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國產化違背WTO?森崴能源胡惠森:建立在地產業鏈利大於弊

邱家琳 2021年05月10日 14:29:00
森崴能源總經理胡惠森,也是電電公會能源管理服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邱家琳攝)

森崴能源總經理胡惠森,也是電電公會能源管理服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邱家琳攝)

自離岸風電發展以來,政府便致力推動國產化,2018年更透過離岸風電遴選制度,逐步調高國產化比例,希望能建立風場塔架、水下基礎、電力設施與船舶製造等在地產業鏈,讓技術與人才根留台灣。即將公告的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細則,據經濟部初步規劃,國產化比例至少要達到6成。

 

然而,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的發展卻遭受國際批評。今年3月,歐洲經貿辦(EETO)處長高哲夫(Filip Grzegorzewski)、歐盟執委會能源總署能源政策策略與協調處長Cristina Lobillo Borrero皆在「台歐盟風能研討會」致詞時指出,台灣要求離岸風電國產化一事,違背WTO貿易規則。

 

面對歐盟的說法,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澄清,目前的執行方法並不違背WTO原則。國內知名綠電業者、森崴能源總經理胡惠森也表達對國產化政策的肯定,認為台灣沒有背離WTO原則,國產化反而是造福風場開發商,當風機零組件損壞,可直接在台灣修繕或更換,能大幅降低運維成本。

 

台中港成為離岸風電機組的生產、儲存、組裝與運輸基地。(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供應鏈建立後,從長期運維的角度來看,是利大於弊。」胡惠森說明,不歧視、無差別待遇原則是WTO最重要的精神,台灣並沒有歧視,而是鼓勵大家投入國產化。政府在推動國產化政策時,本來就是「胡蘿蔔大於棒子」,若開發商的國產化比例越高,就能優先建置風場,但國產化比例低,也不會被開罰,讓市場自由競爭。

 

胡惠森也呼籲,國內業者自己要爭氣,在國產化保護的同時,得跟國際產業鏈建立信任關係,價格、質量與供貨時間也都要具備國際競爭力。台灣就像一艘航空母艦,國際開發商應該將台灣視作亞洲最重要的佈局,不僅投資風場,也要打造產業聚落。

 

 

風電產業比口罩國家隊更強

 

看好離岸風電產業聚落與在地供應鏈的兆元商機,胡惠森提出「人、機、料、法」四大策略。他認為,台灣的人才非常優秀,有開通雪山隧道、在地震帶建造台北101大樓、做出全世界都缺貨的半導體等本事,只是因為過去沒有離岸風電的經驗,所以需要學習的機會,有些大專院校已經跟上時代的腳步,設有離岸風電的課程,積極培育相關人才。

 

除了人才培育外,台灣也要擁有離岸風電最先進的技術與機器設備,盡可能超前部署,例如用在水下定位與探測的機器人,或是在風機上裝設偵測系統,受到外力衝擊、角度偏差時,能夠即時傳回訊號。森崴能源目前也全力跟經濟部標檢局合作,建立風電相關的證照與檢驗制度,讓台灣成為亞洲的先驅者、示範者。

 

至於離岸風電的材料,胡惠森指出,離岸風電未來一定需要維修,台灣可以是亞洲離岸風電材料的儲藏所,送往日本、韓國、中國或越南都很方便。世紀鋼目前能做出套管式水下基礎(Jacket)與基樁水下基礎(Pinpile),興達海基也有製造套管式水下基礎的經驗,產業經濟已經逐漸形成。

 

位在台灣西部沿岸的風場,將帶來維修與運維的商機。(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面對台灣離岸風電產值近兆元的商機,森崴能源已站穩腳步,去年標下彰化台電離岸風場二期計畫,未來也將抓緊機會迎頭趕上國際。對此,胡惠森表示,他們目前正在物色國外優秀的運維船公司,希望能共同打造運維團隊,而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細則公布後,森崴能源也會參與投標,並持續關注日本與韓國的風場開發。

 

「口罩國家隊是一時,風電產業卻是一世。我敢斷言在2035年以前,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鏈會有跳躍式的發展,並迎來高峰期。」胡惠森有信心地說道,森崴能源未來會繼續朝風場EPC(統包工程)團隊建置、打造風場運維產業鏈、投入風場開發等三個方向前進,而風場開發有兩條路,不只是在台灣投資風場,也放眼國際,期許台灣的風電產業鏈能在全世界佈局。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