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柯文哲的「新政治」難道就是太監文化

李濠仲 2023年07月11日 07:00:00
柯文哲忽而罵政敵是狗,忽而諷刺前市府同仁是太監,他的「新政治」早已證明相當不堪。(資料照片/攝影:楊約翰)

柯文哲忽而罵政敵是狗,忽而諷刺前市府同仁是太監,他的「新政治」早已證明相當不堪。(資料照片/攝影:楊約翰)

2020年美國大選最後階段,正在競選連任的川普因為Covid-19影響,臨時取消了原本在北卡州和佛州的兩場戶外造勢,幕僚緊急尋找替代方案,最後改在白宮玫瑰園草坪進行,規模且縮減到僅由川普發表「競選演說」。但這其實是個遊走模糊地帶的權宜之計。

 

白宮是美國總統的官邸和主要辦公場所,位於西廂辦公室外的玫瑰園,則經常用來舉行官方記者會。川普當時在玫瑰園的演講很明顯並不屬於「總統演說」,而是「競選演說」,所以當然是政治活動,而不是政府活動,但因為川普是現任總統,法律上並沒有規範總統在白宮能不能說什麼。只是,他以「總統候選人」身分在白宮玫瑰園直接批評他的競爭對手拜登,確實是開了玫瑰園「不做政黨活動」的先例。

 

此外,總統發表演講必然牽涉到現場燈光、音響和場地布置,依照《哈奇法案》(Hatch Act),白宮的聯邦雇員當然不能涉入。《哈奇法案》主要為確保聯邦雇員能中立行事,尤其個人職務晉升,必須基於平時工作績效,而非總統派別的施惠和壓力。白宮律師還特別為此向白宮的工作人員說明活動期間,他們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活動從頭到尾也是由川普的競選團隊負責,所有花費再從競選經費支出,而非納稅人買單。

 

當時拜登民調不只已追上川普,還倒領先5個百分點左右,確實很有可能成為白宮新主人,川普公然模糊總統對玫瑰園的使用方式,難道可以說白宮以《哈奇法案》限制聯邦雇員不得籌辦他的演講安排,是「世態炎涼」?

 

日前,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自承他的「演唱會」原本打算租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無奈「世態炎涼」遭拒絕,意思是北流是他市長任內的政績,如今卸任了要使用卻不行。若以當年川普玫瑰園演說為例,柯文哲果然比經常衝擊文官體制的川普更糟糕數倍。一來,柯文哲非現任市長,他所謂的演唱會又是明顯競選活動,北流根本沒有半點提供柯文哲選舉造勢使用的合理性,他卻以世態炎涼解釋,一個心中不存在任何「《哈奇法案》觀念」的總統參選人,竟然夸夸其言新政治?

 

柯文哲拿世態炎涼回應自己被北流拒絕,已讓人對「柯式新政」不敢恭維,他下一句再稱「通常這種事件,太監就解決掉,不會到皇上那裡。」則他的治國之道,恐怕不只是封建而已。

 

無庸置疑,太監是中國宮廷政治最不堪的一段,是年輕男子為了達成宮廷裡的階級流動,被迫接受最殘忍的去勢,從此不只生育能力被消除,還直接讓自己成為契約奴役生活的俘虜,在西方語彙裡,曾稱中國太監是「不自然的男人」(Unnatural Men),一來指的是他們生理上的不自然,二來是因為這些人經常為了攀附權力,必須以個人身心痛苦和犧牲為代價。

 

古代一名男子會入宮成為太監,原因無非強迫(父母主動將孩子獻給朝廷)、貧困(為了謀生)、懲罰(漢武帝曾以閹割作為死刑減刑替代)和貪圖安逸(欽羨宮廷的優渥生活)。19世紀,英國翻譯學家斯坦特(George Carter Stent)在任職英國駐中使館期間,曾寫有《中國太監》一書,書中他如此描述他所認識的太監:閹割可能會讓太監顯得蒼老(比同年齡者)很多,而且也會改變性格,他們很容易受到極端情緒影響,包括無法控制的憤怒…

 

試問,北流不將場地租借給柯文哲辦「演唱會」,其中任何一位工作人員,哪一個會像是「太監」?柯文哲的說法,完全已不是在譏諷蔣萬安如同皇帝,而是在嘲諷任職於北流的工作人員是「太監」,認為拒絕借場地給他,不是因為奉公守法,是揣摩上意。1924年11月5日,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自1912年革命以來所居住的紫禁城,中國宦官制度也從此隨之走入歷史。超過一百餘年後,台灣前首都市長在競選總統的當下,忽而罵政敵是狗,忽而提前封官友人,忽而又諷刺前市府同仁是太監,他的新政治早已證明相當不堪,「太監文化」更恐怕才是他所謂的新政治內涵。

 

※作者為《上報》主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