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台灣的數位金融3.0是在打假球

林致品 2017年04月19日 07:00:00
現在的情況是,大家都知道FinTech很重要,可是卻又怕獨立的FinTech公司會反過來吃掉傳統金融業者的營收。圖為金管會主委。(資料照片/張文玠攝)

現在的情況是,大家都知道FinTech很重要,可是卻又怕獨立的FinTech公司會反過來吃掉傳統金融業者的營收。圖為金管會主委。(資料照片/張文玠攝)

2015年,金管會推出了「打造數位化金融環境3.0」計畫,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將過去必須要去實體分行處理的金融服務都線上化。計畫執行至今年2月底,共有19家銀行參與並開設超過11萬個數位帳戶,官員給自己的評語是「績效還算不差」。

 

但是,績效數字並不代表一切,金融業的發展與全球化密不可分,所以我們在乎的當然是這個計畫有沒有符合國際趨勢。

 

首先,根據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於日前所公布《資誠2017全球金融科技調查報告》中指出,全球共有八成以上的金融服務業者預計在未來3至5年內增加與FinTech公司的合夥關係。因此,對照台灣政府的做法,卻不是在培養FinTech公司,也不是促成FinTech公司與金融服務業合作,反而只是鼓勵金融業者推出數位帳戶與線上金融服務,明顯與國際趨勢不符。

 

再者,雖然台灣也有高達半數以上的企業有與FinTech合夥的計畫,但幾乎所有的台灣金融業者都在憂心獨立的FinTech公司加入市場競爭之後,將會造成市占率流失以及價格競爭。也就是說,大家都知道FinTech很重要,可是卻又怕獨立的FinTech公司會反過來吃掉傳統金融業者的營收。

 

因此,公部門如何引導業者去迎接數位金融的潮流就是最關鍵的一環。

 

原本這個由金管會所推動的「打造數位化金融環境3.0」計畫,構想就是源自於《銀行轉型未來式—BANK 3.0》一書中所強調的行動通訊將改變金融服務,透過推動線上化來解決傳統金融業者服務不足的部分。但這樣的計畫其實仍舊無法跳脫以金融業為中心的數位金融2.0思維,仍舊只是彌補金融業所缺乏的功能,根本就是在做表面功夫,無法全面性建構出一個適合數位金融發展的環境。

 

真的的數位金融3.0或BANK 3.0,應該是以金融科技與FinTech為中心去打造全新的金融創新系統,因此舊的政策思維模式早就應該被捨棄,法規也應該與時俱進。因此,對比國際趨勢,台灣的政府在推動的數位金融政策根本就像是在打假球,對台灣的金融發展是否真的有所助益,我想台灣人民都看得出來。

 

※作者為顧問公司研究員

關鍵字: 數位金融3.0 FinTech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