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肺炎疫情「大年」料11月達到高峰 抗生素疫苗全無效

洪毅 2023年10月23日 10:40:00
中國今年是肺炎黴漿菌感染症高峰年,此疾病抗生素無法對付。圖為9月北京出遊民眾。(資料照片/美聯社)

中國今年是肺炎黴漿菌感染症高峰年,此疾病抗生素無法對付。圖為9月北京出遊民眾。(資料照片/美聯社)

今年夏末以來,中國的「肺炎黴漿菌感染症」(Mycoplasma pneumonia,中國稱肺炎支原體感染)疫情持續延燒,預估11月會達到高峰,此細菌感染的疾病對兒童的威脅較大,多數來自社區傳染,儘管重症比率較低,但是症狀持續時間較長,且絕大多數抗生素對其束手無策。

 

央視報導,中國多地醫院出現較多肺炎黴漿菌感染症患者,以兒童為主,北京每年8月至12月是肺炎黴漿菌感染症的高發期,一般在每年11月左右達到高峰。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如果出現發熱伴有劇烈咳嗽,應及時就診盡快查明病因,切忌自行盲目用藥。

 

網易新聞報導,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師徐靈敏近日撰文指出,從本月初大批發燒、咳嗽的兒童就診來看,今年應當是肺炎黴漿菌感染症的「大年」,若兒童有這些典型症狀,應優先考慮是染上此疾病。專文批出,肺炎黴漿菌感染症的患病時間較長,其中一個案例是杭州一名7歲兒童10天前開始發燒,最高達40℃,服用退燒藥仍無效果,轉往當地醫院吊點滴治療,幾天後,開始出現咳嗽症狀,醫院檢測認為是肺炎,但點滴治療後,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咳嗽帶痰還更加嚴重,轉往大醫院檢測確定是肺炎黴漿菌感染,經過9天的治療才康復出院。

 

 

據我衛福部疾管署資料,肺炎黴漿菌感染症每3年至7年會有一波大流行,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以夏天及初秋最常見,各年齡層都可能感染,不過以年輕人及兒童風險更大。最常見的疾病型態為支氣管炎,常見症狀有喉嚨痛、倦怠、發燒及長達數周甚至數月的咳嗽,少數病人會有嚴重肺炎、氣喘發作、腦炎、溶血性貧血、腎功能異常等嚴重併發症。大多數抗生素包括青黴素(又稱盤尼西林)及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等都無法抵抗此病菌,也沒有疫苗可預防,通常症狀較輕微但持續較久,所以又被稱為「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

 

肺炎黴漿菌感染症的預防與其他呼吸道症狀無異,包括有以咳嗽為主的症狀時應戴口罩,以及勤洗手等。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