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拼命數落鄭宜農想證明什麼?

陳嘉宏 2021年05月07日 07:01:00
鄭宜農一篇關於藻礁公投的長文,卻有網友批評她是「只會撈形象的左膠」。(圖片摘自鄭宜農臉書,本報合成)

鄭宜農一篇關於藻礁公投的長文,卻有網友批評她是「只會撈形象的左膠」。(圖片摘自鄭宜農臉書,本報合成)

選舉與公投雖然都是投票,但有一個根本性的不同。前者是投人,後者是投事,「投人」是選賢與能,雙方各自推人,各憑本事;「投事」是抉擇對一個事件的立場與看法。因此,提出公投案的人就是設定議題的人,在投票時會有極大的主場優勢。民進黨政府日前決定不在今天八月的公投提出公投案,儘管是表達對社運團體與在野黨的善意,但其實是主動讓出自己的主場優勢,讓自己陷於一個不利的處境。

 

在議題設定的前提下,號召選民來支持「我的立場」,遠比要選民投票反對「別人的立場」要容易得多。所以,從《公投法》的角度來看,政院不自提公投案的目標,比較像是希望透過全面的政策說明,削弱公投方(在野黨)的複式動員,化解公投案的支持力道,將提案方壓制在兩成五的成案門檻以下,而非動員更多的選民來反對四大公投案。準此,如何廣結善緣,「結合所有可以結合的朋友」,才是面對八月公投的最高準則。

 

歌手鄭宜農日前發表了一篇《關於藻礁、三接、核能與政治 - 想邀請大家共同理解「三接再外推方案」》的長文表示,她先前因為太心急於為藻礁盡力,用很簡略的方式要大家跟隨支持(藻礁公投連署);不過,這整件事情比她當初所接收到的都複雜很多,她呼籲外界一起關注行政院新的三接外推方案,理解一個「對減煤期程」影響最小和「更大程度保護藻礁」的作法。

 

對反對八月公投方而言,鄭宜農的這篇文章是場及時雨。因為鄭對於藻礁公投立場的轉折,正代表了一個原本對藻礁三接議題瞭解不深,且願意接受政院折衷方案的案例。沒想到鄭宜農貼文一出,竟引來許多網友批評她「不瞭解(藻礁公投)為何出來號召」、「害我們多花150億(外推方案預算增加150億)」、「只會撈形象的左膠」。

 

許多人認為,政院透過新的三接外推方案成功地分化了不同環保團體。但從鄭宜農的案例來看,其實是國民黨透過四大公投案,早一步成功地分化原本支持台灣能源轉型的環保團體之間的步調。而不同環保團體之間之所以對藻礁議題有看法落差,關鍵在於他們根本不諳公民投票在台灣始終是政黨對決的本質。

 

公投的政黨化與台灣的政治發展歷程密切相關,最新的一次是在2018年的九合一大選。當時多數選民對於公投的議題與後果不甚了了,卻因為對韓國瑜的支持與執政黨的厭惡,而在不同的公投議題裡屢屢投出驚人的700萬票。過去一年來,幾件罷免連署投票以及公投成案背後都有國民黨高度介入的痕跡,國民黨刻意側身其後,也得以與許多的環保社運人士進一步結盟。

 

國民黨一方面主張日本核災地區食品不准進口台灣,卻同時簇擁核四商轉;它開放讓萊牛進口,這次卻又以維護人民健康為由不准萊豬進口。而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的建構與台灣的減煤高度相關,但反對三接最力的國民黨卻號稱是最在乎空氣品質的政黨。這個政黨不在乎立場衝突、互相打臉,反正天下大亂,它的形勢大好,只要能藉由公投挑起「教訓民進黨」的風潮,造成執政者的失敗,就是它的成功。

 

在這情況下,號稱「本土派」的一群人,不進一步思考如何化解對立,盡可能地結合可以結合的朋友,卻忙著數落鄭宜農以及其他的環保團體是「左膠誤國」。反對公投者聲音雜沓,民進黨無力整合,支持者不斷被切割,這場八月公投,很可能蔡英文執政氣勢轉折的分水嶺。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