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實力 才是面對中國的唯一籌碼

主筆室 2017年03月27日 07:02:00
香港特首選舉本來就是受控制的有限度選舉,北京屬意的林鄭月娥最後高票當選一點也不令人意外。(湯森路透)

香港特首選舉本來就是受控制的有限度選舉,北京屬意的林鄭月娥最後高票當選一點也不令人意外。(湯森路透)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說,他想來台灣,「希望田弘茂(海基會董事長)能創造一個我和他見面的機會」;不過前提是要接受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因為,我不能作為一個外國人去啊!」這番話,比起先前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台獨之路的盡頭就是統一」溫和多了。中國兩大對台系統一軟一硬,立場其實沒有任何鬆動,但都意圖影響台灣民心。

 

台灣社會不少人將中國當外國,不過那肯定不是蔡英文。作為一個民進黨籍的總統,蔡英文除了沒說出「九二共識、一個中國」之外,該給中國的善意她一項也沒少過。例如。她從來都說「兩岸」而非「兩國」;在正式場合她只說「(中國)大陸」而非「中國」;她領導的政府小心翼翼地處理南海爭議問題,明確反對「薩德」部署台灣,還委婉地拒絕了達賴與熱比婭訪台。試想,如果蔡英文真想在兩岸興風作浪,她可以使出多少手段取悅台獨基本教義派,以及多數投票給她、現在仍方興未艾的「天然獨」世代。

 

不過老共即使心理頭欣賞蔡英文的「穩健」,嘴巴也不能說出來:第一、今年秋天的中共十九大布局未定,共產黨不能這麼快亮出底牌,這有可能讓台灣問題影響中國內部的權力分配;二、就連台灣的前總統馬英九現在仍到處宣揚「九二共識」的優越性,如此棄藍就綠,未免也太不顧朋友道義;三、在此過渡期,繼續以軟硬兩手策略影響改變台灣民心,有可能更加侷限未來蔡英文政府選擇兩岸政策的籌碼。

 

面對中國,蔡英文所能仰仗的只有台灣的民意,而能夠改變蔡英文的,也僅有台灣民意。中國深諳此理,即便在蔡英文就職之後已經停止兩岸官方的公開交流,卻從未停止與台灣民意對話,目的在於積小勝為大勝,徐圖漸進地改變台灣民意氛圍;從收緊陸客到宣稱要單邊對台商提供便利,以及陳德銘與張志軍的軟硬兩手策略,都可做如是觀。

 

有實質的政治經濟實力與民意基礎,才能累積與中國對話抗衡的籌碼,當實力不足、民意代表性欠缺,只好屈從於中國所安排的政治議程而不可自拔。這一點,昨天剛出爐的香港特首選舉結果正是最佳的例證。

 

香港特首選舉本來就是受控制的有限度選舉,北京屬意的林鄭月娥最後高票當選一點也不令人意外;此次選舉的亮點在於建制派出身的曾俊華意外地成為民主派人士寄情的對象,民主派人士甚至還一度天真地以為北京可以轉支持曾俊華,以此籠絡香港民心。最後當然大失所望。香港政治學者、《香港革新論》主編方志恆事後評論

 

「過去幾年,民主派幾乎試過所有爭取方法 ── 2014年的占領運動,民主派走體制外路線,以非暴力抗爭為主軸,試圖爭取真普選……最終全部無功而回,難免令人氣餒。一股沉重的無力感,正籠罩整個民主運動。

 

但這些努力無功而回,就代表不論體制內外路線,都不管用嗎?與其說所有路線都不管用,不如說整個民主運動的動員力不足,所以不論是走體制內外路線,現階段都無足夠實力撼動政權。試想想,2014年占領運動之時,如果民主派有跨階層、跨界別的動員能力,在占領街頭之外,能發動大規模抵制、罷工、罷課、罷市等等,結局會否有所不同?今次特首選舉,如果民主派在18區議會占有優勢,並能搶占文化藝術等界別,令民主300變成民主400(甚至民主500),結局會否有所不同?如果民主派各陣營能有更好配合,結合體制內外路線合力爭取,結局又會否有所不同?」

 

香港的民主運動敗在實力不足,台灣如果有朝一日無法保護捍衛自己的民主體制,關鍵也在於此。中國此時硬逼著蔡英文政府吞下遭到民主選舉否決的九二共識,還以此來定義台灣人是本國人或外國人,都只是用以削弱台灣人民主信念的小伎倆罷了!面對中國的威脅,台灣人要問的是:是不是有足夠的信念與決心捍衛自己所擁有的民主自由政治體制?

 

【熱門影片推薦】

●【影片】迎接木材的時代  世界最高木造建築在挪威

●【影片】高溫令尤加利葉減少 澳洲無尾熊苦無水源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