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蝸藤專欄:阿富汗「撤軍之亂」始於川普災難性的「多哈協議」

黎蝸藤 2021年08月31日 07:00:00
無論從遵守協議和實際處境,川普的下任總統都很難「反轉」從阿富汗撤軍的大趨勢。(湯森路透)

無論從遵守協議和實際處境,川普的下任總統都很難「反轉」從阿富汗撤軍的大趨勢。(湯森路透)

塔利班在阿富汗勢如破竹,一槍不發就占領首都喀布爾。美國與盟軍隨即展開大撤退。喀布爾易主當天,機場混亂而導致多人死傷的場面,已令國際震驚。日前恐怖主義人肉炸彈襲擊,導致將近200人死亡,其中包括13個美軍戰士。這進一步在美國政壇掀起「腥風血雨」,不但有跨黨派批評拜登政府的混亂,更有共和黨人要求拜登下臺。

 

美國這次的撤兵行動確實堪稱災難。誰的責任更多一些呢?

 

當然有人會把責任上溯到小布希、歐巴馬。比如民主黨人會說,如果不是小布希決定進攻阿富汗,根本就不會有「從阿富汗撤軍」的事。至於歐巴馬,則大致上公認他錯失了從阿富汗體面撤軍的最佳時機,即擊斃蓋達組織領袖,九一一的元凶本拉登之時。他們當然都是有責任的,然而,就事論事,把「撤軍之亂」的責任推得這麽遠等於模糊了焦點。

 

公平地說,在「撤軍之亂」中,川普和拜登都有責任,應該齊齊「背鍋」。這裏主要討論一下川普的責任,以後再論述拜登的責任。

 

川普爲什麽要「背鍋」?因爲這次撤軍之亂就源於2020年2月29日川普政府和塔利班達成的糟糕無比的撤軍協議

 

川普在2016年選舉的時候就誓言結束阿富汗戰爭。在川普宣傳中「Promise made,Promise kept」(信守競選承諾)是很重要的一環,他正以此標榜自己和老政客那套「光說不做」的作風不一樣。所以從2018年開始,川普政府就和塔利班展開談判,到臨近2020總統選舉,他更急於把撤軍的事定下來。

 

平心而論,經過20年戰爭投下近一萬億美元,美國對阿富汗戰爭的厭戰情緒很高,民意大比數支持撤軍。不但共和黨的川普派支持,民主黨的進步派也支持。故阿富汗撤軍乃大勢所趨,川普此舉順乎民意。盡管如此,川普急於撤軍的方法卻帶來嚴重後果。

 

首先,川普選擇了塔利班直接談判,過程中完全抛開阿富汗政府,甚至也抛開了盟軍。這造成相當惡劣的政治效應。

 

塔利班是美國的主要敵人,雖然一直剿而不滅,但當時在全國範圍内還不成氣候。美國直接單對單地和塔利班正式談判,相當於承認塔利班是「正式打交道的平等對手」。川普邀請塔利班成員訪問美國戴維營,這一般是國家級元首或外交部長才有的待遇。最過分的是,2020年9月,國務卿蓬佩奧還親自到多哈出席協議的簽字儀式。這些舉動都大大提高了塔利班的政治地位。

 

抛開盟軍的談判

 

同時,美國抛開原先一直支持的阿富汗政府,也等於告訴阿富汗人,美國已不視之為並肩作戰的盟友了。這對阿富汗政府的心理打擊太大了。打個比方,如果在中國國共内戰時,美國原先支持國民黨,現在卻抛開合法政府國民黨,和中共直接談判停火,這對國民黨的士氣打擊有多大?

 

談判也抛開了盟軍,這在盟友國家看來更令人憤怒。想當初,盟軍都是爲了支持美國才到阿富汗,而且一去阿富汗就去了20年。結果到頭來要談判撤退了,連商量一下都沒有。這大大冷了盟友的心。

 

川普選擇了塔利班直接談判,過程中完全抛開阿富汗政府,甚至也抛開了盟軍。(湯森路透)

 

其次,川普自詡「談判專家」,認爲和塔利班達成了好交易,實際這個交易的條款特別差。

 

第一,在協議中,川普不但承諾在14個月内撤出所有美國和盟國軍隊,而且還規定了階段性的撤軍數目(頭135天把美國駐軍從13000人減少到8600人,從五個基地撤走;剩下九個半月再把剩下軍隊和基地全部撤走)。這相當於撤軍已板上釘釘了。美國撤退的不但是正式的軍隊,還包括所有的「非外交民事人員」,即包括所有的承包商、軍事培訓人員、軍事顧問、保安部隊、武器維修人員等等,等於全盤撤出阿富汗,連個軍事顧問都不留給阿富汗政府。更值得注意的是,談判是美國和塔利班之間展開的,撤軍承諾卻把盟軍也包括進去,這簡直把盟軍都看作美國的附庸。

 

第二,美國答應釋放5000個塔利班士兵,換取塔利班釋放1000個自己方面的戰俘。且不説5000人換1000人,這本身就吃了虧。最重要的是,釋放的塔利班戰俘都是實打實的戰鬥人員,其中還包括一些塔利班的高層和中級戰鬥人員;他們被釋放出來大大加强了塔利班的實力。要知道,直到上個月,塔利班的總兵力才7萬人,5000人是一個相對重要的數字,在戰場上發揮重要作用。相反,「自己方面的戰俘」絕大多數是阿富汗政府軍人員,誰都知道,阿富汗政府軍基本上是一盤散沙,這些釋放的人員根本起不到加强政府軍的作用。

 

美國要釋放塔利班戰俘,被阿富汗政府大力反對。阿富汗政府堅持交換戰俘是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談判的一部分,而不是開始談判的先決條件(就是說,不能國内談判尚未展開就先放人)。然而,在美國施壓下,政府只能把這5000個塔利班戰俘放走。

 

第三,美國答應在簽署協議後,盟軍不再攻擊塔利班,也不再用武力參與阿富汗的「内部事務」。但塔利班只答應,不再攻擊美軍和盟軍,卻不答應不再攻擊阿富汗政府軍。這看起來是對等的,實際上已抛棄了阿富汗政府軍。因爲阿富汗政府軍一直和美軍并肩作戰,他們對抗塔利班也需要美軍支援。現在美軍不再參戰,塔利班則可以光明正大地進攻阿富汗政府軍。這個協議硬生生地把一場國際聯手支持阿富汗政府一道打擊塔利班的戰爭,轉變爲「阿富汗内部事務」。

 

第四,只要塔利班開始阿富汗和談進程,美國就不但開始研究取消對塔利班和相關人員的制裁,還會在在國際社會(包括聯合國安理會)推動取消對塔利班的制裁。由於3月10日,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軍已開始談判,所以該協議正是「洗白」塔利班的開始。

 

第五,美國作出這麽多讓步,換來的是什麽?最主要的只有一個:塔利班不再收容恐怖主義組織,不給恐怖分子發放簽證,不政治庇護恐怖分子。這聼上去很好,問題是,美國承諾的事是美國可以做到的,塔利班承諾的事,不説是否遵守承諾,他們實際對阻止其他恐怖主義組織在阿富汗生根有心無力(日前的大爆炸就是一個例子)。而且,什麽發放護照、庇護之類的用詞,分明就發放出信號,美國認定塔利班將會奪得阿富汗政權,還準備承認了。協議中還包括,美國和塔利班在此後尋求「正面的關係」,美國尋求和日後的「阿富汗伊斯蘭政府」在重建時保持合作。

 

可以說,單單是這份協議已經白字黑字地承認阿富汗要變天了。

 

美國這次的撤兵行動確實堪稱災難。(湯森路透)

 

拜登難以「反轉」協議

 

最後,在協議中,也沒有任何「退出條款」,即在什麽情況下,美國有權不再遵守協議。更要命的是,簽署協議後,美國立即在聯合國安理會推動通過決議,正式「歡迎和支持美國和塔利班的協議」,從而把這份雙邊協議國際化,還加上了「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案」的背書。於是以後美國萬一要違反協議,就會招致「不遵守國際法」的責難。這也是拜登上臺後,難以「反轉」協議的重要原因。

 

川普糟糕透頂的撤軍協議充滿鮮明的川普特色。1)他對談判本身顯示的政治意義毫不在意,於是採用直接和塔利班談判的方式,還毫無預設前提。2)他不尊重盟友,包括盟軍和阿富汗政府,在談判中抛開二者。3)只想達到單一目的(美國撤軍)以在國内政治拿分,卻不顧全盤考慮最大利益。4)談判上「美國優先」,只著重美國的利益,卻不惜以「盟友的代價」作交換,條款上不斷退讓。這些特點與川普與金正恩打交道頗爲相似,川普最重視的是和金正恩會面,搞個大新聞,卻不理會會面是否有助解決朝鮮半島問題。

 

事實上,當時協議劣評如潮。很多川普時期的前高官都大力批判。比如,前國安顧問麥克馬斯特認爲這個協議正是阿富汗局面崩潰的之始。另一位前國安顧問博爾頓則認爲,即便川普能連任,局面也一模一樣。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莉認爲,與塔利班談判就等於與魔鬼談判

 

剛剛簽訂協議後不久,塔利班就一邊和政府談判,一邊對政府軍發動大規模攻擊。光是2020年6月22日,阿富汗就經歷「十九年來最血腥的一天」。一天内在十八省共發生422場戰鬥,有291名政府軍被殺,數百名受傷。42名平民(包括婦孺)被害。塔利班轉守為攻,「農村包圍城市」,正是從簽訂和平協議之後開始的。

 

阿富汗局勢惡化,在美國政界引起震動,不斷有國安專家反對撤兵。然而,2020年下半年,美國正值選舉,又有大疫情,阿富汗事態得不到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川普依然維持其撤兵日程表,相繼宣佈在2020年11月底,把駐軍減少到5000人;2021年1月15日再減少到2500人,在5月1日前完全撤兵。

 

所以,到川普下臺時,美國在阿富汗兵力只有2500人;原先在阿富汗有六大基地,美國已從五個基地撤走,只剩下的一個巴格拉姆空軍基地。所以,無論從遵守協議和實際處境,下任總統都很難「反轉」從阿富汗撤軍的大趨勢。

 

※作者為旅美學者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