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確診死亡率偏高的真正原因

李建璋 2021年06月10日 07:00:00
台灣的確診死亡率目前還在陡升階段, 看不到拐點,預期死亡率還要攀升。(攝影:蔣銀珊)

台灣的確診死亡率目前還在陡升階段, 看不到拐點,預期死亡率還要攀升。(攝影:蔣銀珊)

台灣的確診死亡率較國際偏高,現階段有以下四個重要原因:

 

原因一:人群死亡曲線動力學

 

各國死亡率隨時間的曲線,是有一個共通的動力學(Dynamics),大致可分成對數上升段、攻頂、而後緩降。 世界的死亡率曲線是一個比較大的爆發,最高死亡率一度來到7%,亞洲沒有這個情形,在4%就獲得控制。

 

台灣目前還在陡升階段, 看不到拐點,預期死亡率還要攀升。如果我們死亡率繼續攀升到3%以上,也是可能的。

 

社區感染爆發初期的死亡率主要是老年人的因素,年輕人初期漏診多,後期檢驗數大幅增加,年輕人、輕症沒有漏診,才能反應一國新冠真實的死亡率與醫療水平。

 

圖片由作者提供。

 

原因二:檢驗數還不足

 

如果比較台灣和英、美美百萬人檢驗數,可以發現我們和英美一樣的增加速度,但是台灣目前檢驗數是(1000/百萬人)要達到更廣覆蓋的水平(5000/百萬人),還有一段路要走,如果檢驗數不足,就表示很多輕症或是無症狀的病患漏診,死亡率就會被假性放大。只有檢驗數完整,分母正確,反映的死亡率才是正確。

 

如果台灣檢驗量沒有快速提量,可以預見死亡率還會攀升,雖然陽性率和確診數都在下降,但是檢驗量還是要繼續擴大,要能夠看到輕症和無症狀患者占比升高,才表示我們的檢驗追上病毒傳播。

 

圖片由作者提供。

 

原因三: 年紀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無法解釋全貌

 

確診人數台灣70歲以上的占比是8.35%,較全世界平均5.36%高,可以初步解釋台灣目前死亡率(2.49%) 高於世界平均(2.15%) ,義大利70歲新冠患者占比更高(16.24%),死亡率就更高(2.99%),但是年紀無法解釋全貌,美國老年人占比較台灣高(9.73%),但是死亡率比台灣低 (1.79%),所以,還有其他因素是台灣可以努力的。

 

圖片由作者提供。

 

原因四:醫院量能與治療水平

 

三級管制以來,雙北急重症量能緊繃,在最近一個全美比較不同醫院對新冠肺炎治療死亡率的研究,發現醫院服務地區新冠盛行率低的醫院,相較醫院服務地區新冠盛行率高的醫院,對同樣嚴重的新冠病患,有較佳的治療成績,也就是,可以全力集中力量照顧少數新冠重症的醫院,治療成績比被病患淹沒的醫院來的好。

 

醫院擁擠是死亡率一個重要原因,

 

這也是為甚麼在疫情大爆發時期,急重症床位要透過中央調控,不是自由就醫的重要論述基礎。如果萬華的輕重症全部往區域內和平醫院送,死亡率肯定比輕重分流,平均由附近責任醫院分擔來的高。

 

如果檢驗數拉上來,醫療量能也分配得宜,最後的功夫就是治療水平。不同醫院因為醫護素質、品質管理、與實證醫學運用會有不同的治療成績,這是肯定的,要快速提升相關醫院治療水平趨於一致,最重要的是以實ˊ症為基礎進行靠標準化的治療,不只是醫師治療標準化、護理、呼吸師、支持治療,都要很快使用最新研究的實證成果。

 

圖片由作者提供。

 

這個部分,我們疫情發生晚,所以現在最佳治療策略已經逐漸清晰。因為醫護會忙於工作,無法消化大量文獻資訊,所以台灣CDC要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美國CDC就做得非常棒,一直滾動式更新最新治療建議,萃取每個研究最重要的資訊,用最淺白的語言製作成指南。台灣治療成績要進步,CDC在這個角色要更積極,要把美國CDC的建議內容消化精煉,用直白的中文建立系統性教材,即時回答治療爭議,才能快速提升品質。

 

如果可以比喻,這一部分就像是晶圓良率提升的過程,考驗CDC快速轉譯實證醫學成標準化治療"配方"的功夫。

 

※作者為台大醫院臨床副教授、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擔任理事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