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飆13死】集檢所猝死個案增多 指揮中心將加強監測關懷

陳燕珩 2021年05月27日 15:50:00
指揮中心27日新增13死,其中3人在集檢所及防疫旅館期間病逝,引發醫療照護不足隱憂。圖僅示意。(北市府提供)

指揮中心27日新增13死,其中3人在集檢所及防疫旅館期間病逝,引發醫療照護不足隱憂。圖僅示意。(北市府提供)

國內本土個案飆破5千人,死亡個案更是迅速累積,近10日已達47例。指揮中心27日公布新增13死,其中有3人是在集中檢疫所及防疫旅館期間病逝,引發各界擔憂,針對大量無法入住醫院的患者,目前提供的醫療照護是否不足?對此,指揮中心坦言,未來會增加關懷集檢所患者的頻率,加強健康監測設備,避免相關事件再發生。

 

國內確診人數未趨緩,單日死亡個案不斷升高,加上雙北醫療量能吃緊,已有上千名確診者無法入住醫院,分流至集檢所或防疫旅館居住。不過,連日以來,卻陸續傳出輕症患者病情急速惡化,來不及送醫就猝死。今天新增13名死亡個案中,又有3人在集檢所和防疫旅館死亡,形成不小隱憂。

 

 

 

死亡率正常值 數量超越星國1年

 

針對死亡案例累積達47例,超過新加坡一整年死亡數,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相關數據當然要警惕,不過國內整體染疫年齡偏高,死亡風險本就較大,目前40幾例死亡,仍是維持1%左右,死亡率沒有特別偏高,但後續還是要注意。

 

對於如何避免在集檢所病患無法即時就醫,導致死亡風險上升?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表示,後續會增加與住民互動和關心的頻率,再來是加強健康監測設備,包括體溫量測、血氧偵測機等,現已購買3000多台,會盡快發給住民,教他們如何使用、回報數字。

 

 

王必勝進一步說,之後也會在集檢所準備氧氣瓶,讓患者在等待運送時,能夠增加血氧濃度。至於運送過程,已在相關會議建立流程,不論是119救護車,或是後送醫院的綠色通道都有建立起來,希望能減少相關事件再發生。

 

針對今天死亡個案中,有名年僅40多歲的患者,尚未調查出有慢性病史。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目前沒有個案詳細資訊,不過昨天專家會議有提出討論,希望針對在集檢所或家裡待床的病患,提出更多參考監測指標,未來發生特殊狀況,各單位就能提早偵測到,即時提供醫療協助,避免意外再發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