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挪威的一體兩面 世界綠能領導者兼產油大國

黃美旋 2016年08月03日 10:00:00
挪威鑽油平台。(湯森路透)

挪威鑽油平台。(湯森路透)

  

在挪威油田所在地:斯塔萬格(Stavanger)的高速公路上,可以看到一幅很矛盾的圖片。在油田工作的人們開著一輛輛的特斯拉(Tesla)電動車上下班通勤。事實上,斯塔萬格幾乎所有的電力都來自水力發電。

 

挪威一直是國際社會中推行綠色能源最積極的國家之一,不僅花費數十億幫助貧窮國家減低他們的碳排放量,六月時也宣布將於2030年達到碳中和(Carbon Neutral)。碳中和是指總釋放碳量為零;亦即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銷措施來達到平衡。一般有兩個作法:推動使用再生能源,或是通過碳交易付錢給其他國家或地區以換取其二氧化碳排放權。

 

矛盾的是,這個國家卻同時更進一步地深入北極海,探勘開採石油和天然氣。

 

Norway's Muslim immigrants attend classes on western attitudes to women – video https://t.co/hXmBDMcmbZ

— The Guardian (@guardian) 2016年8月1日

 

兩種聲音的拉扯

 

挪威這個國家內部一直以來都被兩種聲音所拉扯。一方面,其國家經濟嚴重的依靠化石燃料的出口;另一方面,又是身為倡導全球氣候暖化的先驅者。

 

挪威氣候暨能源部長黑爾格森(Vidar Helgesen)坦承:「我們知道這個矛盾的存在。沒錯,我們挪威人的生活都因天然氣和石油而受惠,但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付出跟挪威一樣的努力去挽救被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破壞的環境。」

 

 

Paradox nation: Norway, a climate leader making money on oil https://t.co/MPq3gxaDAy pic.twitter.com/WhKBU73yv6

— Yahoo Finance (@YahooFinance) 2016年8月1日

 

 

綠能的挪威

 

在國內,挪威國會已經達成共識,將於2025年,停售傳統的汽柴油車,達到新車100%為電動車的目標,屆時挪威的馬路上,可能都是電動車在滿街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政府對電動車提供大量的補貼和稅務優惠,比如說,電動車無須任何的進口關稅,免過路費。據統計,目前挪威國內有29%的售出新車都是電動車。而特斯拉在歐洲市場的第一站就選擇了挪威。

 

另外,在國際上挪威是所有宣示保護雨林的國家中,最積極的成員之一。它們不僅花了1億歐元來保護在巴西的樹林,也承諾將捐出高達350億歐元來保護,像是在印度或是蓋亞那這些貧窮地區的樹木。

 

 

 

 

2015年6月舉辦的 2015 聯合國氣候峰會(2015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COP 21)上,挪威更是首批簽署《巴黎協議》 (Paris Agreement)的國家之一。

 

巴黎協議的成功,是歷史上的重要成就。它將取代2020年即將到期的 《京都議定書 》 (Kyoto Protocol),確保在本世紀結束之前,全球均溫較工業革命啟動前上升不超過攝氏2度。除了此宣示之外,還建立了一套解決全球氣候危機的長期架構,也訂定處理技術性問題的機制和運作規則。

 

Do you know what the Kyoto Protocol is? Look at what happened on this day in history: https://t.co/WNfxzdIV0q pic.twitter.com/t2ON8CYWnH

— Krugersdorp News (@KrugersdorpNews) 2016年7月31日

 

產油的挪威

 

原油和天然氣的出口是挪威最重要的出口物品,這兩項原物料出口的價值在2015年高達450億歐元。目前挪威也是世界第3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和世界第8大的原油出口國。 歐洲有超過 20%的天然氣是由挪威提供,這對歐洲的能源安全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然而,觀看2015年碳排放量的指標會發現,挪威是少數西方國家中,國內碳排放量增加的國家。主要由於日益老化的北海油田需要耗費更多的能源才能開發出面臨枯竭的石油和天然氣。

 

Crude oil prices face weekly decline as glut fears persist. https://t.co/TZ6IQFzZs5

— Norway News (@norway) 2016年7月22日

 

無獨有爾,環保人士發現,5月時挪威准許13家石油公司去探勘挪威北極新的油田。其中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在最新一輪的探勘許可權中,還獲得最大的配額。批評者指出,在這些偏遠地區的石油開採技術尚未成熟,而其開採成本,如果沒有政府的大力補貼,在現行的崩跌的油價下,根本無法支持。

 

雖然在挪威境內水域開採石油必須付高達 78%的稅金,但是當石油公司申請探勘的話,便可以全數拿回這些稅金。貝羅納環保組織 (Bellona environmental group)的顧問費斯特(Ellen Viseth)對此表示,「我們認為這根本就是補貼。」

 

 

 

表裡不一 (Environmental Hypocrisy)

 

挪威政府被指控表裡不一,因為其一面在全世界倡導綠色能源等環保計畫,但卻又允許自己國內的石油與天然氣業者把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進大氣。而政府推行的碳中合計劃中也包含採購排碳權,以有助於減少海外的碳排放。

 

環保組織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 FoEs)挪威分部主任哈特布列肯(Lars Haltbrekken)就指出,挪威政府的計畫一直是購買碳權,以便讓挪威繼續作為一個污染的國家。只有當挪威政府減少天然氣和石油的開採,否則其做的一切努力都沒有意義。

 


黑爾格森(Vidar Helgesen)回應:「我們身處在一個巨大的能源變換時間點。只要這個世界對石油和天然氣有需求,那挪威就會繼續供應。」

 

#BREAKING: Statoil posts unexpected Q2 loss; cuts 2016 capex to $12bn (down from $13bn) #Norway #oil #oott pic.twitter.com/XiUydR4ktr

— Javier Blas (@JavierBlas2) 2016年7月27日

 

  

關鍵字: 挪威 石油 綠能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