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台灣商討聯合生產武器 美台商會會長:將著重彈藥、飛彈技術

國際中心 2022年10月20日 07:48:00
圖為台灣雙十國慶時,直升機載著中華民國國旗飛過總統府上方。(美聯社)

圖為台灣雙十國慶時,直升機載著中華民國國旗飛過總統府上方。(美聯社)

 

日經亞洲19日引述三名知情人士說法稱,美國拜登政府在考慮跟台灣聯合生產武器,為的是提升美國設計的武器生產量能,加快交貨步調,並強化對中國的嚇阻。

 

知情人士表示,美台已展開聯合生產武器的初步討論。可能的作法之一,是由美國的國防企業提供技術,武器在台灣製造;或者仍在美國生產,但採用台灣製的零件。另一知情人士說,此事仍需一段時間才能底定,預計商討階段將持續至2023年。

 

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一名代表指出,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的雄風二型和三型飛彈,皆為台灣在取得美國的技術之下所製造出來。不過,台灣從未與美國聯合生產武器,哪怕是彈藥或平台;此前,美國擔憂機密資訊外洩,因此對於聯合生產武器一事抱持疑慮。

 

美國國安會拒絕針對此事評論,發言人僅重申美國依循《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的指引,提供台灣必要的防衛武器,以維持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台灣國防部的發言人則稱,將向美國要求加快軍售交貨。

 

一般而言,從美國政府批准軍售案到交貨為止,需要數年至10年的時間;但據美國評估,中國可能在2027年之前就具備侵略台灣的能力,代表台灣時間不多了,急需強化防衛實力。

 

(延伸閱讀:華爾街日報:美軍遠不如外界想像強大 想打贏戰爭需更多錢

 

在俄烏戰爭之下,美國持續提供武器給烏克蘭,也導致美國難以光憑一己之力,滿足全球對武器的需求。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學者坎森(Mark Cancian)曾於9月中的報告指出,美國的「刺針」防空飛彈(Stingers)和「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庫存都有限。

 

今年5月台灣政府透露,原先預期在2026年3月之前分批拿到刺針飛彈,但交貨步調緩慢,政府也有打算改採購其他武器。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認為,美台聯合生產武器不僅有利於加速軍售交貨,也能促使台灣提高國防支出。他指出,台灣內部有一波反彈聲浪,不願大幅增加國防支出,因為如此一來錢是「往外」的;透過共同生產,就能至少讓一部分的投資留在台灣,讓地方的供應商受惠,「政治上也比較沒那麼難以推動國防支出提高」。

 

日經亞洲此報導發出之後,路透也跟進報導。路透引述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說法稱,美台聯合生產武器的討論才剛展開;現階段尚未確定哪些武器包含在計畫之內,但有可能著重於彈藥以及較有歷史的飛彈技術。

 

韓儒伯也指出,此事實現與否,仍需視武器廠商能否取得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的聯合生產許可。他警告,要將美國的重要技術提供給外國平台使用,美國國內可能會有反對聲浪。

關鍵字: 美國 中國 台海 軍售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