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濁水專欄:疫苗民族主義颱風眼中的BNT採購

林濁水 2021年07月27日 00:02:00
台灣BNT疫苗採購,歷經疑神疑鬼,波濤迭起,複雜曲折,傳言滿天飛的政治角力,舉國神經緊繃。(湯森路透)

台灣BNT疫苗採購,歷經疑神疑鬼,波濤迭起,複雜曲折,傳言滿天飛的政治角力,舉國神經緊繃。(湯森路透)

當今之世,「疫苗民族主義」當道,疫苗民族主義的全球角力,中國和美國同列主角,而台灣註定是中國疫苗民族主義對付的重點之一。民族主義屬性是「政治中的政治」,因此台灣BNT疫苗採購,歷經疑神疑鬼,波濤迭起,複雜曲折,傳言滿天飛的政治角力,舉國神經緊繃,甚至國際都關注的過程後,台積電、郭董和北京都宣布簽出了「商業歸商業」,「沒有政治性」的買賣協議,並讓原先我虞爾詐的中南海、台北、藍、綠、上海復星、台灣人民各造都找到理由宣布自己是贏家,並讓德國政府蠃回顏面,故事實在夠令人稱奇。

 

商業歸商業?根本太政治了

 

縱使協議被強調沒有了政治味,但是過程呢?過程如果沒有政治,郭台銘為什麼要特別發文感謝中南海?這疑問,倒是劉德音回答了,他說一開始感覺有點政治,但後來不覺得了,不然就不會成功。

 

台積電可能比較晚上場,所以說遇到的政治只有一點,但是整個案子如果從頭看到尾,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台灣一開始就努力要繞過上海復星的總代理權,後來的郭台銘一開始也信心滿滿地往這方向努力,這都政治得很。早在1月,台灣訂金都交了,約都簽了,BNT居然為台灣的新聞稿英文版是Taiwan,中文是「我國」而翻臉,這哪裏只是政治而已,根本是站在中南海立場的政治,太政治了;然後BNT拒絕郭台銘,逼得他向蔡總統嗆聲,他被拒賣的理由,居然是BNT只賣國家,BNT居然這樣180度大逆轉,還不夠政治?到了台積電加入後,BNT不賣陳時中、不賣郭台銘的理由都不要緊了,前前後後彎轉了又轉,毫無道理,都是因為不政治?

 

BNT總部所在地德國,由於梅克爾的領導,在西歐之中以親中著名,只是縱使這樣,連梅克爾的外長馬斯,都受不了中國這一個疫苗民族主義全球大玩家玩得太過火了,他指控中國利用運用疫苗來達到政治需求,增加自身影響力,而非拯救人命。

 

中國疫苗民族主義的戰略銜接一路一帶全球經略佈局並充分運用大外宣發動攻勢,在這樣的全球攻勢中,台灣對中國雖然重要,但是對台灣的攻勢還只是中國一個非常局部性的戰役而已,至於中國第一號對手當然就是美國,其次是歐盟、印度、甚至俄羅斯; 更多至於日本,並沒有和諸大國在全球進行疫苗民族主義角力的意圖,日本會被中南海嗆聲,純粹是意外地踫到了台灣居然疫苗缺乏到接種覆蓋率和極貧窮的非洲國家同等級,所以伸援手之故。然而畢竟因為意識形態和歷史因素,所以台灣面對了中國 最複雜、最綿密,持續最久的疫苗民族主義攻擊,以致於過程中怪象百出。

 

例如,BNT案,郭台銘和上海復興談得興緻正濃,突然之間上海復星避不見郭;中國一再宣傳關心台灣人民健康,要幫台人民得到疫苗,但是一旦美、日分別要送台灣疫苗,北京卻一點不客氣地嗆聲「以疫謀獨,不會得逞」,態度太赤裸裸了;一再鼓動台灣民間和地方政府買疫苗,逆著當前國際大廠疫苗直接賣國家不賣民間的慣例,運作之下,儘管中國疫苗在國際上負面的評價不斷,但是國民黨人士如馬英九、林明溱、丁守中、連家、洪秀柱……等等都呼應統戰,鼓吹應該進口中國疫苗,是為防疫還是為政治;最剌眼的是,馬的衞福部長楊志良,一面認定國際口碑很差,而且早在2020年,數據還不全之下中國就予以緊急授權的科興國藥台灣應該趕快進口,但是馬上回頭痛批二期實驗作得比科興國藥認真的台灣疫苗高端聯亞駡得一無是處;BNT雖然已經先後獲得美國和WHO緊急授權,中國卻一直不通過,不准中國人接種⋯⋯。

 

中國疫苗民族主義對台灣發動的攻勢,不只直接施展兩岸之間,甚至還進行國際佈局。(湯森路透)

 

中國疫苗民族主義對台灣發動的攻勢,不只直接施展兩岸之間,甚至還進行國際佈局,戰火向外延燒到拉丁美洲:蓋亞那臣服於中國的疫苗壓力,臨時中斷和台灣互設代表處的進程;以提供疫苗,為條件對巴拉圭外交施壓,直到美國介入台灣出資,印度出口疫苗,台灣邦交危機才解除。 等到台灣疫苗危機爆發,國民黨又大大運用,痛批蕭美琴不努力為台灣買疫苗卻急著幫忙巴拉圭;宏都拉斯也因疫苗危機被鼓動和台灣斷交……。

 

就這樣,從去年底開始,中國疫苗民族主義颱風就不斷地以各種方式,各個不同地點,四面八方地襲向台灣;難以置信的,當中國疫苗民族主義颱風繼續在世界吹襲到親中的德國都受不了而公開斥責時,突然之間,台灣成為中國疫苗民族主義颱風的颱風眼:BNT買賣協議是在商言商,沒有政治,平安地簽署出來。逆轉得如此猛烈,前後對比如此矛盾,只能嘆為奇跡。

 

台積電法說會中,公司提到了5次地緣政治,這點出了當前連商家都強烈感受到大環境已經政治到頂了; 法說會中劉德音又回應說BNT採購最後沒有了政治。又政治到頂又沒有政治,很矛盾,卻一點也不是湊巧:如實地呈現了BNT採購時台灣突然成為疫苗民族主義颱風中的颱風眼的現象。

 

後冷戰世局大勢:連四波民族主義風潮痛擊全球化

 

奇怪嗎?因為國際政治颱風猛襲台灣,台灣卻反而成為平靜的颱風眼。

 

事實上台灣這樣地成為颱風眼,在近年國際民族主義風潮升級成颱風而掹襲台灣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故事且話說從頭。

 

1990年代初,冷戰一結束,兩股在價值觀上完全相反的大趨勢同時勃興:一個是全球化趨勢;另一個是民族主義風潮。

 

冷戰結束,全球化迅速從西方擴散到蘇聯解體後的整個世界,在中國加入WTO達到最高峰,但是在川普啟動中美經濟戰後強勁褪色。

 

另一個大趨勢是民族主義在全球各地展開了連續四波上揚的風潮,迄今30多年,方興未艾。

 

一、冷戰結束,被壓抑的民族主義甦醒

 

首先,蘇聯解體,一方面,東歐、中亞新的民族國成群結隊出現;另一方面,在東亞,民族主義意識也同步上揚,並滙聚成區域的緊張關係。剛開始,東亞韓、菲、日這三個冷戰期間美國堅定的盟國,突然都掀起了和東歐脫蘇類似的「脫美」民族主義,要求政府收回美軍基地,讓美國退出東亞,一時東亞「亞洲價值」、「儒家價值」等聲音此起彼落,中日韓進一步商議共建東亞共同體。這時東亞除了尷尬的台灣,民族主義幾乎是以美國為對立面, 更多事實上兩蔣及其忠誠的繼承者,都長期陷入既在實政策親美,內心又強烈反美的矛盾情結之中。而且東亞共同體在概念在統派人士中,也有市場,「大中華經濟圈」就是其中典型的訴求之一。

 

二、小國藍色圈地運動.中國南海霸業互揰

 

接著,伴隨著1960年代末聯合國公布中國緣海東海、南海富藏油氣又碰上1994年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生效,中、日、台和東亞各國競相進行「藍色圈地運動」;這時中國既繼承自國民黨政府既霸道又不知所云的南海歷史水域主張,根據9段線把南海設定為「中國核心利益(?)」,而在海權主張上和國際海洋法公約迥然相剋;中國還受其海軍之父劉華清奇怪的海權論影響,發展出把陸權國家的土地觀念投射在性質迥異的海洋上,並「堡壘化」甚至「基地化」南海島礁,形同構築「海上長城」進行填海造陸建基地, 更多本來,中國天朝秩序中,國家並無主權國家的逼界概念,不料帝國主義東來,中國從周邊藩屬到大清帝國邊陲,領土糾紛不斷,受到西方西伐利亞秩序觀衝擊後,不只接受了領域國家的概念,到了國民政府時代,居然奇異地把陸地劃界概念運用在廣大海域上,到了共產政權時代,受劉華清影響甚至進一步形成以島礁為堡壘、基地,構築守衛的長城的戰略觀。 然而島嶕太小,距離陸地太遙遠,極難守而極易攻,若建為堡壘、基地、長城,非常荒唐離譜。 於是東海、南海衝突迄今不斷。這時節,「得優勢武器者得天下」,於是和「後冷戰」這個名詞語氣完全不搭調的軍備競賽在東亞展開,而日、韓、菲和強調亞洲價值的新、馬等先後回頭強烈要求美國不應退出東亞。

 

全球化進程在中國入WTO後達到頂點。中國由於入WTO後國力迅速上升,2008更因為北京奧運大成功和安然度過華爾街金融風暴雙喜臨門,自信心爆升,民族主義高漲,不只令中國左鄰右舍頓悟東亞共同體原是春夢一場,還令剛上台時努力討好中國的歐巴馬難以消受。接下來,2010年天安艦沈沒事件爆發,黃海、東海海域緊張急速上升,美國大張旗鼓拉攏盟國擴大海上軍事演習,中國還以顏色,雙方互別苗頭,海上軍演規模不斷打破歷史記錄。

 

中國入WTO後國力迅速上升,2008更因為北京奧運大成功和安然度過華爾街金融風暴雙喜臨門,自信心爆升,民族主義高漲。(湯森路透)

 

這一連串的變化,令人警覺到,冷戰不過是歐美中心主義的概念,整個的發展,東亞和西歐完全不同步調:

 

當歐洲進入冷戰前半期,東亞持續演出的是熱戰:韓戰、越戰及毛澤東在東亞到處輸出革命搞共黨武裝游擊戰;當歐洲冷戰進入後半期,和蘇聯全力強化軍備競賽,緊張中,雷根發動「星戰大計劃」因應時,中美,尤其中日步入蜜月期,你儂我儂;當歐洲冷戰結束,大幅進行裁軍時,東方世界因為民族主義的勃興,一步步走向一種以民族主義昂揚為主調並交織著價值觀和世界秩序矛盾,而和過去大異其趣的新冷戰。 更多在世界秩序上,除了毛澤東搞世界革命階段,否則蘇聯和美國劃分地盤,各自鞏固自己的陣營,並在國際秩序上和產業經濟上各行其道,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三、全球化物極必反,經濟民族主義勃興

 

全球化被美國建制菁英推展到極致後,最大的受益者是華爾街、矽谷的跨國金融、高科技業巨擘,和中國。這三方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累積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快擁有,最龐大的財富;但是在這同時,也在2017年前夕,把西方世界的貧富懸殊拉到二次大戰前夕的1930同樣的高度,也同樣地逼得充滿危機感的中産階級成為民粹政黨的瘋狂群眾,民粹政黨被拱出了35%的支持度。民粹風既然當行,全球各地大小川普應聲崛起。

 

沒有全球化,就沒有各地民粹民族主義和大小川普的崛起,因此,可以說全球各地大小川普都是全球化的嫡子。然而川普這位全球化的嫡子2018年9月25日親臨全球主義殿堂 - 紐約聯合國大會堂時,卻演講嗆聲:「世界的未來不屬於全球主義者,而屬於愛國者。」這時,課中國進口商品高關稅,設置其他貿易壁壘的總統備忘錄他已經在兩個月前簽署了。

 

稍早,2018年4月16日,在腑臨南海的博鰲,高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習近平,一面主持26 國領導人、兩千多各國位政商界要人出席的博鰲會議,意氣風發地闡述「一帶一路」,宣布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貿國及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一面校閱博鰲海域第一次有航母領軍的,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海上軍演。不料習近平正躊躇滿志時,美國航母戰鬥群闖入博鰲海域,劇烈推高了南海地緣上的緊張;另一面美國商務部宣佈對中國電信設備商中興通訊啟動晶片及關鍵技術及零組件的禁售令,更把新冷戰戰爭從軍事地緣對立領域擴展到舊冷戰時期不曾有的全球科技産業霸權之戰戰場,經濟民族主義從此成為這一波民族主義對立的主要內涵。習的盛氣一時頓挫,甚至把自我吹捧的宣傳片「厲害了,我的國」下架。

 

只是中國的經濟國家主義,價值觀等固然令西方國家都感受到愈來愈強烈的威脅,但川普的美國至上主義,同樣使美國喪失西方世界的信賴,於是美國儘管有像龐畢歐等傑出部屬努力奔走於各國,但是抗中聯盟成立困難重重。

 

四、全球化的養子:新冠瘟疫肆虐反噬養父

 

瘟疫,雖然自有歷史以來就和人類始終相伴,但是沒有一次瘟疫蔓延的速度、廣度可以望新冠瘟疫之頂背,關鍵原因,在於全球化既有運輸傳訊科技的奧援,又有自由化、去管制、去疆界的體制性支持,使人流、物流進入超高量、超快速的境界,新冠瘟疫也就一點也不客氣地隨著四處流竄肆虐有如被全球化寵壞了的養子。

 

先是,全球化之子大小川普們叛逆地對抗全球化;瘟疫蔓延後也逼使各國進行邊界乃至邊界內的人流管制,全球化寵壞了的養子開始反噬全球化。

 

不只是這樣,更怪的是,全球化固然助長了瘟疫蔓延,而全球化的叛逆嫡子民粹主義又大力助長了瘟疫的蔓延 - 君不見,美、巴西、英、墨甚至印度在大小川普們當政之下,災情是那樣的慘重。

 

疫苗民族主義當道,得疫苗者得天下

 

瘟疫全球橫掃,迄今民眾染疫超過1億8千萬,死亡超過400萬,慘烈無比,各地哀鴻遍野,這時民族主義角力的戰場既然外擴到到防疫戰場。中共發動戰狼外交,和西方世界民族主義的對峙被推拱上新一個高峰。

 

首先,2020,怪到不行的是,瘟疫蔓延竟讓口罩成為各國搶得最兇的防疫戰略物資,川普痛批中國一面隱匿疫情,一面默不作聲地在全球搜購20億隻口罩,造成全球口罩荒。這怪故事中,口罩生産線己外移殆盡的台灣,一夕之間成立了口罩台灣隊,重新生産,並全球四處贈送口罩,除了對中國外,到處help。由於台灣領先全球警覺瘟疫來臨,提前部署的結果,成為維持最久沒有受到瘟疫肆虐的奇蹟國家,一再被美國引用來對照隱匿疫情的中國,再加上四處送口罩,台灣備受歡迎,諸如此類,台灣的民族主義光榮感一時大大爆發。台灣人認同感飛升到空前的64.3%,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認同掉到4成以下,中國人認同更剩下2.6%。

 

然而在當台灣把防疫焦點鎖定在團堵病毒並且積效卓著時,更多的國家 - 西方富國及中、俄甚至印度諸大國,乃至以色列、新加坡兩個富有小國等等,也努力進行另一種大不相同的提前佈署策略:努力研發、製造或搜購疫苗。

 

西方富國過度防衛性的、自利的疫苗民族主義讓中、俄、印三個技術相對落後的大國乘隙玩起另一種攻擊性的疫苗民族主義。(湯森路透)

 

新、以小國,疫苗布署只求自保,一開始歐美國家也一樣,過分的自保,西方富國動輒挹注幾十億美元巨資給藥廠進行研發擴充製造設備,然後再用更大鉅資把藥廠疫苗預購一空,搶到彼此翻臉,大掀疫苗民族主義對立風潮。富國搶光了疫苗,窮、落後國家苦不堪言。西方富國過度防衛性的、自利的疫苗民族主義讓中、俄、印三個技術相對落後的大國乘隙積極發動疫苗外交,玩起另一種攻擊性的疫苗民族主義,在窮、落後的世界縱橫捭闔。等到富買到疫苗過剩,美國拜登發現川普主義不能繼續下去了,於是改弦易轍,聯合富國7G,提倡「沒有政治目的」的疫苗外交攻勢和中國抗衡。由於中國疫苗品質大不如人,施打後狀況百出,又由於G7財力雄厚,還具備疫苗品質優勢,在第二回合的疫苗民族主義外交戰中美國終能扳回一城。

 

至於發展中國家,在看盡大國疫苗民族主義之戰的凶險後,也跟隨在大國富國之後把疫苗問題當做國安問題,紛紛興起「防衛性的疫苗民族主義」,開始試探疫苗研發製造,至少是疫苗代工的努力。

 

第一次颱風眼現象:台日台菲漁業協議出台

 

2012年9月不顧反對,日本完成釣魚臺購島國有化,中日國翻臉,雙方密集派艦艇在海域對峙,「互相驅離」,在馬總統領導下,台灣也跟進,情勢空前緊張。11月底,台日緊急恢復中斷了好幾年的漁業協商。結果拖延了20年的漁業協議居然就在這個最緊張的氣氛中迅速完成簽署,時在2013年4月。配合協議,釣魚台附近海域台日共漁,但台灣默認漁船不進入釣魚台領海海域。

 

面對這樣一個協議,一些中國涉台學者和台灣左統人士迫不及待痛罵馬英九背叛兩岸中國人共同保衞釣魚台主權的承諾,勾結日本出賣中國主權以換漁權,但是面對這個涉及北京最敏感主權爭議的協議,習近平當家的中南海,反應非常低調,並未嗆聲斥責,只是透過國台辦表示「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在捍衛領土主權的基礎上,維護兩岸漁民在這一傳統漁場的漁船權益,是兩岸雙方的責任。」 更多 這一個海域是台灣漁民的傳統漁場,但不是中國漁民的傳統漁場。很快的,整個西太平洋海域出現這樣的趨勢:中日之間愈來愈緊張而台日之間的緊張快速趨於平靜,以致於7年後後國民黨敲鑼打鼓,要借日本石垣市議會決議把釣魚台的名稱改為「登野城尖閣」事件重新掀動兩岸聯手保釣風潮,都因台灣漁民反映冷淡而不了了之。

 

北京一反常態的低調反應,理由很清楚:避免位居第一島鍊

 

樞紐位置的台灣進一步地向美日傾斜。

 

於是眾兵家角力權衡出來的現象便是:

 

由於台灣位居兵家必爭的特別敏感地緣戰略位置,使得美+日VS.中國在附近海域角力,民族主義對立風潮升級成颱風襲向台灣時,台灣居然因此成為平靜的颱風眼:台灣和美日間關係空前改善,而兩岸情勢也同時和緩。

 

同樣在颱風眼現象下,緊接著台日漁業協議出台的是同樣延宕多年的台菲漁業爭議,也在美國的介入下開始認真協商,而北京也同樣低調反映。 更多2013年台菲漁業談判 中國警告菲律賓:須遵守一中原則。

 

第二個颱風眼現象:馬習會

 

2012急驟升溫的東海海域緊張,形塑了釣魚台漁業協議出台的颱風眼;隨即,海域緊張就由東海、巴士海峽延燒到南海。2012年,中國國務院批准設立海南省三沙市,在佔領的南海島礁上大舉填海造陸,建立軍事基地,有的島礁面積竟擴大了百信倍之多。2013年菲律賓向國際仲裁法庭請求仲裁仲裁,中國歷史性權利和「九段線」沒有法律依據。2015年仲裁程序進入緊鑼密鼓階段。一方面,北京九段線的根據是國民黨在大陸時代公布的11段線,所以習近平不能讓馬和將上台的蔡,據實說11段線當年不是依實際測量而畫出來的,是憑臆想劃的;另一方面,台灣擁有南沙群島最大島嶼太平島,對南海發言有一定的份量,所以面臨南海仲裁案危機的習主動要求馬習會,並在會中一再向馬提起南海。在會中了解到習的用意後,馬會後開始令外交部公布南海說帖,大作中國歷史水域與11段線的文章,還不顧美國的勸阻硬是登太平島宣示中國立場,並強調太平島是島不是礁。

 

馬大動作呼應北京,當然令美國高度不滿,但是畢竟沒有正式翻臉;另一方面,馬習會畢竟釋放了兩岸關係空前和好的氣氛,甚至在北京和深藍人士中彌漫了「兩岸間有無限可能」的想像。

 

馬習會開場白,習守承諾,公開的開場白,像統一、和平協議、一個中國原則等令馬英九下不了台的慣用語全都不講,馬習會前後一個星期,國際媒體記者群集,幾乎全用Two Countries;Two Presidents報導過程,中南海一反常態,一次都不表意見-這一切都是習還給馬的大禮。

 

無論如何,儘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愈嗆咄咄逼人,並在習近平掌權時迅速向頂點,但是美國VS.中國關係愈來愈緊張的結果,又一次地創造了颱風眼的效應,而讓馬習會出現在颱風眼之中。 更多台菲漁業協定2015-115日就已簽訂 避搶馬習會焦點晚2周公布。

 

然而,馬習會,固然凸出了台灣地緣政治上的重大價值,但是支撐起馬習會的兩岸共同維護中國歷史水域主權的內涵和釣魚台協議凸出擱置主權爭議相比較,意味的其實是世界觀的倒退。可嘆的是,所謂歷史水域立場本來民進黨從1990年代中期就努力主張應該揚棄的,但是如今不只馬總統採取倒退立場,而民進黨的蔡總統也一直加以呼應。使台灣站在和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中海洋秩序觀的對立面。

 

由此可見,歷史進程並不一定直線進步的,有時難免迂迴曲折。

 

第三個颱風眼現象:得晶片者得天下。  

 

2018年由制裁中國中興通訊開始,美國正式啟動科技產業鏈脫鈎政策,展開全球科技產業系統霸權之戰。第二年2019,台灣科技產業巨肇郭台路說説,世界產業將由One World ,One System走向One World ,Two Systems。在這樣說時,郭台銘剛退出總統選舉不久。稍早,在參選時他大有一大簍筐令藍綠政學媒主流人士都頭昏眼花的宏論:一中各表是兩岸兩個國家的意思;台灣的市場在美國不在中國;我替中國人賺錢不是在賺中國人的錢……他的說法在在顛覆了國民黨自蕭萬長以下直到到韓國瑜,「賺錢靠大陸」的主流說法。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的,北京對他這幾番令主流國民黨心驚膽跳的宏論居然當做沒有聽到般不予回應。

 

台灣另外一位科技産業巨擘張忠謀更語出驚人:世界已經走到兩強爭霸前瀕臨戰爭的修昔底德陷阱前面了,他說「當世界不安靜,台積電將變成一個地緣策略家的必爭之地。」

 

在講這些話的同時,郭張兩人都主張台灣應該在兩強中保持中立。只是維持中立談何容易,當美國宣布所有購買美國設備和技術的廠商都不准把晶片賣給中國華為時,台積電只能跟著美國走,放棄原來期待的中立,而中國也像對待郭台銘的宏論一樣,對台積電不表態度。 更多至於郭台銘,一開始押寶美國的自由民主將改變僵化決策,他這想法很明顯是依循帶領了全球化風騷已經幾十年的新自由主義「和平演變」中國的世界觀,只是川普當選已經清楚標示歷史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進程。

 

郭台銘大大驚嚇了國民黨人的種種言論,和張忠謀的「地緣策略家的必爭之地」之說,表面上調性一喜一憂,但是兩人的發言,本質上卻是建立在中台美的全球產業鏈的現實上。

 

2001年陳水扁揚棄戒急用忍之後,一方面台灣電子組裝廠大舉西進,雖然台灣產業空洞化了,但是電子組裝廠飛速成長,在電腦生產上形成壟斷全球的勢力,其結果,居然達到在中國十大出口廠中經常由他們佔據前8名的奇蹟;另一方面留在台灣生產晶片的台積電,發展到2016年,在全球晶片廠排名中躍進前3大,在晶片代工廠中第一大。 更多 2018年晶片設計台灣廠也3家擠進全球前10這樣,台積電和組裝5哥都在全球科技産業鏈中據有樞紐性地位。由於地位太顯赫了,以致於大有國際上的戰略專家,一口咬定一旦中美爆發產業鏈重構大戰,台灣將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這似乎也是張忠謀前述立論根據;有的說台灣有鎮國神山非常安全,這又是郭台銘在競選總統時顧盼自雄的基礎。於台灣,矛盾的極安極危並存,颱風眼於焉成立。

 

地緣的第一島鏈和虛擬的全球科技產業鏈,從此交疊於台灣一地。(湯森路透)

 

然後,在一個颱風眼中的台灣,居然在舉世飽受颱風重襲,幾乎所有國家經濟都陷入衰退時,早先從台灣出走的企業和長期跳過台灣的跨國科技巨擘反而回頭押寶投資台灣,台灣終於脫離了2001~2018經濟長期萎靡不振的苦難,從2019年開始逆勢成長,更重要的得到産業進一步升級的良機,舉世驚艷。

 

第四個颱風眼現象:美日立刻疫苗援台+BNT採購+3600萬莫德納

 

瘟疫初起時,台灣展現的是機械產業聚落優異的應變和製造能力以及醫療體系的強靭和品質;在台灣因為疫苗政策失誤而出現疫苗荒時,仍然一方面再次展現了醫療體系控制瘟疫爆發的能力,另一方面更因為價值觀、科技產鏈中戰略位置,第一島鏈地緣戰略位置等等各種價值迅速滙集,轉換成國際支援的力量,先是美、日兩大國甚至甚至立陶宛、斯洛伐尼亞兩小國都出手拯救台灣的疫苗荒;其次,北京運用上海復星的大中華總代理權向台灣收政治租金的空間被大幅壓縮,使台灣「沒有政治」地買到1500萬BNT疫苗;最後,台灣疫苗危機是極為重大的國安失誤,如今痛定思痛後,台灣對疫苗的採購作終於迥然不同。以前領導階層國安決策品質低落,既謹微慎小習性如公務員,又憂讒畏譏毫無政治領袖的決斷力,居然在瘟疫蔓延的危機時刻,疫苗只是500萬200萬小量地買,AZ最便宜也只訂1000萬,等到短缺,求購無門,如今在終於能和美國的莫德納順利地完成3600萬劑疫苗採購合約。假如國安決策早有這起碼氣魄,或早聽建議,就不致於一路受制於BNT大中華總代理權,被國共夾擊吃盡苦頭,甚至灰頭土臉了。

 

無論如何,台灣買到BNT這件事,北京漂亮話再說,都不能掩蓋這個事實:

 

教條主義的中國技術性地阻擋自己14億國民接種效果優異的BNT疫苗,只允許接種信用低落的科興國藥時,卻讓台灣在看不起科興國藥的情形下,有BNT可以接種,落入無法自圓其說的自我矛盾中,不知道要怎麼向其人民交代被亢奮地鼓動起來的民族主義。

 

台灣的宿命:險中求安,險中茁壯

 

全球四波民族主義上升的風潮,儘管每一波呈現的的核心內涵大有差別,但是一旦風潮激化成襲向台灣的颱風,居然都在台灣形成了颱風眼,既使台灣度過危機,又在過程中讓台灣展現出他具備的多元豐富的價值。

 

在釣魚台和南海事件中,台灣展現的是冷戰前期第一島鏈地緣戰略樞紐價值的復甦;在得晶片得天下的時代,台灣展現的不只是優異的晶片製造能力,也展現了台商在電子製造業優異的全球運籌能力,更在於因此滙整出在科技產業鏈中台灣據有的樞紐性的戰略位置;在中西價值觀對立愈來愈鮮明時,台灣的民主自由價值也愈來愈凸顯。

 

最後,危機甚至就真的轉換成了機會。

 

台灣先天的地理位置,使他位居第一島鏈上樞紐之地;台灣後天的努力又使台灣在美國主導全球化大趨勢時,和中美形成Chiwanrica的産業鏈結構並在其中建立連結中美的樞紐位置。地緣的第一島鏈和虛擬的全球科技產業鏈,從此交疊於台灣一地。等到中美兩國經濟民族主義對峙,全球産業進入錬脫鈎時程,又讓台灣既擺脫了己經持續30年的産業空洞化危機,還千戴難逢地讓經濟發展得到脫胎換骨的升級機會。

 

台灣30年歲月並不悠悠,而是節奏緊湊,回顧起來,發現的是,台灣註定不斷受到各種民族主義颱風的吹襲,然而又因為他雙重的戰略樞紐地位,一旦颱風來襲,台灣往往成為颱風眼。於是竟形成了這樣的宿命:一直無法脫離凶險,但是卻也經常能險中求安,甚至能險中得茁壯。

 

宿命真的如此嗎?無論如何,台灣人至少得覺悟,這樣的日子還得走非常久,不會太快結束。

 

※作者為前民進黨立委。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