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布將對半導體及其他電子產品製造所需的鎵、鍺等稀有金屬,實施出口管制。(美聯社)
中國6日宣布,自8月起將管制廣泛用於科技產品的稀有金屬鎵與鍺出口,並暗示出口管制可能進一步擴大至各種稀土金屬。各國對此強烈反彈,美國表示堅決反對這項出口管制,將與夥伴及盟友合作解決這項問題。德國則坦言,北京此舉應在報復美國,將積極尋找替代來源。
路透社報導,針對中國管制稀有金屬鎵與鍺出口的舉措,美國商務部發言人6日以電子郵件聲明指出,中方這些動作「凸顯分散供應鏈的重要性」,美國將與盟友及夥伴接洽,以解決這項問題,並且建立深具彈性的關鍵供應鏈。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也對此管制表達關切,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則說,對於鋰等金屬材料的任何擴大管制都會「產生問題」。
總部位於荷蘭的跨國礦物及金屬生產商「Nyrstar」則表示,已考慮在澳洲、歐洲和美國進行鍺和鎵的開採計畫,以緩解中國限制所造成的短缺問題。瑞典愛立信(Ericsson)也稱,他們始終致力讓供應鏈多元化,下一步也將分析中國限制出口鎵、鍺帶來的影響。
對此,德國經濟部政務次長布蘭特納(Franziska Brantner)5日也表示,德國正在評估中國這項管制令可能造成的影響,目前要做出判斷還太早。不過她也強調:「德國必須採取的重要步驟是分散供應鏈來源,更有效率地使用原料,加強回收及替代措施,並提高在歐洲採礦及提煉的能力。」
另外,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駐布魯塞爾代表昆澤(Holger Kunze)也坦言,中國這項舉動應是在報復美國的限制科技出口政策;不過,這也直接影響歐洲需要的關鍵原料。昆澤呼籲,政府與業界應將焦點集中在開發新市場及新供應商。
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最近聯合發布公告,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決定自8月1日起,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未經許可,不得出口。鎵和鍺廣泛用於半導體、電動車及高科技產業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