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揪看野臺戲!傳藝中心攜手劇團與廟宇重現外臺演出榮景

邱家琳 2021年04月29日 10:00:00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推動「傳統藝術開枝散葉—民間劇場重塑計畫」。(邱家琳攝)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推動「傳統藝術開枝散葉—民間劇場重塑計畫」。(邱家琳攝)

廟宇,不只是地方的信仰中心,也曾是左鄰右舍相揪看戲的地方,承載了民間的文化與藝術,但隨著時代演進,野臺戲的觀眾逐漸減少,開始轉往劇場演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有感於此,從2017年起推動「傳統藝術開枝散葉—民間劇場重塑計畫」,每年徵選優質的傳統戲曲團隊與合適的演出場域,希望重現外臺演出的榮景,吸引觀眾持續回流。

 

「傳統藝術開枝散葉—民間劇場重塑計畫」徵集歌仔戲、布袋戲、客家戲、亂彈戲、偶戲等多元劇種,並透過一日一團的形式,到各地廟宇輪番搬演。今年以「轉來外臺」作為活動主題,共有30團、41場,分別在6個縣市、9個宮廟演出,期許喚醒老戲迷們在兒時看戲的青春回憶,也讓年輕觀眾有機會親臨外臺演出。

 

 

傳藝中心開創大團帶小團模式

 

該計畫也特別分為「演出團隊徵選」與「演出場地徵選」,傳藝中心會安排至少4個表演團隊到廟演出,廟方僅需要依照傳藝中心提出的規格搭建舞臺、提供演出場地,其餘燈光、音響、舞臺、技術人員等支出,皆由傳藝中心負責。此外,傳藝中心也為表演團隊提供表演機會與相對優渥的戲金,在確保表演品質的前提下,進行外臺演出。

 

「我們的任務是媒合劇團與廟方,讓劇團能夠維持外臺演出生態的發展,同時也強化廟方的在地文化經營,期待『藝術』能夠源源不斷地注入民間。」傳藝中心表示,但劇團與廟方的期待可能有所落差,因此身為主辦單位的他們,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來居中協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媒合劇團與廟方。(邱家琳攝)

 

 

傳藝中心也提到,在媒合的過程中,常有廟方詢問能否安排知名度較高、規模大的劇團,他們理解廟方的立場,的確會期待以大團的名氣帶動在地的文化。但他們除了要協助廟方帶動地方文化,也期待民間演出團隊能得到更多演出機會,同時讓規模小且優秀的劇團廣為人知。

 

因此,傳藝中心每年在審查上,每一場地皆有安排規模不同的團隊,劇種也盡可能多元,發展出「大團帶小團」的模式。這也成功連繫起新的合作可能,2019年,傳藝中心規劃李靜芳歌仔戲團到臺中市萬和宮演出,廟方起初對該劇團還不熟悉,但劇團登場演出後,廟方看見該劇團堅強的實力,翌年,廟方便自行邀請李靜芳歌仔戲團至萬和宮演出。

 

獲選「民間劇場重塑計畫」的臺南新化保生大帝廟。(邱家琳攝)

 

 

民間劇場重塑計畫獲熱烈迴響

 

今年「民間劇場重塑計畫」有26間宮廟參加演出場地徵選,最後有6間獲得正選,另外3間則是因為去年疫情而展延,臺南新化保生大帝廟便是其中之一。在傳藝中心的規劃下,從4月15日至18日,依序由明華園戲劇團(青年軍)、漢陽北管劇團、春美歌劇團、國光歌劇團登場演出,四天吸引超過千人前來欣賞。

 

針對當初申請「民間劇場重塑計畫」的原因,新化保生大帝廟主任委員林志聰說明,當地人要看布袋戲、歌仔戲等大型劇團表演,通常要等到神明誕辰、廟宇大型的慶典。他從新化區公所得知傳藝中心的計畫後,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能讓當地居民欣賞專業、全國性的戲劇表演,便決定申請。

 

新化保生大帝廟主任委員林志聰與文書組組長鍾騰。(邱家琳攝)

 

 

新化保生大帝廟文書組組長鍾騰笑說,新化保生大帝廟前擁有廣大的腹地,很適合劇團演出,這四天開場的扮仙戲與正式演出都相當精彩,角色的服裝鮮豔整齊、很有看頭,舞臺聲光效果也很好,臺下觀眾都看得目不轉睛。

 

「讓當地居民、喜歡藝術文化的人,可以看到好的表演,這也是廟存在的意義。」林志聰感性說道,廟不只是祭拜神明的場所,也能作為傳承文化的地方,他們明年會再向傳藝中心申請「民間劇場重塑計畫」,希望能繼續邀請專業的劇團來演出,以前沒接觸過野臺戲的民眾,因為看了這四天的表演,都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開場的扮仙戲相當精彩。(邱家琳攝)

 

 

外臺戲比過去更注重戲劇效果

 

出身新化、連續兩天欣賞演出的方小姐表示,自己對傳統戲曲很有興趣,小時候也常在廟口看布袋戲與歌仔戲,但感受跟過去不同,這次邀請的都是專業劇團,在編排上更現代化,演員也比較年輕。她也是第一次看北管,發現武打戲非常精彩、唱腔也很好聽,令她相當驚豔,若明年還有演出,會想要再來欣賞。

 

北管的武打戲令觀眾感到驚艷。(邱家琳攝)

 

 

特地從永康前來新化看戲的劉小姐,從小就是位歌仔戲迷,兩個女兒也跟著喜歡上表演,目前都是傳統戲曲的演員。她笑說,以前的野臺戲不會有完整劇本,主要是根據廟方的要求演出,現在的表演較注重戲劇效果、會迎合觀眾的喜好,反而比過去的戲還要好看,觀眾也因此變多,以前頂多聚集附近村莊的人。

 

對於現場觀眾的回饋,傳藝中心覺得相當感動。傳藝中心也發現到,宮廟來了哪一團隊演出,仍是當地居民相當關注的事情,還有很多隱藏在民間的高手,有觀眾能夠輕易聽出臺上演出者演唱的曲牌名稱、對觀賞過的劇目如數家珍,甚至可以對每一團的演出特色與差異侃侃而談。

 

四天表演吸引超過千人前來欣賞。(邱家琳攝)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廣告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