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人鼻胃管3迷思 醫師朱為民:歐美9成病人不選擇插管餵食

上報快訊 2017年05月03日 17:50:00
日前瓊瑤與其先生平鑫濤的子女,因「是否要給平鑫濤插鼻胃管」發生意見分歧、公然決裂,但同時也掀起各界對於安寧照顧的討論。就此長期關注安寧醫療議題的醫師朱為民表示,國人對於插胃鼻管的必要性有三點迷思。(資料照片)

日前瓊瑤與其先生平鑫濤的子女,因「是否要給平鑫濤插鼻胃管」發生意見分歧、公然決裂,但同時也掀起各界對於安寧照顧的討論。就此長期關注安寧醫療議題的醫師朱為民表示,國人對於插胃鼻管的必要性有三點迷思。(資料照片)

知名小說家瓊瑤的先生平鑫濤長年臥床,日前瓊瑤與平鑫濤的子女因「是否插鼻胃管」雙分發生意見分歧,公然決裂,但同時也掀起各界對於安寧照顧的討論。

 

就此,任職於台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的醫師朱為民長期以來關注台灣高齡化及善終議題。他曾於2016年撰文指出,台灣幾乎有9成的無法進食的病患都會被放上鼻胃管,反觀歐美,則是有接近9成的病人都不會選擇鼻胃管。而之所以有這樣的差別,在於國人普遍具有以下迷思。

 

迷思一、因為營養不好,沒有體力,病才不會好

 

朱為民表示,這是家屬考量使用胃鼻管時非常常見的觀念,然而,對於末期病人而言,他們體力的衰弱往往都來自於本身的疾病逐漸惡化,如癌症、糖尿病、腎衰竭等等。再多的營養進去,其實身體也無法吸收。甚至反而太多營養和水分會造成身體多餘的負擔,產生全身水腫、腹水等等,使得病患更不舒服。

 

迷思二、沒有放鼻胃管,病人會因為沒有進食提早走掉

 

朱為民說,「有沒有放置鼻胃管和生命的長短其實沒有必然的關係」,他強調這論點已被國外研究證實,因此呼籲我們應該更注重的是病人自己的選擇和生活的品質。

 

迷思三、鼻胃管是除了經口進食以外最好的營養給予方式

 

朱為民指出,還有另一種更不會讓病患感到不舒服的方式:胃造口,也是在胃部置放一條管子直接灌食,這個方式不僅會比較舒適,同時在照顧上也比較方便,但是因為一般民眾仍覺得這樣的方法比較具侵入性,所以通常抱持著排斥的態度。

 

朱為民文末替鼻胃管的醫療功能緩頰,強調鼻胃管「依然是一個很棒的發明」,因為它可讓暫時無法由口進食的病人(如外科病人)能夠短暫地借助管子持續得到營養。畢竟,由腸胃道吸收營養,依然是比較優先的選擇,遺憾的是它時常遭到濫用。(李先泰/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瓊瑤事件的發省:用液態營養品維持的生命 有何意義

●平鑫濤子發千字文給瓊瑤阿姨 「父親只是失智」把他還給我

 

【熱門影片推薦】

●俄羅斯飛機高空遇強亂流 27名乘客受傷

●換湯不換藥 法國選民諷勒潘騙選票

●警方催淚瓦斯驅散 土耳其勞動節遊行逮捕200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