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欲在「友中外務官僚」和「對中強硬派」間求取平衡

高翔煜 2022年01月16日 00:00:00
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日本的最大貿易伙伴國,年貿易額近三千億美元,比日美貿易高出近三分之一。(湯森路透)

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日本的最大貿易伙伴國,年貿易額近三千億美元,比日美貿易高出近三分之一。(湯森路透)

從日本低調抵制北京冬奧說起

 

2021年12月24日,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記者會上公佈了該消息。日本體育代表團將按計劃參加冬奧。美國和英國以人權問題為由已宣佈實施不派政府代表的「外交抵制」。 更多《日本不计划向北京冬奥派遣政府代表团》,日本一般社团法人共同通讯社,2021/12/24。

 

自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簽署以來,這組戰後必須建立的地緣政治重要大國關係,基於兩國百餘年的勢力消長、戰爭歷史,無不強調「諒解且尋求和平」的對話空間。彼時雙邊關係的破冰點,與2021至2022年在東亞發生的重要大事—東京奧運與北京冬奧一樣,都在運動體育盛會裏,看見國際關係的改變。不同的是,今日北京冬奧舉辦在即,美國號招近十年組建的軍事同盟國家一同抵制,而在和平且尋求穩健的日本,只見消極抵制的舉措,不見言明的「杯葛」或「抵制」。
 

「乒乓外交」的緣起與初始,在半世紀前於日本名古屋舉辦的世界桌球錦標賽。於2021年,紀念和平論調的活動依然存在。巧妙的不同,則來自這半世紀的交往與國際秩序改變,民族主義與地緣政治雙邊手段差異,將致使更清晰歧異,在兩個相異政治實體的東亞大國之間誕生。

中日建交迄今的半世紀,從和平對話,到經濟互賴,再到歷史遺緒,教科書問題、靖國神社參拜問題、要求日本為二戰侵略道歉、慰安婦問題等 更多何思慎、楊雯婷、陳舜仁(2016)。為何日本無法追求樞紐位置:美、中東亞角力的政策選擇。遠景基金會季刊,17(4),P.52,成為雙邊影響甚鉅的政治問題,兩國的經濟交往與雙邊關係牽涉緊密。當今關係的開頭,來自於美國的國際戰略,2022年將面臨的轉換,依然來自近年美國對於經濟、軍事、地緣的戰略轉變。

 

岸田最終獲得政權的合作,來自對中強硬派的結合。(湯森路透)

 

新冷戰-區域政治經濟鑲嵌的難解之結

 

日美安保體制,來自於1951。而這組因地緣政治,對抗共產陣營而建立的防衛關係,創造當代日本的非正常國家特性。在後冷戰時期後,這組連帶關係,失去了軍事對抗的積極意義近二十年。一方面美國國內因為對日經濟摩擦而產生「日本威脅論」,另 一方面日本為追求成為「普通國家」而試圖走出對美自主的外交路線。 更多何思慎、楊雯婷、陳舜仁(2016)。為何日本無法追求樞紐位置:美、中東亞角力的政策選擇。17(4),P.79。

 

雙方的政治嵌合,也迎來的相同的經濟發展路徑。太平洋區域的重要工業發展,日本經濟成長來自於這一組關係的建立,工業產能與經濟利得的外溢,也推動同在第一島鏈,對抗共產陣營的,所謂雁形理論的中後國家,複製工業化過程,建立當前東亞國家組織與泛區域的經濟狀態。在亞洲的區域發展上,雁形跟隨者的尾巴來到中國,美國、日本為首的經濟體系進入一塊蠻荒之地。資本家獲得利益,同時也創造日美同盟該面對的下一個敵人。

 

新冷戰的模糊與廣義闡釋下,早已在川普時代愈趨清晰。這場對抗依然是根植於地緣政治,但對日本而言,最大的不同來自-近現代的歷史斷裂可以讓雙邊關係在工業化與中國國際空間增長的路徑中慢慢恢復,當代的日中關係卻是一組高度互賴的經濟夥伴關係。如果前半世紀的主旋律論調是雙邊「和平」,在2022年的關鍵字將會是「國家安全」與「經濟壓力」—2021年,拜登甫上任美國總統,首位會見的外國領導者即為時任首相菅義偉,雙方認定當前為「新時代美日全球夥伴關係」。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大學的政治學者布蘭茲(Hal Brands)甚至認為這是一場"外交政策革命":日本可能會取代英國,成為美國在21世紀最重要的盟友。 更多《日本:尋求安全 加強軍備》,德國之聲中文網,2021/05/12
 

隨著經濟互賴、中國的國恥敘事國際化、基建式國際貿易與銳實力的圈地運動開展,同理於所有亞洲雁形理論的國際關係者,所有的政治經濟問題,在地理範圍輻散,在安全問題被壓縮。美日安保同盟將仍然是「守勢的」聯盟 更多《美日在戰略三角中的「婚姻」關係已告確立》,戴萬欽,2021/04/27,而守勢的聯盟有多少國家牽涉其中?表態或清晰舉措會作用於哪些層次?軍事與經濟的官僚部門將會如何產生拮抗?都會成為2022年需要觀察的結構性要素。

 

小結-令和時代的挑戰被中美關係擾動,加大執政困境

 

2022年的第一個癥結來自北京冬奧,而2020年起的疫情狀態,造成全球化某層次的停滯與衰退,日本國內面對的壓力,將於國際關係合流,面對綜合性的要素,壁壘分明的清晰過程,將使之在「經濟」與「安全」的拮抗裡,進入另一段陣痛期。

 

令和時代面對疫情壓力,日本延續的內部既有壓力持續升高。如引入海外人才對抗超高齡化社會的步履持續緩慢,在安倍執政的八年後之下,日美對安全與軍事議題的討論,岸田政權本身組成的影響特性,保守派特性、友中外務官僚,但最終獲得政權的合作來自對中強硬派的結合,國內折衝與平衡,預示當前執政內閣依舊會在中美之間尋求穩健的現實政策。
 

然而,經濟層次觀察,全球化時代獲利的資本主義單位,在經濟系統結構災難後面對中國崛起的新重商主義與黨國體制,在十年裏逐漸無法招架。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日本的最大貿易伙伴國,年貿易額近三千億美元,比日美貿易高出近三分之一。 更多《中美日關係三岔口:美日52年後再度提及台灣聯合聲明的同與異》,BBC中文網,2021/04/18,區域政治實體,除了雙邊關係、戰略三角關係外,中國主導的RCEP與日本主導的CPTPP更進一步將之劃分經濟領域,增強經濟領域影響區域政治決策。

 

※作者現為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研究生,關注國際關係、文化研究領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