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趙婷「辱華」 是因為無法容忍她刺破中國模式

哈奇士 2021年05月02日 07:00:00
中國作為現今世上屈指可數的資本主義上升期大國,手段強硬的政府和以生活工作被殖民為榮的人民很容易達成了一致。(湯森路透)

中國作為現今世上屈指可數的資本主義上升期大國,手段強硬的政府和以生活工作被殖民為榮的人民很容易達成了一致。(湯森路透)

三月初華裔導演趙婷新作《無依之地》(台灣翻譯:游牧人生)獲金球獎兩項大獎後,成為影壇奪目焦點,但同時因被中國大陸線民(網民)挖出其早年的「辱華」言論(主要如「中國是個充滿謊言的地方」),將於中國上映的電影疑遭撤檔,現已果然證實,不單如此,近日奧斯卡的頒獎禮資訊更遭中國網路封殺,導演和電影名《無依之地》幾乎成為敏感詞,這無疑令中國的忠實影迷格外心寒,雖有各種管道可以欣賞到其作品,但公共評論的被迫闕如卻使人們難拾文化思考的凝聚,這在近年中國已成平常之事。

 

無疑問地,今次國家宣傳機器對趙婷的全面打壓是源於其不利於「中國形象」的言論,而這衍生出的許多反擊話語都圍繞著「一個十幾歲就出走美國的中國人,沒經歷過近十幾年翻天覆地的中國生活,沒資格對中國說三道四」類似的論調,如此之下,不少人對電影《無依之地》的評價也離不開「異質異域,難以共情」。

 

中國是一個充滿謊言的地方,這是一個稍顯本體論但大致上中國民間多數人也會認同的事實,但為什麼經過國家機器的挑動,去其時間歷史處境的截然斷分兩個國籍,兩種文化(因此趙婷不懂中國國情)又能說服人心?

 

記得一年前奧斯卡獲獎紀錄片《美國工廠》在中國網路引起的爭議,紀錄片裡顯然指出中國企業高效率背後對廉價勞動力的剝削與置安全健康於不顧,但不少中國人觀後依然「難以共情」,因為一個更有生活品質更體面的工作環境有礙個人資本積累與國家經濟增長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一致在此盡顯無遺。而電影《無依之地》講述的是美式金融資本主義泡沫爆裂後實體經濟分崩離析,貧富懸殊加劇,社會保障體系缺乏下底層人漂泊無依的流浪生活,生活在經歷過可能為歷史上基數最龐大的下崗潮的中國社會,怎會沒感覺?

 

但作為一部追求藝術的電影,《無依之地》裡經過艱苦漂泊的女主角最終體會到:在廣袤的天地間,人不再需要一個房子作為家,因為人時刻和自己家在一起;和自己的車在路上,就是人生最徹底的自由。而這,正是今日中國各大城市年輕人朝九晚九營營役役不惜一切「996」所最害怕的生活,縱使近年中國社會出現了愈發明顯對分配不公不滿的聲音,但一個徹底反省被消費主義,資本包圍的冰冷都市生活,探討社會民主的可能是何等地天荒夜譚。

 

趙婷被中國網民挖出早年「辱華」言論,其執導的電影在中國遂遭撤檔。(湯森路透)

 

去年中國疫情稍緩官方號召有序復工之際,不少外媒借此批評中共不惜人命促經濟云云,但只要認真聆聽下中國社會,便不難發現底層大多數打工仔還嫌復工太遲的聲音。作為現今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資本主義上升期大國,生產與再生產活動的馬不停蹄,在世俗現代化數量經濟的穩定發展增長面前,堅決的政府與國家機器(如下定命令後對疫情不惜一切的防止遏制)和以生活工作被殖民為榮的人民很容易達成了一致。

 

筆者在此無意牽強附會地論述趙婷執導的《無依之地》電影內容與其被打壓的直接關係,只想從文化政治角度發揮闡釋,探討下明明已加入全球資本主義經濟的中國,其時常彰顯的以本質不同據稱的民族主義背後文化意識形態為何。趙婷在當年的採訪中還說過一句「生活在這個地方你很難逃離」,充滿叛逆的女導演當然不會苟同同質化的中國生活,就如同她批判美式資本主義對人性的壓抑一樣。

 

不過不幸的是,在中國這個可見的將來難以停息其各種擴張的生產消費裝置國度裡,人們會越發對各種赤裸的批評難以容忍,不過主要並不是其批評的內容真確與否的問題,而是赤裸的批評刺破了中國模式發展的極端同質化想像(以數量經濟增長為社會發展首要目標),與現代大多數專制民族國家一樣,吊詭地,世界共時層面上的中國特例論是為其(同質化想像)辯護的。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