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長期抗中 美國能否真力挺

霧谷晶策的國際事務 2021年05月17日 07:00:00
美日澳三國戰機二月初於關島參與共同軍演。(擷取自美國印太司令部官網)

美日澳三國戰機二月初於關島參與共同軍演。(擷取自美國印太司令部官網)

布林肯表態支持「小弟」澳洲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接見來訪的澳洲外交部長潘恩(Marise Payne)時於13日重申:「美國不會讓澳洲孤單,單獨去面對中國的「經濟脅迫」(economic coercion)。」並且,他認為中國對美國盟邦的這種負面舉動,將會阻礙美中關係的改善。

 

自拜登政府上任後,多次批中國對外造成經濟脅迫或經濟威脅。舉例來說,在3月16日,美國白宮印太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就曾對澳媒表示:「在中國停止對澳大利亞「經濟脅迫」之前,美國不會讓中國在美中雙邊關係上得到改善,且拜登政府已經明確告訴中國政府,「我們不會讓澳洲孤立無援」。」

 

此外,在3月18日的美中阿拉斯加會談裡,布林肯在開場演講中,特別將中國經濟脅迫的問題提出,就可知道拜登政府對中國利用經濟手段霸凌他國的重視。

 

澳、中疫情爆發後全面對抗

 

從去(2020)年因澳洲向世衛(WHO)提出獨立調查團後,所引發的澳、中貿易戰,造成澳洲在牛肉、紅酒、大麥和龍蝦等產品遭到大舉課稅或是無法出口到中國。此外,這貿易戰更是讓雙邊在外交、價值觀上的對抗可以說是不停地升高。

 

外交上,澳洲可說是美國於印太地區僅次於日本最忠實的戰略友盟。疫情爆發後,莫里森政府可說是與時任川普政府攜手抗中,在新冠疫情的追究、新疆議題、香港議題等,持續在國際社會中批判中國。

 

軍事上,原先以《澳新美安全條約》(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Pacific Security Treaty)所組成的美澳軍事同盟,更在美國於2017年重啟「四方安全對話」(Quad)對話後,加強了美澳及區域夥伴在外交和軍事上的合作關係。更何況,美澳之間還有《五眼聯盟》(Five Eyes)在外交、情報和普世價值上的合作。

 

價值觀上,澳洲從香港反送中事件以來,長期在香港、新疆甚至是台灣議題上批評中國,特別是在人權、民主這兩大價值觀可說是不留餘力的批判。並且,去年爆發澳洲特種部隊濫殺阿富汗戰俘的事件,更讓澳、中之間於價值觀上的輿論戰推升到頂點。

 

澳、中關係持續冷凍

 

近期看來,澳中關係的發展仍未因時間的推移而緩解。除了尚未停擺的貿易戰外,澳方更是以「不符和澳洲外交政策和外交關係」為由,以聯邦政府的身分撤銷了維多利亞省政府加入中國「一帶一路」的計畫。雖然維多利亞省為澳洲最小的省份,但全澳洲第二大城墨爾本正位居維多利亞省,若此州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有著極大的重要性。

 

註:根據澳洲國會去年通過的新法,授權聯邦政府得以取消各州政府與外國所簽定被認為威脅到國家利益的協議。

 

此外,澳洲政府於5月3日又宣布,正在重新檢視中國嵐橋集團租賃達爾文港(Darwin Port)99年的租約,且可能予以廢止。畢竟莫里森政府是可以援引上述所提的法條,以取消中國企業向澳洲北領地省政府所租用的達爾文港和新城堡港(Newcastle)的合約。

 

不過,若莫里森以此法廢止該合約,這項商業合約在未來法律上的糾紛,勢將加劇澳、中之間的衝突。

 

莫里森強勢抗中,內外底氣都算足

 

從澳洲國內分析,觀看3月由《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s)做的民調來看,莫里森個人仍有高達62%的支持度,且他所屬的自由黨即便民調只有48%,小輸工黨的52%,但兩黨差距不大,莫里森在總理職位上仍是相當得到澳洲人民的青睞的。

 

值得擔心的是,由於澳洲是內閣制,總理是由國會最大黨的領袖擔任,因此單看莫里森的支持度是不等於他連任的可能性,尚待觀察未來澳洲兩黨之間的競爭。

 

就澳洲外部環境看來,從拜登政府對澳洲態度來看,仍是非常照顧位於大洋洲的「小老弟」。澳洲本身位於第二島鏈,在太平洋島國、印太地區的戰略、外交上意義非凡,美、澳關係仍會持續前進。更別說拜登目前大多維持川普對中和印太政策方向,有很高機率將持續與澳洲維持緊密的合作關係。

 

澳洲總理莫里森強勢抗中,內外底氣都算足。(湯森路透)

 

澳洲擔憂逐漸加劇、美中澳三角關係極度不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莫里森在2019年於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的爭議發言,造成原先由澳洲主導、太平洋島國組成的重要論壇逐漸分裂,更在今年論壇秘書長選舉爆出爭議後,再度引發多個太平洋島國的不滿,揚言退出論壇。

 

澳洲雖在金援上確實有協助這些島國,但在氣候變遷上的不配合、以及強勢「撒錢為王」的態度,早讓太平洋島國深感不滿,使得澳洲領導地位受到影響,與島國國家的關係不如以往。這很可能導致未來澳洲在此區域的外交和政治影響力的下降,更可能讓近年持續向太平洋島國伸出橄欖枝的中國「漁翁得利」。

 

美、中、澳的三角關係在2017年川普政府就職,以及2018年莫里森政府上任後,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原先相對「友中」的澳洲總理騰博(Malcolm Turnbull)下台後,莫里森強勢抗中的態度,則與川普強勢對中政策的路線契合,使得美、澳越走越近,而澳、中則漸行漸遠。也因為目前拜登在對中政策上一大部分是延續川普政府的政策方向,使得現在的美、中、澳三角關係是極度的不平衡。

 

未來美國「實質」上能如何幫助澳洲不「單方面」對抗中國,則值得我們持續追蹤下去。要是美國沒有言出必行,或是劍及履及維持對印太區域盟邦的承諾,那麼這些國家也可能會重新思考與美、中兩國的關係,再做出對自身國家利益有好處的決定。

 

※「FBC²E 霧谷晶策的國際事務」專頁旨在幫助更多台灣人了解國際事務相關的正確資訊,進而促進台灣人在國際視野上的持續開拓和更新。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