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多了皺褶 柯震東柳暗花明又一村

Haruhiko Lin 2021年10月30日 10:36:00
柯震東在《月老》扮演相信真愛無敵的癡情男孩,演技揮灑自如。(傳影互動提供)

柯震東在《月老》扮演相信真愛無敵的癡情男孩,演技揮灑自如。(傳影互動提供)

少年得志通常不是件好事,小時了了的案例太多了,年少輕狂過後,一路荒唐頹敗的更是不在少數。當成功來得輕而易舉,就會忘記努力或不想努力,這是相當能夠被體諒的人性。想想,既然邁向成功的路有那麼多條,何不選擇最輕鬆的?我們都曾經有過這種僥倖心態。

 

柯震東是一個大起大落,之後還能再大起的正面教材。你認識柯震東,可能是因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當年才20歲的柯震東,因為這部片成了亞洲最受矚目的新星,還拿了座金馬獎最佳新人。炙手可熱的他,在《南方小羊牧場》後選擇錢進中國,接連拍了四集《小時代》,演了一個幾乎不需要演技的公子哥角色。

 

柯震東(右)當年與陳妍希合演《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砲而紅。(群星瑞智提供)

 

《小時代》系列異常賣座,但關於該片的評價,不是嫌棄劇情糜爛炫富,要不就是嘲笑對白噁心矯情,一票演員從《小時代》中,收穫到的只有金錢跟名氣。20多歲的柯震東也是。他的成功來得太快、太莫名其妙,後來他的事件大家應該也很清楚,碰了大麻,被捕後穿著囚服痛哭流涕的畫面還被流出,2014年8月,柯震東在結束14天的行政拘留後,在北京為自己的行為公開道歉,此時,正好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上映滿三年。

 

才三年,柯震東就不行了,粉絲不要他了,從人人吹捧到人人譏諷,中國還立刻把他打入冷宮,《小時代4:靈魂盡頭》中,他不是面容模糊就是只剩下聲音,早就拍好的《打噴嚏》也被迫延期,之後,柯震東幾乎消失,當我們再看到他的時候,已經是兩年後的《再見瓦城》。

 

柯震東(右)和郭采潔演出《小時代》系列電影在中國大賣。(取自微博)

 

如果你沒有看過《再見瓦城》,那你一定要去找來看看。在這部片中,柯震東完全擺脫掉「柯景騰」的活潑稚氣,也完全洗淨了「顧源」的空洞做作,他把自己曬成人乾,瘦到幾乎只剩骨,把一個在社會最底層載浮載沉,卑微、孤僻的非法移工詮釋得非常到位。

 

很多影評人形容柯震東在《再見瓦城》中是「脫胎換骨」,當年看完我也有此同感。柯震東用演技,證明他還是一個演員,他不再需要那些虛假的恭維,不再需要去迎合泡沫般的掌聲,《再見瓦城》之後,喜歡柯震東的人,就只是因為他是柯震東,不是因為他做過什麼或沒做什麼。

 

柯震東為了《再見瓦城》瘦成皮包骨,讓他首度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岸上影像提供)

 

非常榮幸受邀參加《月老》的試映會,坦白說,就是因為有柯震東,才對九把刀的作品有了期待。盡可能在不爆雷的狀況下,講講我看完《月老》的心得,尤其是柯震東的部分。

 

簡言之,《月老》是相當「九把刀」的電影,從敘事方式與人物個性,再到青春浪漫與笑點鋪陳,都非常的九把刀,看完之後,我可以立刻在他過去的電影,無論是《那些年》還是《等一個人咖啡》中,找到幾乎一模一樣的畫面。在缺乏新鮮感的狀況下,幸好還融入了點生死輪迴與神話怪誕的劇情,以及用了大量我認為是國片有史以來的完美特效,才烘托出一點驚奇跟亮點。

 

那再說回柯震東,他跟九把刀的好默契非常鮮明地展現在《月老》上,柯震東在這部片中,看似輕描淡寫,但每一個有他的畫面,就是如此地清新、自然、討人喜歡,任誰都難以抗拒那張好看的容顏下,單純以感官出發,直白卻仍具張力的詮釋。另外,我也覺得因為《月老》的通俗性,以及可以預見的好票房,柯震東有機會再成為偶像,而且是有演技會演戲的偶像。

 

柯震東(中)在九把刀鏡鏡頭底下充滿魅力,兩人合作的《月老》將在11月24日上映。(傳影互動提供)

 

剛滿30歲的柯震東,他說不覺得自己是「捲土重來」,那段休息的歲月,是在等待合適的機會到來。他曾在專訪裡談到:「過去表演時,常無法真正體會角色的心境。在犯錯後淡出螢光幕後,沉澱之中,生命也多了些皺褶,如今更能感同身受角色背後做出某個舉動的動機與心路歷程。」。

 

直到今天,柯震東仍在中國的劣跡藝人榜上,但又有什麼關係?他在中國市場失之東隅,卻在自己的演員路上收之桑榆,一個稱職的演員,從來就不只是為了市場而存在。

 

柯震東(右)擴展新戲路,以同志電影《金錢男孩》在今年二度叩關金馬影帝頭銜。(可樂電影提供)

 

2021年是柯震東最精彩的一年,除了《月老》,還有《鱷魚》跟《金錢男孩MONEYBOYS》接連上映,我已經準備好,要從這三部片去感受到柯震東嶄新的面貌。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年輕時衝得快,容易絆倒自己,摔得更深也更痛,但只要願意再站起來,那蓄積的能量,絕對會讓那些嘲笑你的人大失所望,柯震東用他的努力證明這件事,而未來的他會被看到的,也絕不止這樣而已。

 

※Haruhiko Lin: 本文經作者授權,摘自作者臉書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