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美軍的優勢與弱點──阿富汗戰爭對台海戰役的啟示    

紀永添 2021年09月14日 07:00:00
反恐戰爭是在對美軍最為不利的戰場上進行的,美軍強大的空軍與海軍,幾乎無用武之地。(湯森路透)

反恐戰爭是在對美軍最為不利的戰場上進行的,美軍強大的空軍與海軍,幾乎無用武之地。(湯森路透)

雖然美國最後從阿富汗狼狽撤軍,不過美軍並沒有打敗仗,這是一個幾乎贏了每場戰役,卻輸了整場戰爭的經典實例。塔利班也沒有那麼驍勇善戰,因為即使在阿富汗戰爭後期,美國已經撤離大量地面部隊,阿富汗政府軍仍可勉強壓制塔利班的攻勢。那為什麼最後美國會一敗塗地?這或許可以從分析美軍的優勢與弱點來尋找答案。美國是極少數從二戰結束後,還不斷在打仗的國家,不止在冷戰中勝出,還帶領北約與亞洲盟國,打過韓戰、越戰、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波士尼亞戰爭、科索沃戰爭,與屬於反恐戰爭一部份的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此外還常介入世界各地的內戰動亂與小規模軍事衝突,執行聯合國的維和任務,如之前的葉門戰爭,電影「黑鷹計畫」裡的摩加迪休之戰等。美軍在這些戰役中,有勝有負,留下很多資料可供我們研究。

 

美軍在科技軍種與作戰領域大幅領先

 

美軍的優勢很明顯在於科技實力獨步全球,不止搶先研發出原子彈,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還以此躍升為世界強權。其實當時德國、日本、甚至是前蘇聯,都已經秘密展開自己的原子彈發展計畫,這樣的情勢讓負責美國原子彈計畫的科學家們極為焦慮。於是由愛因斯坦領銜,寫信給當時的羅斯福總統,強調原子彈計畫的重要性,要求美國政府投入更多的資源,避免敵手們搶先擁有原子彈。隨後登場的冷戰,揭開了美國與前蘇聯的太空爭霸,前蘇聯的人造衛星與太空人首先進入地球軌道之中,美國則在後來成功登月,扳回了一城,隨後並演變成兩國的長期軍備競賽。在這場沒有煙硝的冷戰中,各種軍事科技的研發,是雙方互別苗頭的主戰場。這不止讓美國更執著於投資各種先進科技,也建立起目前世界上最完備與強大的軍武產業,產值驚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依賴科技的軍種與作戰領域,美軍就越領先對手。在傳統的陸海空三軍中,空軍是最晚出現的,也是最重視科技的軍種,美軍因此佔有絕對的優勢。目前兩款大量服役的匿蹤戰機F-22與F-35,都是美國所擁有,其它如俄羅斯的Su-57與中國的殲-20,則在後面苦苦追趕,生產的數量有限。還有許多國家的新一代戰機,仍在設計或原型機測試的階段。美國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擁有匿蹤戰略轟炸機的國家,中國雖然正在研發轟-20,希望能與之匹敵,但美國已經準備換裝第二代的B-21,以取代第一代的B-2匿蹤轟炸機。更不用說在最熱門的軍用無人機領域,美國也是遙遙領先,不止常利用無人機擔任偵察與對地打擊任務,還在發展能進行空對空作戰,並配合傳統載人戰機的低成本、可消耗型無人機,勢必將引發另一次空權革命。

 

美國空軍的B-21「突襲者」(Raider)未來隱形轟炸機圖像。(美國空軍)

 

在海軍方面,這個軍種經歷過很多變革,從傳統風帆到機械動力,再由大砲巨艦主義進入航空母艦時代,隨後潛艦興起,快速走向飛彈化。水面艦隊一直是歷史最悠久的海上武力,各國的技術最為成熟,因此美軍的優勢不明顯。即使在飛彈化以後,美國海軍的神盾艦以其優異的區域防空能力,倍受各國的青睞,不過在水面作戰方面並不突出。只是從二戰開始,航空母艦與潛艦逐漸成為各國海軍的關鍵戰力,這兩者都需要複雜的技術,而讓美國開始佔上風。今日美國海軍擁有全世界數量最多的重型航空母艦,常年保持在10至11艘間,所能搭載的艦載機更是驚人,有如第二支美國空軍。同時美國海軍的潛艦部隊,已全部採用核動力系統,其耐航力與戰力遠勝傳統的柴電潛艦,讓美國海軍所向披靡。所以越是需要科技的武器,對美國就越有利。

 

美國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群。(圖片取自美國海軍)

 

傳統軍種只有局部優勢

 

相比之下,陸軍這種最傳統的軍種,美國就只能在局部領域佔優勢。如M1主力戰車與AH-64阿帕契武裝攻擊直升機,雖然都經歷過實戰的嚴酷考驗,但在戰場上缺乏決定性的優勢。兩者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中一戰成名,但問題在於當時的戰場是在空曠的沙漠地帶,M1主力戰車與AH-64阿帕契武裝攻擊直升機對上缺乏掩蔽的伊拉克共和衛隊,取得了空前的戰果。但隨後在別的戰場,如敘利亞的城鎮或阿富汗的鄉村裡,敵人與平民難以區分,又往往躲藏在民居、農田、溝渠或矮牆間,讓美軍強大的火力難以發揮,最後必需依靠步槍兵進行戰鬥。但一個手拿AK-47步槍的塔利班戰士,與一個配備M-4步槍的美軍步槍兵,兩者的科技差距極其有限。如果是在大白天,連夜視鏡都派不上用場,熟悉地型、地物的塔利班戰士甚至還更有勝算一點。

 

M1主力戰車。(湯森路透)

 

可以這麼說,反恐戰爭是在對美軍最為不利的戰場上進行的,美軍強大的空軍與海軍,幾乎無用武之地。陸軍與海軍陸戰隊被派往異國,追捕行蹤飄忽的恐怖份子與激進組織,卻常常難以動用大型武器,畢竟實在太容易誤擊,造成大規模的平民死傷,重創美軍形象。美國因此被迫大量運用特種部隊,但這是非常沒有效率的作戰方式,不止耗費巨大的資源,還無法根除恐怖份子與激進組織。而更雪上加霜的,是這些敵人還有一項優勢,直指美軍的最大弱點,那就是他們完全不在乎人命的損失,甚至將之視為是一種可以消耗的武器。利用自殺炸彈來襲擊美軍與平民,不擇手段製造恐怖氛圍,阻止當地居民與美軍合作,使美軍的傷亡人數節節高升。即使與美軍相比,恐怖份子與激進組織的傷亡更慘重,但壓力卻在美軍這邊,還激起美國國內的反戰聲浪。

 

美國是一個擁有新聞自由的民主社會,軍隊受到國會監督,戰場上的死傷不單單只是一個數字,還會在媒體的報導下,成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故事。一旦戰事演變成曠日廢時的持久戰,民意開始反彈,民選的國會勢必會要求有人負責,並向執政者施壓,要求儘快結束戰爭。越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美軍被迫在叢林與農村間,跟越共進行近距離戰鬥,難以發揮自己的海空優勢,雖然地面部隊擁有強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但越共與一般越南民眾非常難以區別,大規模攻擊屢屢誤傷平民,如夷燒彈燒傷小女孩的畫面,就傳遍世界,掀起大規模反戰示威。躲藏在叢林裡的越共更難以清剿,美軍於是從空中撒下不計其數的落葉劑,希望讓越共現身,卻沒想到落葉劑含有劇毒,對越南的國土與參與越戰的美軍造成了長期傷害,又成為美國的另一項戰爭罪行。

 

反恐戰爭是在對美軍最為不利的戰場上進行的,美軍強大的空軍與海軍,幾乎無用武之地。(湯森路透)

 

將美軍拖入地面戰鬥就贏了

 

美國並不是沒有反省檢討過自己的弱點,因此在率領北約盟國介入波士尼亞戰爭與科索沃戰爭時,都以空中轟炸為主,避免直接派遣地面部隊進入戰區。兩次的波斯灣戰爭,也是以優勢的空中力量,先重創伊拉克地面部隊,隨後才展開地面作戰行動。同時,美軍還積極研發各種降低作戰風險的新科技,甚至可以說軍用無人載具的快速發展,與美軍想要盡可能避免人員傷亡有直接的關係。只是再怎樣先進的科技,至今仍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步兵的關鍵地位。空軍與海軍再怎麼強大都無法清理戰場、佔領土地、鞏固地面防線、維持治安秩序。美軍在阿富汗戰爭後期,開始逐步撤離部隊時,曾把這些第一線的工作交給阿富汗政府軍,美軍只負責提供空中火力支援,這在開始時還獲得不錯的效果,但阿富汗政府軍最後的快速潰散,讓這樣的規劃完全失敗。

 

反恐戰爭是在對美軍最為不利的戰場上進行的,美軍強大的空軍與海軍,幾乎無用武之地。(湯森路透)

 

所以要擊敗美軍的方法,就是避免與美軍在空中與海洋上決戰,不要讓美軍可以發揮優勢。要將美軍拖入地面戰鬥,選擇主力戰車與武裝攻擊直升機的機動力與火力都會受限的複雜戰場,如城鎮或叢林,絕對不要在空曠地區與美軍的地面部隊交火。儘量讓雙方陣地犬牙交錯,使美國的空中火力、巡弋飛彈與砲兵,無法有效支援前線部隊。作戰的目的不是守住戰線,而是儘可能造成美軍死傷,當戰事持久不下,引起美國社會的輿論反彈,就能造成美軍極大的壓力,最後逼使美國自己撤軍。進一步來說,美國是否會介入衝突的關鍵,除了政治因素外,介入的風險高低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之一。如果美國可以單純派遣空軍或海軍,在自己有優勢的地區作戰,則美國介入的意願會較高,相反的如果要派遣地面部隊進入複雜的戰場,那美國的意願就會很低。

 

台海戰況會左右美軍馳援的決心

 

對台灣來說,運氣很好的是台灣與中國隔著台灣海峽,萬一爆發衝突,一定是空戰與海戰最先登場。如果台灣沒有在空戰與海戰中迅速潰敗,中國就難以發動兩棲登陸作戰,將地面部隊送上台灣。在空戰與海戰的階段,美國可以提供台灣很多協助,甚至不必真的介入戰事,就能發揮美軍的優勢,解決這場衝突。但不幸的是,隨著中國軍力的快速成長,在前期的空戰與海戰中,解放軍反制美軍介入的能力越來越強,同時一併發動突襲,佔領台灣重要機場與港口的可能性,也正不斷提高中。如果台海衝突很快就演變成地面作戰,除了對國軍的防衛作戰非常不利外,一定也會影響美國介入的意願。台灣社會過去常討論國軍在戰時能支撐多久,美國會不會馳援台灣,但這個問題其實充滿變數,除了政治考量,戰況的不同,絕對會左右美國出兵的決心。

 

在空戰與海戰的階段,美國可以提供台灣很多協助,甚至不必真的介入戰事,就能發揮美軍的優勢,解決台海衝突。(圖片摘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阿富汗戰爭有很多可以討論的面向,但給台灣的最大啟示,或許就是地面部隊的重要性。拜登總統說美軍不為懦夫流血,聽起來或許無比冷酷,但放到戰場上來解釋,就是美國要援助的盟軍,如果不堪一擊,快速潰敗,讓美軍必需付出更多的犧牲時,那美國置身事外的可能性就會很高。台灣若能妥善利用美國海、空軍的協助,將戰火拒於本島外,在空戰或海戰的階段就挫敗中國的攻台企圖,那當然是最好的結果。但如果最後必需進行反登陸作戰,或是一開始就要反制解放軍特種部隊的突襲,那國軍的地面部隊絕對不能不堪一擊,否則將重蹈阿富汗戰爭的覆轍,即使美軍願意提供空中火力支援,也已於事無補。過去台灣相對忽視對陸軍的投資,不止武器更新速度較慢,連後備動員系統的準備都明顯不足,這可能是台灣未來要積極補強的部份。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