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凌翔: 台灣加入敵我共聚一堂的CPTPP未必好事

烏凌翔 2021年11月24日 07:00:00
CPTPP是敵我共聚一堂的「集體安全」組織,能比弱化許久的 WTO對台灣更有利嗎?(湯森路透)

CPTPP是敵我共聚一堂的「集體安全」組織,能比弱化許久的 WTO對台灣更有利嗎?(湯森路透)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與商務部長雷蒙多,都在亞洲巡迴訪問,分進合擊的目標當然是圍堵中國的勢力擴張,問題是:美國要如何做?她們雖然都不會造訪台灣,但是台灣絕對不可能在美國的印太經濟戰略中只當個路人甲。

 

處於兩大強權之間的難為局面,台灣要如何擬定自己的戰略同時「配合」美國?我們必需先想定美國的戰略走向。還好,不必亂猜,冷戰時期美國結合西歐、日本等所謂「西方陣營」,針對前蘇聯為首之蘇東集團的「出口控制」歷史,可以供我們借鏡。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如果研讀冷戰這段被部份學者稱為「經濟戰」的歷史,會發覺與眼下正在進行的「美中貿易戰」神似,甚至可能更像「美中科技戰」。當時「經濟戰」的主軸是「戰略禁運」,目的是「防止蘇聯與東歐國家得到足以增強其軍事實力的戰略物資,以免影響美國的國家安全」。聽起來像不像美國現在力促中國「買不到、造不出」晶片的邏輯?

 

所謂「經濟戰」如果成功的好處,不言而喻,當然是扼制蘇東國家的軍事實力,同時削弱他們的經濟實力。然而,有些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美國經濟與研究冷戰史的學者,對於美國當時的「出口控制」政策成效如何,竟然出現截然相反的看法,而且展開長達十幾年的學術論戰。

 

證諸後來蘇聯被拖垮了的結果,「經濟戰」似乎是有效的,只是在長達40多年的冷戰期間,韓戰、馬歇爾計劃的推動、古巴飛彈危機、中美建交等等外在環境的變化,美、蘇領導人的迭帶更替,都造成「經濟戰」有時很尖銳,有時又和緩一些,效果也就不那麼持續透明。基本上,總在貿易利益與國家安全兩大考量之間動態搖擺。

 

因為美國做為霸權領導國,負有維持國際秩序的責任,同時也必然追尋己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被領導陣營中的盟友,也有各自的利益要堅持,何況西歐國家與蘇東國家又毗鄰,很多物資可以互補,所以,美、歐內部時有齟齬發生。像不像現在美國反對歐盟跟中國簽「中歐投資協議」、以及歐盟購買俄羅斯天然氣與石油的情節?以及制止各國跟華為來往,自己卻沒停止跟華為做生意?

 

這就是本文提醒台灣要注意的原因,因為美國學者研究的結論之一是「出口控制」的副作用是西歐盟國的貿易成長常常受到波及。台灣跟大陸貿易額很高,國際地位又特殊,算不上美國的「盟國」,但面臨中國的「武統」壓力,又必須依靠美國提供安全保障,卻也有自己的經濟利益要維護,很不容易。這就是台灣半導體行業之所以「分享」到不少國際地緣政治壓力的原因,台積電一定最有感?

 

現在美國公開、且不止一次表明不會加入 CPTPP,又表明要重組印太經濟架構,才剛剛申請加入CPTPP的台灣應否繼續期望參與這個還未成形的新國際組織?它似乎是一個把敵人圈在外的「防守同盟」,類似美國在1949年11月成立、專門協調對蘇聯執行出口禁令的「巴黎統籌委員會」(CoCom);而 CPTPP則是敵我共聚一堂的「集體安全」(Collective  Secutrity)組織,後者能比弱化許久的 WTO對台灣更有利嗎?

 

當然,之前的經驗,都只能參考,因為冷戰結束距離現今已有半個甲子,前蘇聯與中國大不同,台灣也不是西歐,連美國自己也有很大變化。有趣的是,1942年出生的美國總統拜登卻是在冷戰前就出世的政治家,親歷過冷戰的成住壞空,他的個人冷戰體驗會如何引導他面對美國21世紀的東方對手呢?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博士候選人

關鍵字: CPTPP 戴琪 雷蒙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