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1事件20週年】反恐戰爭越反越恐? 恐怖組織數量是當年4倍

王侑芳 2021年09月11日 06:00:00
一名疑似ISIS-K成員遭到神學士特殊部隊逮捕。(湯森路透)

一名疑似ISIS-K成員遭到神學士特殊部隊逮捕。(湯森路透)

2001年9月11日的這場攻擊徹底改變了美國和往後的世界政治局勢的發展,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文章指出,在911事件後的20年,美國的反恐行動猶如雙面刃,雖有標誌性的成功事件,卻也伴隨災難性的失敗,而當今也須提防來自國內兩極化的政治氛圍和恐怖主義。

 

 

基地組織威脅仍在  恐怖組織數量4

 

今日的「基地組織」(al-Qaeda)與911事件時相比,已無法同日而語。前領導人賓拉登早在10年前去世,除了現任領導人查瓦希里(Ayman al-Zawahiri),以及他的繼任者埃及前將軍阿德爾(Saif al-Adel)之外的組織高層,也都遭到殺害或被捕。更據傳查瓦希里的身體狀況不佳。

 

 

儘管如此,基地組織所擁護的意識形態和動機仍強大,目前被美國定調為外國恐怖組織的極端聖戰恐怖組織數量是911事件時的4倍。聯合國最新報告也指出,基地組織在非洲、敘利亞以及阿富汗15個省份都有餘黨,並且與神學士保持密切關聯。

 

 

▲截至2019年、2020年估計的聖戰士人數以及基地組織主要附屬團體。(美國外交關係協會)

 

2019 年,一名沙烏地阿拉伯空軍訓練生在美國佛州「彭薩科拉海軍航空基地」(Naval Air Station Pensacola)一處教室開火攻擊,造成 3 人死亡、8 人受傷。這也是911事件後美國本土少數受到外來恐怖攻擊的傷亡事件。

 

美國反恐行動的成功和失敗

 

美國執行反恐行動以來,最大的成就是斬斷基地組織對美發動另一次恐怖行動的企圖;而毫無疑問,最嚴重的失敗則是2003年小布希政府出兵伊拉克,這場戰爭不僅讓美國措施了消滅南亞基地組織的機會,也間接引發伊斯蘭國(IS)組織的出現--一個更加暴力、不受控制的恐怖組織。

 

伊斯蘭國曾在布魯塞爾、尼斯、紐約市以及巴黎等城市發動恐怖攻擊,2015年甚至將俄國客機炸毀,造成259人喪生;它透過社群媒體招募聖戰成員、宣傳和鼓勵孤狼襲擊,上演現代恐怖主義令人擔憂的一幕。爾後,83個國家所組成的聯盟花費大約5年才將伊斯蘭國勢力瓦解。

 

 

此外,反恐期間也傳出許多違反美國憲法精神的醜聞,遭批評反恐「執法過度」,與多人未經審判便在古巴關達那摩灣(Guantanamo Bay)監獄關押數十年,也面臨刑求,至今仍有數十名拘留者;伊拉克巴格達中央監獄(BCCF)則傳出中情局對拘留者嚴刑逼共。

 

 

反恐經費 v.s 財政平衡

 

美國也正面臨新難題,在龐大的反恐經費支出和國家財政問題取得平衡--投入多少資源才能達成反恐目的卻不過度揮霍國家資源?

 

911事件後,最大的變化或許呈現在美國的反恐官僚機構上,《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一項2010年的調查顯示,約有1,271個政府部門和1,931家私人公司,因反恐目設立在一座群島上。另外,擁有「安全許可」(top-secret security clearances)人數增到85.4萬人,這意味須建設更多的辦公室、安全設施安置反恐人員--相當於三座五角大樓或是22座美國國會大廈。

 

美國兩極化政治與未知挑戰

 

2018 年《國家反恐戰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Counterterrorism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以及 2021年發佈的《打擊國內恐怖主義國家戰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Countering Domestic Terrorism)明確地說明美國保衛國防安全及打擊國內外恐怖主義的戰略。

 

 

然而,911事件後舉國同心團結力量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激化的黨代分裂與兩極化的政治氛圍,這可能讓美國無法有效地實施一貫的國安策略,也可能使政府陷入癱瘓,無法為未知的威脅做好準備。

 

過去兩個月內,自美軍撤軍後神學士便迅速拿下阿富汗,建立新政權「阿富汗伊斯蘭大公國」(Islamic Emirate of Afghanistan),儘管他們與對喀布爾機場發動自殺炸彈攻擊的「斯蘭國呼羅珊省」(ISIS-K)敵對,但外界認為兩者之間關係複雜,神學士也承諾中國絕對不會窩藏「東伊運」。

 

 

拜登堅定表示將追擊ISIS-K,並讓他們「付出代價」,這說明在美軍撤出阿富汗後,但美軍在阿富汗已經毫無任何據點,未來美國如何在阿富汗新局勢下執行反恐任務仍是一大難題。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