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說「和番」 我才發現自己固執的無意識偏見

蔡嘉凌 2023年05月13日 07:00:00
「烯環鈉」是個「化學式諧音字的罵人詞」,它的創作就是基於消遣某個族群,與「N字」(Nigger)的爭議性質無異。(取自每天來點布農語啊!mapasnava Bunun saikin/IG @tayalhuluitaal)

「烯環鈉」是個「化學式諧音字的罵人詞」,它的創作就是基於消遣某個族群,與「N字」(Nigger)的爭議性質無異。(取自每天來點布農語啊!mapasnava Bunun saikin/IG @tayalhuluitaal)

面對「烯環鈉」的歧視 沒有自主與尊重的空間

 

在網路時代,要實現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名言:「在未來,每個人都會聞名於世15分鐘。」比任何時代更為容易,但同時,也會有更多非正面的出名例子,「烯環鈉」就是一例。台中一中學生的攤位構想「烯環鈉」,來自三年前就出現的網路迷因,其實已經有人提醒那是歧視言論,不能接受,但顯然地,台中一中的學生和三年多前的一些人是同溫層,都認為有趣好笑,才會拿去套用。只是,當時同學們沒想過那個諧音化學式會傷人嗎?

 

至今還記得,大一新生開學時,有同班同學,也有學長學姊,問我是不是原住民。原因很簡單,我是花蓮人,皮膚黑,眼睛大,讓他們覺得我是原住民。老實說,當時的我,有一些許不開心,急急忙忙地說:「不是!」從國小到高中,班上都有幾位原住民同學,高中時,我還特別喜歡看著那些眼睛深邃的原住民同學說話,覺得她們真美,甚至羨慕。那麼,當大學同學、學長姐們從外貌猜測我也許是原住民時,理應開心的我,為什麼覺得不舒服,甚至趕快劃清界線般地否認?

 

顯然地,過往看到、聽到對原住民的偏見言行,早已不知不覺地進入我的下意識,直覺認為同學、學長姊的詢問是帶有貶低之意。所以,我的否認,更像是在否定我的花蓮同學朋友們,但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認知有這種不協調,會傷人,這與教育對我發生了作用但還未成功有關,也就是,所見到的(美善)和所學到的(要尊重差異,平等待人),還未戰勝固執的無意識偏見…直到,自己被另一個無意識偏見刺了一下。

 

結婚後,一次大學同學聚會,一位好友說,嘉凌「和番」了。果然是歷史系的同班同學,用「和番」形容我的異國婚姻,只是,「和番」在歷史印象和普遍的認知裡,並不怎麼正面,而「番」,雖有「外國」之意,但通常的意象與使用,是形容野蠻,所以,即使好同學真的無惡意,是輕鬆的玩笑,我竟只能想到自己心愛的先生被比為「番」,無法轉念到自己被喻為「公主」而覺得有趣。不過,因大家正開開心心吃吃喝喝著,我就硬把「和番」一詞吞下,卻如刺哽在喉裡。

 

2007年,美國的民權組織「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 ,NAACP)在底特律(Detroit)舉行了一場虛擬的葬禮,他們要埋葬「黑鬼」(Nigger)這個字。

 

Nigger,源自拉丁語 niger,意思是「閃亮的黑色」,但隨著Nigger成為奴隸的代稱,美麗的原意就褪逝了,而有了人類重新賦予的貶抑之意。隨著民權運動的努力,有色人種(People of Color)、黑人(black)、非裔美國人(African Americans)等替代稱呼詞相繼出現,連葬禮都舉行過了,Nigger就是沒在美國社會消失,仍有人使用著,包括黑人自己,於是,每回有人提議應該禁用「N字」(N-word),也會有人表示,黑人自己都用,為什麼不可以使用?討論爭議多年後,2011年再版的《哈克歷險記》(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出版社編輯無懼會被扣上言論審查的帽子,刪了書裡所有的「N字」。

 

《哈克歷險記》的作者,就是寫《湯姆歷險記》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的馬克‧吐溫 (Mark Twain)。其實,許多人更喜歡《哈克歷險記》,認為它是會讓美國社會困擾的經典文學。馬克‧吐溫不只在這本書談了種族議題,還用了219次「N字」,一些人因此稱他是種族主義者。不過,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節目訪問的非裔作家大衛.布拉德利(David Bradley)並不這麼認為,他不只喜歡《哈克歷險記》,還認為這是美國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他表示,出版社以奴隸(slave)來取代「N字」,迴避了現實情況,《哈克歷險記》就不是《哈克歷險記》了,搞砸了孩子對奴隸制度的認識。

 

布拉德利進一步解釋,「N字」的本身是無害的,是使用它的方式有害,和說它的人是有害的。奴隸是一種狀況,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奴隸,任何人都不該為此感到羞恥,但黑鬼與恥辱有關,黑鬼與稱呼某人為什麼有關,黑鬼是讓奴隸制度成為可能的原因,所以,以奴隸替代黑鬼就失去一種實際的情況。

 

那麼,回頭來看看「烯環鈉」,這是個「化學式諧音字的罵人詞」,它的創作就是基於消遣某個族群,與「N字」的爭議性質無異。台中一中學生借用來再創作,文宣上「芒番了」、「番山越嶺百花香」、「鬆餅沒有馬告」、「彩虹橋」、「出草的味道」,其實淡淡地說著電影《賽德克巴萊》的故事,但同學們卻配上「烯環鈉」,為什麼?除了吸睛,它能讓人欣賞地會心一笑嗎?或者,能夠像《哈克歷險記》給人反思的衝擊嗎?還是,能讓人懷著不安去學習歧視帶給人們的傷痛嗎?如果都不能,一個沒有價值的「化學式諧音字的罵人詞」,不是比「N字」更該被審查或埋葬嗎?然而,面對歧視,學校的師長卻談起自主與尊重,為提醒和勸阻同學們不成,給了理由。

 

幸好,堅持不接受提醒的學生,反被自認有趣的「化學式諧音字的罵人詞」用力刺了一下,不然,看看過去與現在,哪個不受阻攔的大小歧視,不是有更多人追隨,就是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或悲劇呢?!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現居紐約。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