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近身肉搏 強弱已分

全家霖 2017年04月30日 07:00:00
川普就好像拳擊比賽中擅長近身戰的「左撇子(southpaw)拳手(infighter)」,緊緊靠近習近平,用既猛烈又變通靈活的組合拳施以攻擊。(湯森路透)

川普就好像拳擊比賽中擅長近身戰的「左撇子(southpaw)拳手(infighter)」,緊緊靠近習近平,用既猛烈又變通靈活的組合拳施以攻擊。(湯森路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4月6、7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同美國總統川普舉行中美元首會晤。這是美國新政府就職以來中美元首第一次高峰會,引起世界廣泛關注。這場兩國集團(G2)元首首次博弈舉世矚目,乃理所當然。

 

兩位強勢領導(strongman)的心理戰早在會晤之前就已成為國際社會熱議的焦點話題。作為一建制派,也是美國歷史上首位沒有任何參政、外交經驗的富豪總統,川普通過各種媒體向中國開砲,毫不掩飾對中國的強硬立場。

 

川普在兩國首腦會晤臨近之際,連日炮轟朝核問題、朝鮮試射導彈、中美貿易摩擦、南中國海等各項敏感問題,美國言論對此普遍的看法是擔憂多於期待。美媒擔心川普過早亮出對華底牌,將被經驗老道的習近平掌握主動權。對於川普口無遮攔式頻繁開砲,不按常理出牌的言行雖然令人感到陌生,但其以「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為基礎的立場是清晰的。川普就好像拳擊比賽中擅長近身戰的「左撇子(southpaw)拳手(infighter)」,緊緊靠近對手的身體,用既猛烈又變通靈活的組合拳攻擊對手。

 

而習近平國家主席在舉行中美首腦會晤之前,先行訪問芬蘭進行國是訪問。有分析認為,訪問芬蘭雖是預定的行程,但成果平平這一點是為了表明訪美之旅只不過也是一場常規的國是訪問而已。川普雖然連日炮轟,但中國一如既往地強調應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才是唯一有效途徑。

 

川習尷尬的兄弟情

 

中國雖然表面上泰然處之,但從內部來講,對於新上任的美國領導人和政府班底,中國也處於必須密切關注的境況。就這一點而言,很難說中國保持了平常心。加之,川普此前與安培晉三展開高爾夫外交,安排其下榻川普私宅不同,中國領導人下榻的是距離11公里之外的棕櫚灘海湖莊園。習近平大力推進高壓嚴打反腐行動,2015年就禁止公務員打高爾夫,自然不會同意與沈迷高爾夫的川普進行高爾夫外交。雙方改為不拘一格的散步,期間僅由翻譯陪同。

 

但強勢領導只是並肩散步嗎?更何況就在一輪輿論戰、心理戰剛剛結束後的首次交鋒之時,中方期待能夠在這場散步中尋找既有「格調」又「親密」的兩國關係,但據美國方面傳出的消息,雙方只是上演了一場尷尬的兄弟情(bromance)。截至正式走上拳擊擂台之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展現出的是「正統拳擊手(orthodox)」的面貌,通過靈活的步伐移動伺機出拳攻擊的傳統拳法「遠距離戰(out boxing)」。

 

首輪交鋒總會包含著些許緊張和期待。如果邀請方和受邀方互相積極配合,即刻會化為其樂融融的和諧氣氛。如果這場交鋒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前提假設,從受邀方的角度而言,這就不會是一場輕鬆的會晤。

 

「川習會」首輪交鋒(match)

 

「川習會」首輪交鋒就是這種設有諸般假設的會晤,氣氛尷尬,議題棘手。會晤之前就已打響有關朝核問題在內的韓半島局勢、人民幣匯率、貿易經商、市場經濟國地位、台灣問題以及南中國海主權等展開了激烈的暗戰。川普早在競選時,就曾無數次闡明「重建美國」與「美國優先」的立場,習近平也多次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川習」二人只是表達方式上有所不同,單從脈絡而言,「自身利益為主」和「零和博弈(zero sum)」為前提的立場則具有相同之處。

 

據悉,之所以定在豪華別墅海湖莊園進行中美首腦會晤,是出自川普的建議。川普提出希望營造如家的舒適氛圍。而雙方領導人進行晚宴之前,川普外孫也是川普女兒伊万卡的子女唱中國民謠、誦唐詩等也成為又一個熱議話題。如果說會晤前川普強硬炮轟是為了公然呈現美國「硬實力(hard power)」,川普家人秀則是為了博得中國人民好感而展現的「軟實力(soft power)」。總而言之,川普在「川習會」首輪交鋒當中自然地展現出軟硬結合的美國「巧實力(smart power)」。

 

然而,晚宴尚未結束就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川普對身旁的習近平說出空襲敘利亞一事,並在當天深夜向全世界宣布「巴沙爾用致命毒氣屠殺無辜男女和兒童,沒有一個上帝的小孩應當遭到如此的恐怖對待。」如果這是電視劇的反轉情節,觀眾們肯定吐槽編劇的胡編亂造。但對於川普當著習近平的面上演戲劇性變臉,媒體對此評價大致是「果然像川普」。而且媒體普遍認為空襲敘利亞對中美首腦會晤產生了決定性影響。

 

問題在於空襲敘利亞是否出自美國的預定軍事打擊計劃。自打川普入駐白宮以來,他的首要任務就是把歐巴馬從史書上抹掉。並從就任伊始,就以全盤推翻歐巴馬政策為川普政府的出發點。包括針對歐巴馬醫改政策(Obama Care)、移民政策下發的行政命令在內,對待朝鮮和敘利亞問題的解決方式亦不例外。在對外關係方面,全盤否定歐巴馬政府採取的「戰略忍耐(Strategic Patience)」政策,語出驚人地宣告「戰略忍耐」終結也是出於同樣的理由。歐巴馬從未採取的軍事打擊,對於川普而言相關的程序問題根本不在其考慮範圍之內。而且各界普遍認為空襲敘利亞的決定對打消「川普通俄」之嫌,對中朝兩國發出嚴厲警告方面起到了效果。

 

一山不容二虎

 

中國有句古話,「一山不容二虎」。 2013年6月,中美兩國政府換屆以來,習近平與歐巴馬舉行兩國首腦的第一次會晤時,就曾提出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一直以來,美國對中國提出的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要求採取的是模糊的態度,但此番空襲敘利亞的軍事打擊之後,該話題將在短時期內不會出現在兩國關係的話題當中。因為雖然中國一直標榜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但在維護「人權」、「民主」、「自由」等國際關係準則(norm)層面,未能發揮如同美國的主導作用。海湖莊園的首次交鋒,其主動權天秤早在開始階段就已倒向美國。

 

中美兩國首腦長達7個小時的會晤也未能達成一項共同聲明,只是進一步明確了各自立場。也許是對中美強勢領導的首次交鋒期待值過高,總覺得準備元首會晤的時間較短這種理由有些過於牽強。那麼,其中的責任在於川普政府嗎?因其就任後尚未完成內閣班底的搭建?還是在於習近平呢?因其忙於準備「一帶一路」峰會和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元首會晤的結果按常例是通過記者發布會宣布,中美亦不例外。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以後,2013年6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與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元首會晤;2014年11月,歐巴馬訪華在京舉行元首會晤;2015年9月,習近平在華盛頓與歐巴馬會晤等,無一例外都是會後共同會見記者。

 

以國際會議為契機舉行的非正式會晤通常會省略會見記者的環節,像這種兩天一夜的正式會晤如此結束實屬罕見。會晤結束後,美國國務卿提勒森對記者表示,兩位領導人的首次會晤取得成功。但比起兩位首腦親自會見記者或通過共同聲明發表,由國務卿發表簡報還是略顯有失規格。

 

 

美國的次級抵制

 

自川普政府上台以後,中美兩國圍繞「一個中國」原則、南中國海問題、中國不正當貿易行為及匯率操縱國、朝核問題展開了激烈的暗戰。但目前看來,這些問題在元首會晤期間仍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只是從達成「百日計劃」和「全面經濟對話」方面,可以說此次會晤暫時避免了兩國破裂。但其結果仍舊難以推斷,有待時日觀望。

 

實際上,元首會晤之前,美國議會相繼通過了次級抵制(Secondary boycott)在內的對朝制裁現代化法案、朝鮮重新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的法案和譴責朝鮮開發洲際彈道導彈(ICBM)的決議案,進一步加大了對朝制裁力度。與此同時,川普放言「如果中國不對朝鮮施壓,美國將單方面對朝鮮採取行動」等,藉此對華施壓。為此,曾對通過此次元首會晤來解決朝核問題並對薩德報復達成解決方法抱有期待。美國此番獨斷展開空襲敘利亞的軍事打擊也在暗示美國能夠對朝先發制人。然而,川普僅僅是通過強調美韓同盟來間接地指出中國採取薩德報復的不正當性,這一點令人遺憾。

 

習近平的立場是中國嚴格履行聯合國對朝制裁案,而美國的次級抵制存在侵犯中國主權的可能性,而且重申了過度的對朝制裁不僅加劇韓半島緊張的軍事局勢,對解決問題更是無益的立場。凍結核計劃及韓美中斷軍事演習、朝鮮無核化與美朝簽訂和平協定是其內容。中國認為過度的對朝制裁引發的金正恩體制危機將令韓半島政局更加動盪,並可能招致朝鮮反抗,削弱中國對朝影響力。

 

然而,韓半島目前的局勢發展對中國不利。應關注朝鮮在中美元首會晤前後發射彈道導彈,以及目前所處的特殊時間點。金日成誕辰日(4月15日)和朝鮮先軍政治的主角,即朝鮮人民軍建軍日(4月25日)都在4月。朝鮮在過去也曾在4月前後採取挑釁行為。加之,朝鮮宣傳已做好第六次核試驗及遠程導彈的試射準備。美國對朝施壓的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大。首先,美國將韓國和日本一道實行更強硬的單方面對朝制裁案;其次,試圖通過對華採取次級抵制來加強經濟施壓,並考慮是否要在駐韓美軍重新部署戰術核武。美國好像還在考慮最後的選擇,即先發制人或刺殺金正恩(斬首作戰)。

 

一巴掌 一塊糖

 

但能否實際採取次級抵制及軍事打擊仍存有疑問。即便採取第二方案(次級抵制),因與朝交易的中國企業和銀行只是少數,對華經濟施壓的作用很可能並不顯著。正因如此,美國試圖從手段與目標兩個角度來解決朝鮮問題。同時向中朝兩國施壓,但其類型和方式則各不相同。如果說對中朝施壓是「一巴掌」,減輕對華經濟施壓則是塊「糖」。

 

有趣的是,中國最近採取的對朝舉措極為機敏,其採取的措施強度和範圍也實屬罕見。中國暫停了飛往朝鮮的航班、退回從朝鮮進口的煤炭、還提出關閉對朝輸油管。這與中國以往採取的態度截然不同。前文曾將川普比喻為「左撇子近距離拳擊手」,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其言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呈現出直擊要點(做出響應美國的姿態)、迅速行動(機敏的對朝制裁)、不求打壓力度(應對美國經濟施壓的強硬程度)、更求技術(各種對朝制裁方案)的經濟策略。遠距離拳擊需要更加機智聰慧的頭腦,而中國眼下對朝制裁上呈現出來的是猶如計算高次方程的呆板態度。當然,目前尚且難斷朝鮮是否受到了制裁的打擊。

 

但可以肯定的是,為解決問題而採取的方式與以往迥然不同。

 

進一步聚焦中國對朝政策的變化。

 

美國川普行政部高層相繼提出對朝先發制人的可能性,並隨著美國戰略資產聚集東北亞地區,進一步擴大了「4月危機論」。日本有媒體甚至發表正在探討在韓日籍人員避難方案的消息。華語媒體對韓半島局勢也採用了「一觸即發」這種描述。網上的情況更甚一籌。一言以蔽之,全都是毫無根據的傳聞。

 

韓半島惡性循環過程

 

對朝先發制人毫無疑問是川普行政部手中的選擇之一。從概率而言,在歷屆美國行政部當中,川普政府的確是最有可能採取該措施的政府。但是,軍事作戰必須有明確的目標,並做好軍事打擊後的應對準備。從目前的情況而言,對朝先發制人無論從目標,還是應對準備而言,都模棱兩可。雖無法確定「沒有」先發制人的可能性,也無需做到「沒必要」先發制人,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尚且處於外交領域的施壓階段。中國對朝政策的態度變化也能夠旁證這一點。

 

早在20多年前,就曾上演過韓半島局勢危機達到最高點時,朝美進入對話協商模式(朝鮮聲稱「通美封南」)的經歷。目前應該關注重演這一幕的可能性。美國雖然希望實現韓半島無核化,但也曾公開表示沒有打算令朝鮮政權更迭之計劃(regime change),並明確提出與朝對話的前提是朝鮮全面中斷所有武器的開發與試驗活動。中國表現出的態度是同意美國的這一立場。這表明,中美兩國就朝鮮「凍結核」達成一定的共識,而非是「棄核」。

 

目前尚難判斷其真偽,但變化速度日益加快。自90年代初起開始的朝核危機,一直在反復上演「朝鮮宣布協議作廢→發起核試挑釁、試射導彈挑釁→韓半島局勢越發緊張→協商及妥協→援助及補償」的惡性循環過程。這是因為中美兩國並未從解決問題的根本出發,而是以政權短期需求及地緣政治利益為出發點。這種惡性循環反復上演,東北亞地區的權利結構將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局面,並最終迎來崩潰瓦解。

 

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加強並嚴格履行聯合國對朝制裁案。中國因朝核問題而遭受的損失也不小,且中國強調的核心利益離不開「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主題。近期,中國開始關注因朝鮮問題而導致各類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急劇上升的現象。關鍵在於這種認識的變化不應停留在暫時性思維,而應持續下去。中國不應忘記對朝態度的變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前提條件。

 

【熱門影片推薦】

●旅館貼心配備 免費手機進駐100萬間客房

●川普推新稅制 遭譏量身訂做

 

※作者為韓國湖西大學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