年初期,海內外保釣運動風起雲湧,規模最大的華府大遊行,幾乎每2個留學生就有1人參與,美國各城市示威抗議點點開花,民間帶起抗爭熱潮,卻始終得不到政府支持,這讓台灣學生意識到,釣魚台不只是幾塊島嶼的問題,開始透過讀書會討論與思辯,一起分析國際情勢,研讀各國歷史,用世界觀理解台灣的處境。

 

 

 

保釣須「超越統獨」懂批判 反思美日霸權

 

林孝信曾說,保釣運動的意義,不只是引發人們對台灣領土被侵占的關注,喚起對美國與日本霸權的認識;也讓台灣學生開始走出象牙塔,關心週遭事物,為日後台灣蓬勃興起的社會運動埋下種苗;同時,參與者也藉由保釣運動,學習批判、自我反思,體認到社會實踐的必要性,這對那一代人的影響極為深遠。

 

「保釣的精神就是愛國、愛鄉、保土,無私地追求公平正義,這對學生很有吸引力。」陳美霞說,投入保釣運動者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理念而戰,林孝信因參與釣運,被政府列入黑名單,失去中華民國國籍,被迫放棄學位,自此改變了人生道路。兩人在美國結婚後,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返台,但仍繼續在海外接觸留學生,傳承保釣精神。

 

 

陳美霞說,她赴美留學期間,正是受到「保釣第一代」林孝信等人的啟蒙,投身保釣運動。(釣魚台教育協會提供)

 

直到1997年黑名單解除,林孝信舉家從芝加哥返台,老林一面投入科普教育、通識教育等社會改造行動,仍不忘保釣工作。2012年日本宣布國有化釣魚台,引發國際關注,也讓保釣行動再掀波瀾,然經過40年,台灣社會對釣魚台爭議的理解嚴重不足,新世代保釣意識薄弱,均讓老保釣深深有感,為此林孝信等人再次集結,著手推動釣魚台教育,盼能向下札根。

 

 

陳美霞接棒夫遺志 募新血「挺漁」接地氣

 

令人婉惜的是,將保釣視為人生志業、投注一生心血的林孝信,來不及看到釣魚台回歸,便於2015年末病逝。老保釣痛失一名大將,但並未停下腳步,陳美霞接起先生的棒子,與一群夥伴成立「釣魚台教育協會」,更系統性地散播教育種子;不過這一次,他們引進一群特別的「新血」,讓保釣從過去的理念宣傳,開始「接地氣」走入生活。

 

「保釣談了快50年,一直談的是理念精神的傳續,但真正跟保釣緊密相關的,其實是漁民的生活。」陳美霞說,1970年以來,知識分子的保釣和漁民的保釣,一直是各自運行的兩條線,彼此幾乎沒有交集,直到協會成立,開始系統性接觸漁會,了解漁民的保釣經歷,雙方展開合作互動,兩股力量終於匯流,也為現階段的保釣帶來新面貌。

 

陳美霞除了設立釣魚台教育協會,更與漁民交流故事「接地氣」合作。(釣魚台教育協會提供)

 

 

「無私愛鄉土」意識不再 常淪情緒性反中論戰

 

只不過,在整體國際情勢和社會氛圍轉變下,推動過程依然阻力重重。走過半世紀,陳美霞感嘆,當年保釣愛鄉土、無私奉獻,集體對抗不公義的精神,放到今日台灣社會似已不再,最近10、20年,台灣改變很大,對於國際及兩岸情勢的理解,不再依循理性的思考脈絡,而是淪為情緒性的反中,年輕人甚至搞不清楚釣魚台爭議,對於捍衛主權無感,均是一大困境。

 

她更點出,過去國民黨靠向美日,對保釣不太支持,但回顧歷史,當時政府至少曾為釣魚台向美國抗議、與日本折衝;反觀民進黨上台後,整體政治情勢未變,政府面對釣魚台爭議,態度反而更為消極。去年日本試圖將釣魚台改名,激起台灣社會大力反彈,但為顧及台日友好,蔡英文總統多次公開談話,均不見其護台灣主權、譴責日本,「口頭上說釣魚台是台灣的,行動卻很消極。」

 

 

教育經費「看政府臉色」 民間保釣硬撐心裡苦

 

又如國民黨執政時期,林孝信發起釣魚台教育計畫,針對一系列的推廣活動,政府有給予補助經費支援;但蔡政府上台後,申請變得困難重重,教育部表明「前朝的計畫,我們不支持」,硬生斬斷補助,讓協會只能自行募款維持運作。民間幾十年來投入保釣,為捍衛台灣努力做事,政府卻不鼓勵、不支持,令陳美霞大嘆無奈。

 

2011年,保釣運動40周年的研討會上,老保釣林孝信、東吳大學物理系名譽教授劉源俊、中研院研究員錢永祥等人,都曾透露對保釣傳承的焦慮,擔憂斷層嚴重,新世代接不上來,在台灣恐逐漸式微。又過了10年,不少保釣大將相繼凋零,這一代的年輕人距離保釣更遠,對釣魚台的認識愈來愈淺薄,隱憂不曾消失。

 

 

林孝信的保釣教育計畫,在藍營執政時期領有補助,但蔡政府上任後被「前朝計畫不支持」打槍。圖為前總統馬英九參觀「釣魚台討海人—凝視百年漁場記憶成果展」。(釣魚台教育協會提供)

 

「我們雖有年輕一代的新血,但絕對還不夠,要設法讓更多人加入。」為了喚起新世代關注,將觸角向下延伸,今年迎接保釣50年,釣魚台教育協會不只舉辦研討會,更前進漁村社區,訪談漁民做口述歷史,推出紀錄片,製作兒童繪本,並全面檢視釣魚台爭議在教科書上的呈現,並前進校園說故事,讓釣魚台教育向下札根,培養更多新保釣、小保釣。

 

談起保釣未來的展望,陳美霞說,教育工作是百年樹人,必須長期做下去,釣魚台牽涉的議題範圍很廣,不只反映出國際關係的不公義,還有漁權、生態和地質等問題,可從不同面向著手。她強調,保釣的意義不只是保衛釣魚台,而是傳承保釣精神,讓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真正關心社會,培養正義感、是非感和國際感,讓台灣變得更好,「我們希望藉釣魚台教育盡一份力,讓保釣精神和社會更緊密結合,永續傳承下去。」

 

 

【延伸閱讀】
●【保釣50年】馬英九喊護釣魚台 轟蔡政府對日本卑躬屈膝
●王毅訪日辣嗆擁釣魚台 駐日代表謝長廷人在台灣發臉書
●【新凌波驚魂】海巡皮皮剉! 「漁船駛近釣魚台海域」就超前示警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