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願意跟機器人做愛嗎?「反對性愛機器人行動」總召對這項科技很擔憂

珍妮‧克利曼 2021年06月14日 09:00:00
世界第一個性愛機器人「Harmony」(翻攝自youtube)

世界第一個性愛機器人「Harmony」(翻攝自youtube)

倫敦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的機器人特展,堪稱是集機器人學之大成。

 

世界各地備受青睞的類人類全都齊聚一堂,這裡有豐田(Toyota)的夥伴機器人(Partner Robot)「哈利」邊吹喇叭、邊隨音樂活潑舞動;還有本田(Honda)的P2類人型機器人,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走路像人類的機器人,泡泡頭盔及奶油色身體讓它看起來像穿著太空人裝,和樓下太空展館的展出沒什麼兩樣;另一個體型嬌小的陪伴機器人「Pepper」有著一雙動畫人物的圓圓大眼,它正和排著隊、躍躍欲試的人群擊拳打招呼。

 

「我們在這裡看見的,是現代人類的墓園,因為這一切顯示我們不過是機器罷了。」凱斯琳•理查德森博士(Kathleen Richardson)皺眉說。

 

凱斯琳不是來這裡和Pepper擊拳打招呼的,她是「反性愛機器人行動」(Campaign Against Sex Robots, CASR)的總召。

 

CASR於二○一五年成立,在萊斯特(Leicester)的德蒙福特大學(DeMontfort University)倫理會議上正式啟動,而凱斯琳正是這所大學的「機器人、人工智慧倫理與文化」(Ethics and Culture of Robots and AI)課程的教授。

 

我會約她在這個特展見面,是因為我認為這裡充份展現想法激盪的成果,就算這邊的機器人不是性愛機器人,凱斯琳似乎還是不覺得有什麼有趣的。

 

「之所以開始這個行動,是因為我認為必須對人類發展史上如此黑暗的時期做出回應。」機器人在一旁發出嗡嗡聲時她這麼告訴我。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想要讓所有人相信,人與人之間沒有任何關係,也就是說,人是孤單地生活在這個宇宙,我們孤單地出生、孤單地死亡,我們可以把他人視為個人財產的一種形式。這場特展是對現代個人主義的致敬,整個社會都在塑造一種和物品互動就猶如和真人互動一般的氛圍。」

 

根據網頁顯示,這個行動的成員是「由一群社會運動人士、作家、學術人士組成,以一種新穎、不可或缺的女性主義與廢除奴隸視角,來看待機器人與人工智慧。」他們呼籲政府官員「趁早」立法反對性愛機器人的崛起,以免時機太遲。

 

「我們認為性愛機器人的發展,會進一步性物化女性和孩童。」他們的理念宗旨如此寫道。「我們強烈譴責那些提議性愛機器人能夠減少對性工作者造成性剝削與性暴力的言論,所有的證據都顯示,科技與性交易會彼此增強,並導致需求的增長。」

 

(延伸閱讀:女性「濕了」就代表「有感覺」?這麼想你就誤會大了!

 

網頁上有一張巨大、讓人不安的凱斯琳黑白照片,這張照片是在一面貼著「瑪麗亞」(Maria)駭人的拼貼畫牆前拍攝的,「瑪麗亞」是電影《大都會》(Metropolis)中的經典類人類。

 

照片裡的凱斯琳一身黑,頂著一頭雜亂、有瀏海的黑色鮑伯頭,以素顏、一臉嚴肅地直視鏡頭。不隨波逐流的她,這次卻落入線上男權論壇「馬諾圈」(Manosphere)想像的憤怒女性主義者形象,況且她還理直氣壯的。

 

「性愛機器人以社會既定的概念為基礎,也就是女性是財產,而非完整的人類,地位是次等的,因此,女性被視為財產的一種形式。」當她這麼對我說時,Kodomoroid正從背後尊敬地對她鞠躬,Kodomoroid是真實得駭人的日本女機器人新聞播報員。

 

「創造一個可以做愛的機器人,這樣的概念源自於現代人是獨立、互不相關的個體。性愛是身為人類的一種體驗,性愛不是把身體視為財產、可靈肉分離或與物體間的體驗,性愛讓我們能與另一個人擁有彼此深度的交流。」

 

凱斯琳的邏輯與馬克思主義者及女權主義者無異,她認為性愛機器人是過度主張消費主義的社會所導致,性愛機器人充份體現肆無忌憚的資本主義,因為所有的關係都變成了商品。

 

「製造性愛機器人的人說這不只是一種手淫的工具,這樣的想法把個人主義發揮到了極致。他們不斷重申『可以和娃娃發展關係,娃娃可以當你的女朋友、妻子,未來還能和娃娃結婚。』這樣不斷的疏離,會對人際關係造成負面影響。」

 

這裡有許多訊息須要進一步釐清。「所以,性愛機器人會威脅人際之間的互動嗎?」我問。

 

「當然。」她點點頭說:「其實人際互動早已受到現代科技崛起的威脅,因為科技立基於人類是個體的這個概念,想想看,iPhone和iPad,都以『i』為首,不正好代表自我的『I』嗎?」

 

我也曾經這樣思考過,但不確定是否正確,不過,凱斯琳仍滔滔不絕陳述她的看法。

 

「掌權的那些人不希望大家聚在一起或是彼此建立關係,他們希望人變成疏離、獨立的個體,這樣一來,有利於他們銷售產品。根據『樂施會』(Oxfam)今天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目前世界上的財富由八個人分別把持,不在這八人群體中的我們只有彼此了,如果我們能採取行動不再讓彼此疏離、隔絕,也許我們還有機會改變這個世界。」

 

(延伸閱讀:性慾降低怎麼辦?透過「睪之呼吸」增進精力 紓解壓力找回「性」福生活

 

「解決的方法就是禁止機器人嗎?」我問。

 

這是凱斯琳第一次有所遲疑。

 

「對機器人來說,博物館是最好的歸宿。我們的確應該在生活中使用自動化,因為自動化能夠幫助人類,但是問題同樣在於權力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

 

其實CASR並沒有明確表示是否呼籲立法來反對性愛機器人,一開始,他們的訴求為禁止,然後轉為呼籲嚴格審查其帶來的道德災難,爾後,他們發起「在立法前,先徵詢大眾意見」的行動,但是並沒有明確指出是怎樣的法律。

 

凱斯琳的行動與其說是改革,不如說是批評,而且是雜亂無章的批評。她的行動靠的是學術對人格(Personhood)和性的獨特定義,也就是在某種世界觀下的假設,這個世界和法拉、麥特、戴夫卡的世界相去甚遠。

 

製作性愛機器人的工廠(翻攝自youtube)

 

「我和製造這種機器人的人見過面,他們說只是想讓人開心罷了。他們說自己的機器人有治癒的能力,他們為沒有機會的人創造出一種陪伴的假象。」我說。

 

「這是一種迷思,實際上,也是謊言。」凱斯琳回答道:「每個人都和彼此相關,我們不是孤立的。」

 

「如果是想在回到家的時候,有個人等著呢?如果沒有這樣的人存在的話,他們可能連說話的對象都沒有。」

 

「就算生活中有這樣的物品,你還是孤單一人,因為人無法用物品取代。」

 

「那麼,他們還是一樣孤單嗎?」

 

「沒錯,這類物品開始用來取代其他人、取代難受的情緒、取代絕望、取代孤單。」她繼續說道:「我會稱這樣的情況為強暴文化的一部份,愈積極參與共識框架外的活動,就讓自己變得更物化。」

 

凱斯琳表達的方式可能比較強勢,但是她的確有自己的論點。

 

(延伸閱讀:女性初體驗會感到疼痛 其實不是因為處女膜破裂

 

物化不僅僅鼓勵把人類的身體視為一種物品,就像是你可能會在「深淵創作」的工作室盯著充滿情色的大胸部和水蛇腰看,物化還讓人類本體變成物品的一種。

 

為了提供性服務而蓬勃發展的全球人口販運,靠的就是把女人和孩童視為貨物,可以運送、使用,和藥物或軍火沒什麼兩樣。

 

任何一項鼓勵我們將人類與物品視為可以互相替換的商品,都會餵養奴隸制。

 

「根本沒有停下來。」凱斯琳說:「這是一列超速的列車,以一種沒有人意識到的速度前進」。

 

我們一起在特展走走逛逛,經過了跳著舞的ASIMO機器人、擅長表演的RoboThespian,以及能偵測到你臉上生氣、開心、驚訝的各種情緒,然後複製在自己臉上的機器人男孩Zeno。

 

散佈在場館四周的標語,是為了讓我們深入思考:「讓機器人假扮成人類道德嗎?」、「你願意和機器人做朋友嗎?」

 

「凱斯琳,你願意和機器人做朋友嗎?」我問。

 

「和機器人做朋友是不可能的,因為朋友的關係立基於人際之間的關係,但是機器人沒有生命。」

 

她的回答聽起來有點機械化。

 

「反性愛機器人行動」剛開始吸引了許多媒體報導,主要是因為記者喜歡抗議的新聞,而非抗議的訴求。如此一來,記者就有藉口可以報導這些既危險又完美的人造伴侶是如何魅惑大眾。

 

記者不在乎從女性廢奴主義切入財產權的角度來看待性愛機器人是否恰當,他們要的只是一個檢視性愛機器人的藉口。

 

這很諷刺,因為「反性愛機器人行動」就是針對性愛娃娃與性愛機器人的報導不夠批判而發起。此外,記者請道格拉斯•海因斯代表性愛科技產業發表不同角度的看法,但是他可能根本連可以販售的機器人都沒有。
這一切都無所謂,只要故事講得好就行了。

 

但凱斯琳完全不在乎故事說得好不好,她只是說出想說的話,儘管她所說的可能會讓很多人失去共鳴。

 

(延伸閱讀:泡泡浴風俗店怎麼玩?讓日本老司機告訴你

 

我第一次聽到她說話的時候是在倫敦的英國國家學院(British Academy),教室整個大爆滿,後面還站了好幾排的人。

 

「我考慮把『反性愛機器人行動』改為『反強暴性愛機器人行動』,這是再適合不過的名稱了。」她這麼對大家說。

 

「不同步的性愛就是強暴。」她繼續說道:「在性工作產業,女性是被強暴的,是付費的強暴。色情片中的演員是性工作者,因為他們收錢做愛給觀眾看,色情片會導致觀眾激起強暴的慾望,看色情片就等同於仿效強暴的幻想。」

 

這對Y世代的女性主義聽眾來說太過沉重,這個世代生於隨手可得免費色情片的環境中,他們完全不認為自己的行為等同於縱容強暴發生。這些人甚至對凱斯琳的定義哈哈大笑。

 

「性愛機器人的世界,正在模仿我們社會中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平常的強暴行為,這對在座的每一位來說都是個問題,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岌岌可危。」她懇切地呼籲,但卻反而失去了大部份的支持。

 

麥特和羅伯特在工作室裡不斷修正時,最應該問的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也就是他們的所作所為暗示的是什麼?但是凱斯琳大概不會問這個問題。

 

各種造型的性愛機器人(翻攝自youtube)

 

*本文摘自《科技與惡的距離:AI性愛伴侶.人造肉.人造子宮.自主死亡,它如何改變人性和道德,影響現在和未來的我們》,墨刻出版。

 

 

【作者簡介】

 

珍妮‧克利曼Jenny Kleeman

 

英國記者、廣播工作者、紀錄片製作人。她曾為《 Guardian衛報》、《The Times泰晤士報》,《Sunday Times週日泰晤士報》和《Tortoise》撰稿,也曾在BBC One的《Panorama》、Channel 4的《Dispatches》和HBO的《VICE News Tonight》等節目做過報導,並為Channel 4的《Unreported World》節目製作過13集橫跨世界各地的紀錄片。

 

她寫的一篇關於性愛機器人的長篇報導,已被翻譯成包括荷蘭文、德文、義大利文及西班牙文等多國語言,本書為珍妮‧克利曼出版的的第一本著作。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連鎖餐廳、新開店、甜點)、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