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防部會因為軍購轉向保守和傳統而爭論不斷

多森(John Dotson) 2021年10月09日 00:00:00
國防部2021年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沒有提到「整體防禦概念」,反⽽提起更傳統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概念。(軍聞社提供)

國防部2021年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沒有提到「整體防禦概念」,反⽽提起更傳統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概念。(軍聞社提供)

今年八⽉四日五⾓⼤樓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宣布拜登政府⾸次正式對台軍售,含7.5億美元的「M109A6⾃走砲」,台灣國防部指出本次美⽅同意軍售品項,有助於提升地⾯部隊快速應變及火⼒⽀援能⼒,建立台灣可恃防衛戰⼒。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斷⾔「拜登政府⼜打『台灣牌』且對台軍售事惡意挑釁,《⼈⺠⽇報》批評「臺灣要的是疫苗不是武器」,正如預期,台灣的國防採購必會引起中國嚴厲譴責,也會涉及台灣國防優先事項的爭論。

 

儘管國際媒體關注的᯿點為美國對台軍售,事實上台灣國防部投入相當資源於⾃製研發防禦系統,今年四⽉國軍在九鵬基地試射國造陸基遠程⾶彈,包含雄風⼆型與天⼸⾶彈。九⽉初海巡署在東沙島附近海域實施今年第三季的對海實彈射擊,包含中科院所⽣產「紅隼」反裝甲火箭彈。

 

台灣海軍的國艦國造「⽟⼭艦」在今年四⽉下⽔使⽤,七⽉下旬時塔江軍艦與沱江軍艦也相繼成軍,也配備1具三維對空偵蒐雷達,防空戰⼒⼤幅提升。但海軍原規劃要以316億元經費⼂建造60艘微型⾶彈突擊艇,今年八⽉卻以「不符合作戰需求」撤案。

 

前中華⺠國總參謀長李喜明上將提出「整體防禦概念」,為主導台灣兵⼒整建與聯合作戰的戰略構想,著眼於台灣現有天然優勢、⺠間設施與不對稱作戰能⼒。但2021年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卻沒再提到「整體防禦概念」,反⽽提起更傳統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概念,主旨為對敵實施重層攔截及聯合火⼒打擊,逐次削弱敵作戰能⼒,確保作戰指管及關鍵基礎設施安全。

 

但雄心壯志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防禦戰略,卻招致許多批評,正如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在舊⾦⼭灣區台灣商會演講時所說:「台灣需要深度加強防禦,台灣需要真正不對稱的能⼒,和強⼤的後備⼒量。但隨著軍售變得正規化,範圍和⾦額也越來越⼤,台灣的重點和⽅向,似乎正在轉向傳統的⼤型平台,⽽四年防務評估似乎放棄了之前廣受歡迎的整體防禦概念。相反,四年防務評估,提倡遠程打擊、局部空中優勢和控制海上交通通道等等,所有概念似乎都集中在傳統的常規戰⾾上,⽽不是台灣不能輸的⾾爭中不對稱防禦。」

 

2021年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更加重視遠程打擊⾏動,包告提及發展可⼤幅增程的空射⾶彈與遠距遙攻武器系統,對敵實施精準打擊,延伸戰略防衛作戰縱深,建立重層嚇阻⼒量。包含美⽅對台軍售135枚AGM-84H增程型距外陸攻⾶彈(SLAM-ER),以及11套「海⾺⼠多管火箭系統」(HIMARS)M142發射器。

 

近期台灣武器採購的趨勢明顯說明「整體防禦概念」已失寵,⽽將重點轉回傳統常規武器,這將使台美雙⽅對國防戰略爭論不斷,但台灣國防部似乎正脫離不對稱作戰,轉向更加保守與傳統的國防戰略。

 

※本文摘自Global Taiwan Institute全球台灣研究中⼼/原標題:台灣新武器採購與國防戰略爭論不斷/作者是全球台灣研究中⼼的副執⾏長,也是《全球台灣簡報》的副主編。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