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現在覺得「頭大」的事 被病毒亂一年的他們都遇過

李濠仲 2021年05月20日 07:00:00
台灣眼前確實遇到病毒來襲最嚴峻的一刻,但放諸全世界,這個時機點卻也是對防疫、病毒和疫情演變最具頭緒的一刻。(湯森路透)

台灣眼前確實遇到病毒來襲最嚴峻的一刻,但放諸全世界,這個時機點卻也是對防疫、病毒和疫情演變最具頭緒的一刻。(湯森路透)

一年兩個月前的2020年3月13日,紐約在訊息變換萬千下,官方正式宣布公立學校全面停課,這是在依照公衛專家模式計算,承認疫情已一發不可收拾後的斷然決定,再到3月23日正式進入「全城暫停」(低度封城)狀態,之後四個多月,也就是直到進入夏季疫情稍顯緩和期,是全城最混亂階段。

 

首先是醫療資源急速消耗,當時瞬間湧入呼吸道重症患者,造成呼吸器嚴重不足,且儘管戴上呼吸器搶救也多是回天乏術,繼之就是亡者遺體處置不及,慘象叢生。當時甚至連醫生的防護口罩都嚴重不足,沒有人看過這麼危及的畫面。

 

同一時刻,就算美國號稱醫療科技先驅,對於如此猛烈的病毒樣態、傳播模式、可為的防疫辦法,一時間則顯得毫無頭緒。不僅對病毒認識不清,連怎樣能夠有效阻絕傳播也莫衷一是,當時官方還花了很大的力氣重新教育民眾的公衛習慣,此間,會不會走在路上就吸入病毒染疫?人和人之間要保持多遠距離才算安全?哪一種品牌消毒水有效?乾洗手多久需要使用一次?需不需要使用到N95口罩?全是疑惑。

 

以及,最予人關切的是,當時適逢流感季,如果自己身體不適,該怎麼區分新型病毒還是流感?小孩感染率高不高?感染後誰又容易出現重症?那段時間,甚至還不確定是否真有無症狀患者,很多問題幾乎都沒有「公定」的答案。看著新聞上直線攀升的確診數,醫療資源缺稀警報不斷,多數資訊又處於未知,不安是理所當然。

 

除了不要感染,還有生活怎麼繼續?紐約「全城暫停」雖然保留了基本民生必需商業活動,包括大眾運輸也只有減班沒有停駛,物資十分充裕,但公立學校停課,光是紐約市就衝擊一百萬學生,也就等於衝擊一百萬個家庭。另外,非必要勞動人力全採居家辦公,許多公司也都呈現手忙腳亂,先是採員工分流不同日上班,之後全員在家,又遇上初期工作會議視訊屢出狀況。

 

學生受教權當然更是大問題,最早,是校方教職員在疫情緊張當下,教師工會聯名請願紐約教育局盡快全面停課,但同一時間家長會也以多數家庭無法應變為由,串聯要求教育局繼續開放校園,紐約市長兩邊不討好裹足不前,直到疫情更為失控才「擺平」爭議,通通都回家去。

 

但隨之而來,即便美國國力強盛,校園教學一夕轉為線上授課,則不僅牽涉硬體設備,背後其實是整個教學系統都要重新建置。初期,學校和家長關係相當緊張,因為有太多家長為了協助子女熟悉線上授課,又得同時兼顧居家工作和家庭瑣務,精神壓力極大,偏偏線上教學並非有「電腦」和「網路」就能順利接軌,包括透過螢幕的教學內容怎麼設計,以及究竟每堂課多少時數,每天多少堂課,才符合一個長時間坐著盯著電腦的學生需求?這些問題也讓習慣在教室親身指導的老師們一個頭兩個大,被指教學品質太差時,有的老師在家一邊要為學生線上授課,卻也要顧及一旁正在和他校老師進行線上教學的孩子,難免覺得委屈。而誰也沒想到再過大半年,儘管確診數仍是數千、上萬,但至少已能清楚掌握疫病,於是很多學校改採有限度恢復實體教學,卻是拆成一、三到校、二、四到校、繼續全周線上、或前往托育機構線上學習等好幾組同步進行,想當然耳又是一陣折騰。

 

如此反覆磨合,各行各業磕磕絆絆幾乎好幾個月,整個社會的勞方、資方、家長、學校才漸漸取得彼此的寬容和諒解。

 

至於持續維持民生所需的餐飲業,從一開始斷然停業,到多有不堪生計受損,再轉為純外送服務,原本只做店內生意的商家,於是急中生智開發外送途徑,加入聯營的外送餐飲網站有之,到社區投遞廣告傳單的有之,把辭退的員工請回來騎腳踏車送餐的有之,這才慢慢找回些許生意。且不是所有商品買賣都能立刻轉入Amazon這類大型電商平台,外帶服務便在同一時間成了各行各業主流,連賣衣服、鞋子和蔬菜水果的也都加入,既是網路(電話)訂購、現場取物,則原本商店動線規劃也必然要有所調整。

 

疫情猛爆之下,先是對疫病認識不清,加上那時是真正的苦無半支疫苗,多少人在長達一年苦撐待變下心生絕望,卻也激發出許多有助改善現況的求生之道。像是商場以人流限制繼續營業、強制購物動線拉開人我距離、連收銀檯也開始出現兼具美感的防口沫噴飛壓克力隔板。

 

台灣眼前確實是遇到2020年病毒來襲最嚴峻的一刻,但放諸全世界,這個時機點卻也是對防疫、病毒和疫情演變最具頭緒的一刻,更何況今天並非像去年歐美初陷疫情風暴,對「半支疫苗」都不敢抱希望那般無助和無力。台灣防疫守到今天不會毫無意義,所有我們開始面臨的棘手問題,過去一年多來很多國家人民都有過相似或更慘的遭遇,問一問、查一查,他們已證明可以從「完蛋了」中找到辦法走過來。眼看那些到如今依舊數千、數萬人確診的國家和城市,抗疫敗仗連連了一整年都還能潰而不崩,台灣確實不必自亂陣腳。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