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國徽沒有「國家」意涵何以稱國徽

林艾 2021年04月18日 00:00:00
現在所使用的國徽,在歷史進程以及國民黨的認證下,的確就是來自國民黨的黨徽。(湯森路透)

現在所使用的國徽,在歷史進程以及國民黨的認證下,的確就是來自國民黨的黨徽。(湯森路透)

中華民國國徽與國民黨黨徽之間的愛恨情仇總是難解難分,到底應該是台灣該改國徽,還是國民黨該改黨徽呢?也許我們可以從國徽和黨徽的歷史中一探究竟。

 

根據《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國徽為青天白日,白日與十二道白尖角光芒間,留一青色圓圈,於1928年啟用,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後訂立;國民黨黨徽則是1895年由陸皓東所設計,白色光芒需接外環,目前判斷是國徽與黨徽的依據就是以光芒是否接觸外環為依據。

 

不過有趣的是,其實中華民國的國旗上使用的並不是「國徽」,而是「黨徽」,原因是國徽當中白日與藍色外圓的比例為1:3,無法完全放在國旗中的青天。而在2016年洪秀柱為國民黨拍攝的競選廣告中,也可以看到將白日完全接觸藍色外緣的設計,是否意味著國民黨自己也分不清楚國旗上到底是黨徽還是國徽?

 

從國徽與黨徽的沿革中可以發現,國徽比黨徽確立的時間晚了33年,的確沒有理由要求國民黨改黨徽,更何況國民黨一再強調中國國民黨先於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也是歷史不可抹滅的痕跡。但也由此印證了,中華民國國徽是由中國國民黨黨徽而來的事實,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2020年11月14日也曾明確表示過:「國民黨是中華民國創建者,國徽是根據黨徽而來。」因此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國徽,在歷史進程以及國民黨的認證下,的確就是來自國民黨的黨徽。

 

在國民黨不接受內政部所提出的改黨徽的建議之下,矛頭勢必將對準國徽。沿用黨徽作為國徽,一方面明確了國民政府以黨立國的歷史象徵,另一方面則突顯了台灣國族認同的根本問題。國徽作為國家象徵,卻沒有了「國家」的意涵,何以稱為國徽?

 

綜觀世界各國的國徽,在結束極權統治或歷史變革後或多或少都進行了更改,如匈牙利在結束共產黨統治後更改了國徽,盧安達共和國也在發生大屠殺後去除國徽的紅色及修改,白俄羅斯共和國則在2001年時以全民公投的方式修改國會及國旗,並且多數國徽都是以國家特色、文化、歷史為設計理念。反觀我們所處的中華民國,至今依舊使用之於多數台灣人民無代表性的「黨徽」作為國徽使用,不僅是缺乏正當性,更是毫無所謂的國族意識。

 

因此國民黨的確沒有更改黨徽的理由,對於台灣人民,近百年高高在上的青天白日才是真正要改的國家象徵。也許國徽、國旗、國歌等各種國家象徵似乎和我們距離很遙遠,但自小到大我們都是在這些象徵中成長,換言之,就是在中國國民黨的統治中生活,因為不論何者都來自於國民黨,而不是「中華民國」甚或「台灣」。

 

如今生活在台灣的人民,尤其漸漸不再區分誰是外省人、客家人、閩南人、原住民的年輕一代,總會說自己來自「台灣」或者自己是「台灣人」,但卻始終都無法認清自己自己活在「不存在的台灣」的現實當中。當我們知道至今我們還在接受國民黨統治的真相以後,還要任憑這樣的現實延續到下一代嗎?或許此時此刻就是台灣擺脫威權陰影最佳的關鍵。

 

※作者為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學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