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看那些政客評防疫 還以為台灣比美國慘

李濠仲 2021年05月11日 07:00:00
台灣過去一年多來,正因為有效的「斷鍊」措施,才不致讓這座島嶼承受宛如疫情核炸的攻擊。(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台灣過去一年多來,正因為有效的「斷鍊」措施,才不致讓這座島嶼承受宛如疫情核炸的攻擊。(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為盡快補救疫情造成的國力損失,美國官方積極推動疫苗施打,迄今有近2億多劑疫苗提供注射,確實完成兩劑疫苗者占總人口的33.68%(5/08),進入開始施打疫苗的第三個月(5月),每日確診人數為3萬餘到5萬餘,明顯好過4月的每日約4萬到7萬不等。對「防疫人身限制」已極其不耐的美國,眼前疫苗戰自然非贏不可。

 

就在疫苗促成當地生活逐漸步回常軌,包括學校重新開放到校上課,大幅降低線上教學比例、房地產景氣回溫,租賃公寓人氣回流,以及商業活動愈行正常化的同時,很多後遺症也一一浮現。儘管一些就業、財經數據或可讓人稍鬆一口氣,但回到對「個人」的影響,很多因疫情額外造成的災難也並非就此一筆勾銷。

 

疫情之前,集中在美國中小企業的倒閉數字,平均每年約60萬間,去年一整年,額外增加的公司行號倒閉數就多了20多萬間,其中尤以需要與人密切接觸的服務業(如美容、美髮、美甲)影響最大,放諸全美就業人口,真正退出就業市場的人數比例也許不讓人特別感到悲觀,但就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所稱,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不僅是出現一條又一條荒涼的商業街,對那些禁不住疫情打擊而關門的店家和雇員來說,已然是遇上了毀滅性打擊。

 

另外,公立學校系統從小學到大學,過去一段時間,員工被辭退、校方大裁員,一連串因應重整,很多就學系統早已「面目全非」,如紐約市立大學(CUNY)儘管受學生人數下降影響(疫情因素),每一系僅以辭退一到兩名教師應變,但合計全校區,至去年夏天為此離職的教職員加總就達3千多人之譜。而今,就算疫苗讓教學回歸校園(非居家線上授課),校方基於成本考量,未必就會再回聘教師,而是改以擴編原個別班級學生救急。另外,在疫苗施打率未達百分之百情況下,多有教師、學生且抗拒到校上課,也增加了新一輪教學模式的複雜性。

 

這樣的情況,不僅止於大學,中學、小學亦復如是,這當中確實有諸多現實問題待解,包括疫苗施打率影響返校意願、已然散布各地的教師回聘不及,又或者校方多為突然的返校潮暴增開銷傷腦筋。於此同時,也印驗了當初專家的示警之一:長期關閉學校將損害學生的學習力和未來的競爭力,使之成為失落的一代。

 

不僅僅是校園重新上軌的挑戰,更多的是公司行號長期居家辦公造成的企業運作模式改變。這期間,因為眼看疫情遙遙無期,有不堪都會區高房價者,乾脆搬離市區遠居郊外,現在如何能在短時間內為回辦公室上班再次遷居?這也是為什麼諸多以同時容納數千人所設計的商業大樓,疫苗施打後迄今,很多樓層還是呈現閒置狀態。根據美國房地產公司CBRE今年3月調查,紐約市精華區曼哈頓仍有17%的辦公大樓空置著或即將空置,這是自90年初以來少有的狀況。因疫情停擺一年多的飯店尤其如此,有些或可恢復營運,有些是昔日光景一去不復返。商業大樓功能無法恢復如初,迫使經營者必須重新規劃其他用途,便又一次面臨了仿佛80年代經濟大蕭條造成的建築物改造潮。

 

稍具理解,即知美國當下因疫苗帶來的「希望氛圍」,當是屬於「重創後捲起袖子準備重建」,也就是在細數過去一年美國大大小小家庭、百戶百業,在上千萬疫情確診連帶影響下,集體蒙受如此巨大損失後,終於可以從瓦礫堆中再次站起。

 

而今,多有檢討指向熱愛個人自由的美國,正因為初期防疫「斷鍊」不利,才導致今日慘況,沒有人會否認疫苗阻卻病毒蔓延的作用,但就其反觀台灣,台灣過去一年多來,不正因為有效的「斷鍊」措施,才不致讓這座島嶼承受宛如疫情核炸的攻擊。嚴格說來,一年多過去,台灣當下狀況甚至比美國初期防疫階段還穩定,也正因為到現在疫調、防疫手段還得以運作,讓過去一整年士農工商幾乎多可按照既往節奏步行,卻仍不乏有政客抓住其中的不慎,像是終於逮到機會一般對著台灣的防疫成效羞辱咆哮。面對依舊多所未知的病毒,在它席捲全世界的同時,台灣諸多政客的表現,確實會讓人以為他們正處於比美國還慘的境地。

 

就人而言,若為不應該那樣困擾你的事情變得如此憤恨易怒,恐是心理抑鬱的徵兆,就政客來說,動輒對疫情警訊表現得如此躁動或見獵心喜,恐怕也不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

 

※作者為《上報》主筆

關鍵字: 美國 疫苗 防疫 確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