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紐約已示範一次 台灣不必重犯

李濠仲 2021年05月18日 07:00:00
疫情一旦散布,所有補救措施皆為亡羊補牢,但假如亡羊補牢也做不好,情況難保會像紐約一樣。(攝影:李濠仲)

疫情一旦散布,所有補救措施皆為亡羊補牢,但假如亡羊補牢也做不好,情況難保會像紐約一樣。(攝影:李濠仲)

以台灣當下疫情確診攀升發展,對照全球重災區紐約去年初春似有雷同之處 更多台灣近日快速增加的疫情主要集中雙北。新北市的人口密度近兩千人,台北市人口密度近萬人,兩地人口加總約700萬,並屬於緊密的生活圈。紐約市人口數約800萬人,人口密度約1萬1千人,一樣是紐約州之內最嚴重的地區(截至5/17日,紐約市有94萬多人確診,3萬3千人死亡)。,自然讓人不安,深怕台灣步上後塵,但若進一步回溯當時場景(以紐約州/市為例),兩地時隔一年兩個月的「關鍵不同」,或將影響台灣接下來疫情的發展。

 

紐約是遲至去年3月1日才證實首例確診,儘管當時許多國家疫情已相當嚴峻,但紐約於此之前對新型病毒可說全無防備,尤其年旅客吞吐量可達6千萬人次的兩座國際機場依舊忙碌不堪,更無任何隔離措施,紐約門戶大開,為此帶入病毒不知凡幾(3月1日首例患者就是從疫情嚴重的伊朗飛回來)。根據紐約2020年3月後疫情態勢回推,病毒確實極可能是在2月就已在當地廣為散布。

 

首例出現前縱然紐約有所警覺,官方則僅以「咳嗽、打噴嚏要遮掩口鼻和多洗手」為宣導。而台灣過去一年多來雖然相對處於疫情平和狀態,但已有一定程度的人有戴口罩防衛的習慣,美國CDC之後也認為「戴口罩」確實對抑制病毒傳播有正面效果。因此,儘管台灣因防疫疏忽或防疫疲憊導致這波疫情又快又急,卻也不似紐約是在毫無防疫意識下造成大規模散布,散布程度即使相當,發展也不必然一定一樣。。

 

再者,紐約二月隱形傳播、三月大量非零星確診浮出檯面,到四月中達高峰後(確診總數超過10萬),趨勢才漸次降緩。因為紐約當時祭出了幾項措施應變,包括非必要勞動力全改採居家辦公、大眾運輸減班、大規模停止商業活動,不過,卻也直到四月初開始,才積極宣傳「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六英尺)」。

 

疫苗出現之前,對已然病毒大流行的紐約來說,這些防疫措施當然只是亡羊補牢,而正因為許多「亡羊補牢」未得落實,才導致四月高峰期過後疫情曾一度趨緩,很快地確診又大量激增。

 

「亡羊補牢」不確實包括「居家隔離」形同具文,須遵守者未必都能配合;「疫調」基本上在疫情翻上檯面不久,就因人力不足直接放棄(沒有SARS培養出的疫調經驗也是原因),即紐約幾乎從沒有從傳染源頭就成功阻卻的案例。台灣這段時間的「爆點」雖仍有不明感染源,但包括諾富特飯店、華航和獅子會會長群聚等,至少仍屬於有跡可循,紐約疫情失控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根本無一例可以掌握,自然完全沒有「匡列」等後續,輕言放棄只能眼看病毒自由發揮。

 

此外,紐約所稱「Lock down」的居家防疫並非真的封城,除居家工作、上學,室外活動一切如常,至多是人與人近距離接觸的服務業暫時歇業,或室內餐廳改為外帶(送)。「戴口罩」人助自助直到疫情破萬才開始被當一回事。猶記得4月1日美國醫療船前往紐約馳援,竟還引來大批不戴口罩的民眾前往觀奇拍照。

 

不戴口罩之外,疫情始終緩不下來,則在人與人的接觸難以阻絕。前期許多人是在不知病毒厲害情況下染疫,之後,就算已祭出居家防疫、戴口罩、安全社交距離,卻仍防止不了真正致命的群聚傳播,繼續上教會的有之、家庭聚會的有之、違規群聚的有之,進入夏季就忙不迭和朋友開遊艇出海的也有之,還有,就算已確診,但因為不少「輕症」不覺困擾,於是真的把自己當小感冒照樣出門逛街,諸多防疫規範多是聊備一格。就算已處在疫情高峰,仍有為數不少紐約客堅持著無自由毋寧死。

 

另外,時機點上,疫病高峰適逢美國總統大選,激烈的選舉,造成初期民眾關心焦點不全在疫情,加以中央(聯邦)、地方(紐約)黨派不同,選舉氛圍加劇了兩者在防疫上事事掣肘、各行其是,當時各自對防疫從心態、概念到方法多莫衷一是,政黨間為選舉而來的鬥爭,無疑再讓風暴雪上加霜。以今天疫情回頭看當時美國總統川普和紐約州長古莫還有紐約市長白思豪,紐約很遺憾碰上了最不協調的三級防疫組合,灰頭土臉不是沒有原因。

 

再及篩驗,紐約州約兩千萬人口,一年多來迄今篩驗超過五千萬人次,感染人數卻高達兩百餘萬人,篩不夠從來不是紐約疫情緩和不下來的原因,今年初因一年多來防疫疲乏,尤其讓變種病毒有機可趁再次於人口密集區散布更是關鍵。而這也是為什麼紐約官方明指就算今天注射了疫苗,仍必須遵循COVID-19預防步驟:身體有發燒不適就待在家裡(除非要去檢測)、勤洗手、無論室內室外都戴口罩、和他人保持距離。紐約篩檢一百分,防堵步驟沒有跟上,疫情依舊燒不停。

 

醫療系統負載過度是為後話,走到這一步,任哪一國家城市都會有這個問題,因為不會有任何一地醫療系統,會是為這等大規模病毒流行而做常態設計。紐約也是一樣,嚴重時刻醫院都被塞爆,除重症患者外,皆不得不自行在家隔離,偏偏膽比天高的紐約客,不少明知染疫,也未必就甘願收斂個人行動自由。

 

台灣這波疫情,或可以紐約之例自我檢視危機可能升高還是降緩。一、有無確實戴好口罩的習慣?二、該居家隔離者是否貫徹執行?三、是否有效保持人際接觸距離?四、是否仍不把群聚危機當一回事?還有五、政黨(客)是否仍不知死活把攸關所有人健康安危的防疫當成賺取聲量的工具?若然,紐約雖不中亦不遠矣,否則,台灣沒有理由度不過這次難關。美國熬到今天血淚斑斑,正藉疫苗回歸正常,台灣疫苗不及是事實,但紐約過去一年來的示範,對台灣來說並非遙遠而無意義。

 

※作者為《上報》主筆

關鍵字: 紐約 疫情 隔離 群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