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聿文專欄:好日子到頭了 中國將進入緩慢的衰退期

鄧聿文 2022年01月13日 07:00:00
中國不會像很多中共的反對派期望的那樣崩潰,但是,它大概率會進入一個緩慢的衰退期。(湯森路透)

中國不會像很多中共的反對派期望的那樣崩潰,但是,它大概率會進入一個緩慢的衰退期。(湯森路透)

習近平2022年的賀詞釋放出某種不安的信號,他借用當年毛澤東在抗戰勝利前夕與民主人士黃炎培的「窯洞對」,指只有勇於自我革命才能贏得歷史主動,中華民族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也絕不是一馬平川、朝夕之間就能到達的,要求中共和民眾常懷遠慮、居安思危,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致廣大而盡精微」。

 

新年賀詞透露不安訊號

 

這段話,應該不僅僅是對去年一年,也是對過去幾年中國面臨的內外環境和走過的艱難歷程的心得總結。想習在其第二任期開始之際,是如何的躊躇滿志,作出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變局」的判斷,認為在接下來的全球變革中,中國可以贏得歷史的主動,他要帶領中國重返世界舞臺中心。儘管中美貿易戰隨後打得艱辛,在2020年,當疫情由中國而致全球,美國和西方抗疫無力的現實,也讓他對自己的一套治國路線和策略變得自信起來,提出「東升西降」論,認為中國比任何時候都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心了。

 

慣用上述兩個戰略判斷指導中國的外交內政。然而,事情的演變並不像他和中國的鷹派想的那麼「美好」,北京當局在過去一段時間低估了美國和西方的實力以及華盛頓決意圍堵和打敗中國的意志。無論川普還是拜登,美國政府表現出的是不再對中國進行戰略勾兌,利於一切機會發起對中國的似乎是無底線的打壓。由此可以看到,在過去三年,中國在和美國的對抗及西方的較量中,日子並不好過。疫情雖對中國的經濟有提振,主要使全球包括美國在內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中國經濟的依賴,但在美歐重新開放而中國繼續選擇動態清零政策後,中國經濟在去年三季度開始回歸過去10年的低增長態勢,民間和資本傳出了對未來經濟形勢相當悲觀的寒意。

 

對北京當局而言,中國的問題關鍵還在經濟,經濟形勢好,可以用錢來解決很多社會矛盾和問題;經濟形勢惡化,「地主家的餘糧少了」,不但用錢來解決的矛盾和問題解決不了,甚至原來幫助政府維穩的公務員隊伍和中產階層自身也會成為問題的滋生地,現在多地包括發達地區已經出現了公務員和教師隊伍的降薪潮。雖然這不表明中國的經濟馬上就會進入寒冬,因為如果政策調整到位,當局不再對資本嚴厲打壓,政治的高壓有所放鬆,說不定經濟又可以回到6%的增長區間,然而顯而易見,好日子已經到頭。

 

中國好日子已經到頭

 

前些年國內外許多智庫和經濟專家預測2030年後中國經濟總量會超美,更有人甚至把時間鎖定在2027年,最近有這種樂觀的預測少了,英國的一家智庫最新估算是2035年中國經濟超美,唱衰中國的開始多起來。有看法認為,中國經濟永遠超越不了美國,彭博社就發表過這種文章。這種過度唱衰中國是走向另一極端,也不可取,因為至少理論上講,沒有什麼事情永遠可以維持的,美國不可能永遠維持霸權,習近平之後,如果中共換上一個開明領導人,中國進行二度改革開放,經濟趕美是很有可能的。可目前來看,中國經濟確實遇到了嚴重困難,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此表露無遺。

 

習近平2022年的賀詞釋放出某種不安的信號。(湯森路透)

 

就未來一個階段的趨勢言,中國有可能進入一個相當長的緩慢的衰退期,可能貫穿習近平的任期,如果他要做終身領導人的話。這麼說並非要唱衰中國,而是有堅實的現實理據。最重要的就是中國的內外環境都不好,尤其外部地緣政治的惡劣傳導到國內,直接影響國內的佈局和政策及各種關係的變化,並在某個臨界點上發生化學質變。

 

習近平的新年賀詞涉及外交和兩岸關係的不多,但外長王毅在接受中國官媒採訪,回顧過去一年的國際形勢和外交時,談到臺灣問題的外交鬥爭前景,直言不諱地批評美國違背中美建交時作出的承諾,縱容鼓勵台獨,試圖歪曲和掏空一中原則,警告這不僅將把臺灣帶入極其危險的境地,也將使美國面臨不可承受的代價。王毅也對歐洲不滿,認為歐洲在對華政策上似乎存在某種「認知分裂」,一方面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一方面又把中國定位為制度性對手,從而對中歐關係造成干擾。王毅的這個外交專訪表達的其實是對美中在2022年的外交關係能否得到實質性改善不抱期望,對兩岸關係能否緩和也沒信心,對歐盟可能繼續站到美國一邊共同對付中國持警惕態度,所以如此,在於美國的對華圍堵遏制不會鬆動,王毅通過專訪,實際是要預告中國將繼續以不妥協的鬥爭方式對抗美國。

 

民主黨打壓中國已不可避免

 

如果說今年中國有20大,美國則有中期選舉。當下態勢對民主黨和拜登不利,這也是拜登在去年10月雖和習近平舉行視頻會談,兩人達成管控美中分歧,但拜登政府仍在不停操作新疆、香港和臺灣話題,外交抵制北京冬奧,全面禁止新疆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原因,目的就是讓共和黨在抗中上抓不住把柄。如今美國兩黨爭鬥水火不容,如果中期選舉民主黨失利,參眾兩院或一院由共和黨控制,拜登政府很可能提前跛腳,民主黨要贏得2024年總統選舉特別是拜登本人如要參選,就必須在他擅長的外交領域做出成績,從而繼續打壓中國不可避免,至少到美國下次總統大選後,美中關係好不起來,即使不變得更壞,也會維持在目前的水準。

 

美中對抗雖然使中國的地緣環境變得空前嚴峻,但北京也通過疫苗外交,穩住並鞏固了和眾多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另外,「東升西降」的判斷雖有可能是錯的,然而在國民心態上,疫情確實使得中國人長期以來面對西方特別是美國的那種自卑心理得到改變,現在不僅當局以平視的姿態和美國打交道,民眾也不再對美仰視,把它當樣板,這種國民心態很大程度上支撐了北京當局的強硬外交,使得北京在一系列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不退讓。當北京的強硬和華盛頓的強硬相對撞,也就意味著未來中國的戰略環境只會變得更糟糕,直至雙方決出勝負。

 

千方百計爭取不被美國趕出大循環圈

 

中國民族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王小東不久前在一篇文章中透露,他在某個有工信部和科技部官員以及搞裝備的軍人和經濟學教授出席的飯局上得知,上述人士最擔心的問題是中國被美國趕出產業鏈的國際大循環圈。他們認為,雖然中國的產業鏈比美國長,可美國和盟友的產業鏈加起來,差不多等於全世界,中國的產業鏈再長,也比世界的的短。懂中國政治的人清楚,這種有官員、教授和軍人參與的私人飯局上得出的共識,往往有很大的真實性。所以連這位曾宣導帶劍經商的民族主義代表人物,呼籲民眾不要意氣用事,哪怕是付出一定代價,甚至是忍辱負重,也要爭取不被美國趕出大循環圈。而將中國排除在國際供應鏈體系之外,正是華盛頓千方百計要做的事。

 

將中國排除在國際供應鏈體系之外,正是華盛頓千方百計要做的事。(湯森路透)

 

中國還有一系列與市場和資本信心有關的內政問題需要解決或糾正。例如,去年針對互聯網平臺和資本的強監管政策是否要維持、加碼還是放鬆,如何安撫已成驚弓之鳥的民營企業家,對房地產的整頓是否會導致更多的房企爆雷,共同富裕怎麼走,如何鼓勵人們多生孩子,年輕人的躺平問題怎麼解決,等等,每個問題都不是小事,牽一髮動全身,解決起來困難重重。

 

有人把習近平去年在內政上的一系列動作稱做「辛丑新政」,不管叫什麼,表明中國又到了一個發展的臨界點,而這次很可能不再給北京當局好運。當然,以中國的龐大體量和政府的全面控制,在未來一段時期,中國不會像很多中共的反對派期望的那樣崩潰,但是,它大概率會進入一個緩慢的衰退期。如此,2050年要實現中國的民族復興,相當堪憂。

 

※作者為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