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濁水專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卅年一覺夢一場

林濁水 2021年04月24日 00:02:00
中國「攻擊性清晰」的立場太堅硬了,所以上台當總統的馬英九,每逢兩岸交手,都只能放棄一中各表立場。(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中國「攻擊性清晰」的立場太堅硬了,所以上台當總統的馬英九,每逢兩岸交手,都只能放棄一中各表立場。(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有三個版本(一)

 

●  江啟臣說,九二共識的核心精神就是「建設性模糊」,又出書訴求要提新政策「九二共識PLUS」,國台辦馬上糾正,強調九二共識的核心要義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謀求國家統一,無論何時都不能模糊和改變。」

 

●  蔣萬安回答美國訪問團說,九二共識確實存在過,也是過去兩岸交流基礎;如果九二共識不被多數民眾接受,黨內會討論提新論述。

 

●  國台辦指出1949國民黨政權退踞台灣島,從此喪失代表全中國合法政府地位。林為洲嗆聲,國台辦不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將來大家也不必再談九二共識了。

 

●  香港修改教科書,把慣用的「中華民國政府」遷到台灣描述,全改成「中國國民黨」遷到台灣。

 

一連串密集的訊息指出,一直被國民黨當黨國寶典的「建設性模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中華民國憲法合法性」,30年來雖然也曾經有一時風光,現在全套淪落得灰頭土臉,前景岌岌可危。  

 

且先簡單回顧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九二共識2000才被蘇起發明出來,雖然馬上被1992年的總統李登輝否認當年兩岸有這麼一個共識;只是若順著歷史脈絡看下來,整個1990年代,一中各表卻既是李總統一手主導下的<國統綱領>中的核心精神,而且進一步讓這精神成為兩岸共識,更是他心中最大的期盼,只是直到卸任,他的願望都實現不了。

 

92到今天30年了,歲月漫漫,星移斗換,人事皆非,以致於儘管國民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直大夢難醒,但是它前前後後的內容卻大相徑庭,有李登輝主導下的1992~2000版本、有蘇起倡議的2000~2005版本,以及連、馬兩主席的2005~2021版,三個版本分別出現在截然不同的歷史階段。其內容差異之大不可視之等閒,蔣萬安「九二共識確實存在」一句帶過,未免說得粗糙。

 

1992為了因應兩會會談,國統會 更多「國統會」是為處理一黨獨大的國民黨政權僵固的的意識型態及其體制面臨進行兩岸交流、推動務實外交、台灣民主化,及民進黨乃至非主流深藍對統治權力的挑戰等形成的重重的衝擊而設置。通過<國統綱領>界定「一個中國」的涵義是: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雙方賦予的涵義不同;一個中國,中共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方」認為是中華民國,其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目前治權僅及於台澎金馬。這一大段文字就是一中各表的源頭。李登輝希望這個涵意可以成為兩岸共識,但是直到他卸任總統,都沒能如願,也因此,始終不願在主權爭議層次簽署共識協議。

 

2000蘇起既對時局高度擔心,對自我又有超高自信,要運用國際縱橫名家季辛吉的「建設性模糊」策略,把1990年在兩岸、藍綠三角互動中呈現出來的種種矛盾都收編在他發明的「九二共識」麾下。

 

蘇起對民進黨一片好意,邏輯卻大有問題。(本報資料照片)

 

2005年國共終於在<胡連公報>中白紙黑字終確認了九二共識四個字,但是國民黨最在意最的「一中各表」四字在<胡連公報>中卻不見蹤影,被「反對台獨」替換;而蘇起的建設性模糊也因為九二共識被胡連界定為清晰的反台獨而一併消失。這樣,唯一一次國共一起白紙黑字寫下的九二共識定義就是反台獨,不是一中各表。

 

過程既然這樣,如今國民黨哀哀怨怨北京否認中華民國存在,推翻一中各表承諾,簡直莫名奇妙。國民黨如果要怨,不是該怨連戰為什麼聯合公報中沒有一中各表,就認簽彼此有九二共識?怎麼是怨共產黨推翻什麼承諾?神奇的是在此後10幾年中,國民黨不但不怨連戰,反而持續歌頌出賣一中各表的連戰替國民黨簽了公報有多麼了不起,高嗆九二共識美夢終於成真,一直走到像蔣萬安說的「九二共識不被多數民眾接受」的今天,再踫上為中美經濟戰焦慮不堪的北京接連地,毫不留情面地,赤裸裸地找台灣出氣,直接羞辱「中華民國」,國民黨中才終於勉強有幾個稍有骨氣的立委忍無可忍。這樣的一個黨,夠可悲可嘆。

 

30年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雖然一直只是國民黨的美夢,卻一直不曾真實存在。如今李登輝往矣,國民黨這個延續了漫漫30年歲月的美夢看看是殘夢將醒時分了。然而蘇起傖議的建設性模糊概念蔡政府卻仍然興趣盎然。

 

現在陸委員會主委邱太三,雖然拒絕了九二共識,但是和蘇起同樣主張建立兩岸關係需要「建設性模糊」。

 

毫無疑問,「模糊」,很是蔡總統一向決策的基調,2018地方選舉後,她回顧自已決策的習慣正是:「刻意在價值分歧的議題上,選擇沉默或模糊。」如今蘇起版的建設性模糊已經失敗了;那麼蔡總統版的建設性模糊內容是什麼?蔡版有機會嗎?

 

此時此刻,瞻望兩岸未來,既是「模糊」又充滿懸疑。

 

蘇起對民進黨一片好意,邏輯卻大有問題

 

1999蘇起接掌陸委會時,兩岸關係被兩國論強烈震撼,蘇起也被嚇到,隔年國民黨總統選舉失利,陳水扁當選總統,蘇起對兩岸關係的未來,更擔心得不得了,他說,對兩岸爭端的核心 - 主權 - 中共不喜歡「各表」,執政的民進黨無法接受「一中」,但是他說可以用「九二共識」取代與包裝「一中各表」,使國民黨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民進黨的「各自表述」和中共的「一個中國」等不同觀點,都有共同的重疊,這樣大家便可以求同存異。2017年蘇起進一步說:大陸說「one China」,全世界都跟著說「yes 」;只有民進黨說「no 」;而國民黨是「yes but」 - 也就是yes「一中」,but必須「各表」。這樣,九二共識這模糊名詞,可以把「yes」、「yes but」及「no」都包在一起。

 

蘇起說,這一套他說是給民進黨用的,所以一開始的判斷是民進黨會接受;但是共産黨不會接受。沒有想到結果卻是民進黨不要,共産黨喜歡,還被國民黨撿去用。

 

民進黨拒絕九二共識的結果,他認為就是執政的8年,中斷的兩會往來沒辦法恢復。等到馬英九執政,他的「九二共識」成了兩岸政治互信基礎,締造了兩岸和平、經濟繁榮、台灣有尊嚴地參與許多國際組織及活動,最後有了「馬習會」,充分發揮了保台功能,使台灣不致成為大國的棋子。

 

習近平都要研議「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了,還有什一中各表可言。(本報資料照片)

 

蘇起這套論述洋洋灑灑,既有理論,又在實踐的過程中成了國民黨賴以生存的靈魂,現在分析如下:

 

首先,在理論上,邏輯破綻百出。

 

一、他強調國、共和民、國之間,在主權立場上都有重疊的地方,這沒錯;但是他這套論述中卻交代不出民進黨和中共的重疊在那裡。這樣這套論述實在算不了是三黨共識,民進黨執政時更難以用來為兩岸搭橋。

 

二、一中各表 - 一個國家有兩個有同樣代表這個國家的中央政府的這個主張,雖然始於李登輝,不始於蘇起,但是它完全違背主權最高、唯一、排他的本質。因此在國際上根本行不通,一意孤行,在國際上掙不到各表空間,只會落入一中陷阱,民進黨不接受完全合理。因此,雖然剛上台的陳水扁和陸委會主委蔡英文,都如蘇起預期的,公開接受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是民進黨內部畢竟反彈太激烈了,蘇起的期待就落空了。

 

三、既然蘇起說九二共識藏著一中各表,而一中各表又是國民黨一直抱在懷裡的最愛;那麼蘇起「國民黨撿去用」這句話就說得很古怪,不知道玄機究竟何在。

 

四、既然蘇起說九二共識藏著一中各表,那麼蘇起一開始說共産黨不會接受,那是當然的。但是,4年後共産黨又突然接受了,其中必大有文章,蘇起只說他很意外,但那是什麼意外,蘇起卻一付不關心其中有什麼玄機似的,只是大嘆太意外,這令人起疑:蘇起真的沒想過?還是想不透?或者不方便講?問題肯定很大。

 

五、關於創造性模糊,在中美三公報中,美國對台灣主權的處理方式是典型。三公報中,中美兩國有許多共識,但是在事關重要的台灣主權上卻沒有:北京表示,只有一個中國,北京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台灣是中國一省;但是美國予以模糊因應,只「認識到」那是中國的「立場」,美國不明確「承認」它是合法的現實。雙方就這樣彼此諒解,避免攤牌,含糊過關,以便在冷戰中一起專注於更重大的聯手反蘇大業。

 

然而,美國可以對台灣主權態度模糊,卻絕不可能對美國自已的主權態度模糊。這樣,蘇起這套論述不適當的地方就清楚了:中華民國居然要對自已實際擁有的主權予以模糊處理,這是沒有一個國家會做的,太怪了。

 

九二到底有沒有共識?

    

有,但並非一中各表,而是兩岸事務性協商,不涉一個中國涵義

 

蘇起的論述,除理論上的漏洞外,實踐上也問題重重。

 

1990年代,兩岸一開始協商,中國便急著要和國民黨政府在主權上達成「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謀求統一」的共識,在各種協商中都要放進「一個中國」原則。

 

中共的要求,國民黨怕怕。因為雙方大小懸殊,國際上又已經普遍承認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才是這一個中國的合法政府。在這個現實下,台灣如果模糊,沒有條件地就和中國承諾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共識,形同自投被統一羅網;不只這樣,國民黨如果明白拒絕中共要求,不只談判馬上破局,而且一個中國和統一的意識形態又是國民黨在島內和民進黨進行政治角力時所持的基本立場,拒絕了中共也等於自毀了島內競爭的長城。於是談判在國民黨進退失據和中國咄咄逼人中陷入膠著。火爆過招後,協商中止。接著國台辦片面宣布「台灣已經確認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而且在事務性協商中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已成為海峽兩岸的共識。」陸委會副主委馬英九火大回應,親撰長文痛斥中國說謊。

 

針對中國,「一個中國」攻勢,國民黨政府回頭片面立法鞏固談判基礎。先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界定兩岸關係是「一國兩區」「兩個對等政治實體」,再通過<國統綱領>確定本文前面提到的「一中各表」立場。隨著,國民黨把<國統綱領>對一個中國的定義告訴海協會,海協會當然不接受。國民黨再折價,只搬出<國統綱領>對一個中國定義的前半段:「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不提清楚的各自表述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核心定義,並建議「本此精神」「妥善解決。」中國仍不接受,雙方不歡而散,臨走國民黨丟下一句「有關事務性協商中一個中國原則的表達,海基會建議在彼此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各自以口頭方式說明立場。」

 

不料分手後,海協會很快致電海基會,表示尊重並接受海基會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一個中國的建議;緊接著又致函海基會同意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很快,國統海協會又一再要求雙方繼續談妥善解決的內容。海基會唯恐夜長夢多,模糊地表示雙方在香港協商時已經充分各自表達對「一個中國」的看法,沒有必要再討論,北京只好放棄繼續進逼,1993 年兩會終於在「有諒解無共識」之下進入「辜汪會談」。這樣,雙方很淸楚地把共識只擺在「事務性商談不涉及一個中國涵義」上,並沒有進一步在主權上攤牌出共識。

 

無疑的,這是明智之舉。對中國來說,崛起是在2001入WTO後的事,1990年代初緊接在天安門事件之後,景況危疑,對台招商引資是中國頭等大事,對事務性協商的需求有急迫性。

 

1990年代中國一再痛批一中各表是險惡伎倆

 

既然在一中原則上,沒有彼此承認的共識,所以1992年,當中國片面宣布已經有一個中國的共識時,馬英九翻臉;同樣的,幾年後,當台灣擴張解釋中國回函中提到的「尊重」「對一個中國認知各有不同」等字句的意思是雙方達成一中各表的共識時,北京同樣翻臉,而措詞比1992年的馬英九更加難聽。

 

1996年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公開斥責,台灣把92年雙方達成的「事務性商談中『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的口頭共識表述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完全和兩會當時達成的口頭共識「背道而馳」。1999 年中共中央臺辦和國臺辦又正式發表聲明指出,台灣把1992 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的共識,歪曲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伎倆」暴露了「險惡用心」,臺灣當局的「謊言必將被徹底戳穿」。 

 

毫無疑問的,1992年完全不存在國民黨一廂情願的一中各表共識。

 

2008馬英九歡歡喜喜上場

 

由於整個1990年代中國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那麼明確的深惡痛絕,因此到了2005年中國在<胡連公報>中認了九二共識,縱使公報中並沒有提到「一中各表」,蘇起和整個國民黨仍然喜出望外。

 

2008年3月,馬英九正邁向總統勝選途中,胡錦濤對美國總統布希說,「九二共識是雙方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對它的定義留有歧見。」「中國大陸和台灣,應該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諮商對話。」這樣,美國驚喜於聽到了兩岸開啟對話的強烈訊息。

 

至於馬英九,不用說,更興奮,認為北京終於放棄把一中各表述定義為出於「險惡用心」的立場了。 更多馬的態度並不是一貫的篤定,時而認為中共就是接受一中各表了,時而認為還等進一步的訊息再判斷。於是就職後,馬英九愉快地迎接兩岸兩會恢復往來、三通、ECFA協議上路⋯,一直他到踏上馬習會的人生高峰。

 

馬習會是馬英九的人生高峰。(圖片由總統府提供)

 

然而胡錦濤畢竟只是重複了1992年江澤民的立場,可以接受國民黨關門私下陶醉於對一個中國定義擁有歧見而已,完全談不上接受了一中各表。北京不容許公然表述中華民國的立場依舊強硬清晰,充滿「攻擊性」。

 

中共「攻擊性清晰」VS.國民黨「建設性模糊」;紅勝藍潰

 

中國「攻擊性清晰」的立場太堅硬了,所以上台當總統的馬英九,每逢兩岸交手,都只能放棄一中各表立場:

 

一、在國際上,中華民國除了和有邦交的迷你國交往的場合外,全都在「外交休兵」原則下棄表中華民國。

 

最嚴重的是國民黨政府居然默認了2005中共應連戰在胡連會中要求中國協助台灣參與WHO要求後和WHO達成的秘密備忘錄中雙方承諾的,台灣必須用中國一省的身份,並在北京逐年審批的條件下,才可以參與WHA的條件。國民黨就這樣躊躇滿志地到WHA當觀察員,直到被民進黨揭穿,才在「抗議中繼續參加」。

 

二、國民黨官員一到中國境內,便只在憑吊中山陵等歷史性場所,向中共恭謹表示往事種種己成可堪追憶的故國遺事時才表中華民國,讓中華民國以「過去式」語氣存在,除此之外,必棄表中華民國。

 

結果所謂建設性模糊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只淪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在場時,國民黨用來和民進黨進行政爭的大內宣策略。

 

三、更慘的是甚至於在台灣,只要有中國訪台官員、學者在場,國民黨政府必棄表中華民國。經典之作便是2008年陳雲林來台時,陳雲林車隊到那裡,馬政府對青天白日旗就轟轟烈烈地追殺取締到那裡。這樣幾年下來,愈內宣,馬總統聲望愈受到毀滅性破壞。

 

四、8年執政下來,馬政府上下在中國攻擊性明晰的政策強大規訓下,産生的遺症非常巨大,結果是,既便在民進黨執政時,台美關係只要略有突破,例如2016川蔡通電話或2020年美國衛生部長訪台,馬總統等深藍人士都在大大驚嚇之餘紛紛嚴厲斥責。這一切都令絕大多數民眾深深鄙夷,付出政治代價慘重無比。

 

九二共識=一國兩制,既非加註也非嫁接更非抺黑

 

蔡英文2016勝選總統,就職後聲望一路走跌,到了2018年底聲望落到20%谷底,民進黨縣市長選舉因此一敗塗地。不料在國民黨聲勢竄到高峰時,2019年1月習近平突如其來宣布要研議「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消息傳來,台灣大大震撼,就職以後努力對北京溫和低調的蔡英文沒有選擇餘地,嗆聲嚴拒,指責北京把九二共識定義為一國兩制 更多她520就職演說中,本來都已經按北京傳遞的訊息,而承認「九二的歷史事實」了。,邱太三接掌陸委會後也跟著說九二共識已經被(習)加註(新定義?)失去建設性模糊,無法接受。民進黨的說法,國民黨非常火大,說是抹黑,國台辦則說民進黨把不同的東西「嫁接」了。

 

事實在中共定義中,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同樣源自統一的概念,既然同源,兩者根本是「同根生」,那裏需要嫁接,更何來抹黑?

 

無論如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風波重挫了國民黨,相對的,推升蔡總統聲望一路上揚。

 

習近平都要研議「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了,還有什一中各表可言,還有什麼建設性模糊空間可以混水摸魚?國民黨驚恐萬分。於是國民黨年輕世代嗆聲揚棄九二共識。而深藍國民黨不分老少咸曰不可。蘇起強調模糊策略仍然最好,九二共識不能廢只要增加、擴大內容就好。

 

然而,在中國攻擊性清晰下,九二共識還有什麼模糊空間?2019年蘇起依他早期主張九二共識就是不統不獨的立場,把各種兩岸主權主張編列成如下圖的統獨光譜序列,然後說九二共識最不具體,最模糊,位置最中間,所以最能被各方接受,是最好的:

 

只是一旦中國將計就計在2005<胡連公報>中把國共共識定義為「反對台獨」後,九二共識就一點也不模糊了。蘇起想像的建設性模糊空間已經盪然無存,完全被中共反對台獨的「攻擊性清晰」清掃乾淨,而一中各表便肯定被中共列為偏向台獨的一端而不是偏向統一的一方了,他畫的光譜更被反對台獨的九二共識割裂而不連續了,所以圖形應該重畫為:


 

錯亂的九二共識PLUS方案

 

在民進黨和中共兩面夾擊之下,江啟臣終於決定不廢九二共識而提出「九二共識PLUS」當解決困境的方案。那麼PLUS方案要怎麼規劃?蘇起強調,建設性模糊非常重要不能忽視,江啟臣同意;馬英九要求要把中華民國主權講清楚,江啟臣也同意。於是「九二共識PLUS」矛盾的清楚和模糊並容的結果就是內在邏輯支離破碎方向錯亂。

 

就在江啟臣鄭重其事地發表新書倡議「九二共識PLUS」時,北京立刻不客氣給顏色看,強調九二共識的核心要義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無論何時都不能模糊和改變。」

 

「建性模糊」假如國民黨都操作不下去了,跟進的蔡政府要走得通肯定很辛苦,恐怕非得找另外的出路不可。

 

※作者為前民進黨立委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