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家】「我主張專法但這不是歧視」 民法學界8月首度為同婚修法大論劍

黃驛淵 2017年06月08日 21:00:00
同婚釋憲後,《民法》學界首度針對同婚修法召開論辯大會!這場由台灣家事法學會主辦的研討會預定8月19日登場,屆時將邀請釋憲案鑑定人陳惠馨與鄧學仁擔任會議引言人,專法派與《民法》派將各自攻防。(翻攝自鄧學仁臉書、淡江大學網站)

同婚釋憲後,《民法》學界首度針對同婚修法召開論辯大會!這場由台灣家事法學會主辦的研討會預定8月19日登場,屆時將邀請釋憲案鑑定人陳惠馨與鄧學仁擔任會議引言人,專法派與《民法》派將各自攻防。(翻攝自鄧學仁臉書、淡江大學網站)

大法官宣告禁止同性婚姻違憲,不只行政、立法部門關注修法,這波討論也延燒至國內《民法》學界。據透露,由國內《民法》學者組成的「台灣家事法學會」,原打算在5月24日同婚釋憲前公開發表聲明,闡述對同婚的立場;未料,學者意見分歧,最後在身分法學大老、台灣家事法學會理事長郭振恭建議下,決定暫不發聲明,而是改在8月中旬舉辦一場全國研討會。這也是同婚釋憲後,國內《民法》學者首度針對同婚修法的論辯大會。

 

這場由台灣家事法學會主辦的研討會預定8月19日登場。值得關注的是,研討會將邀國內知名《民法》學者、也是這次同婚釋憲案鑑定人的陳惠馨與鄧學仁,擔任會議引言人。由於當天受邀的主要都會是國內專攻《民法》親屬法的學者,預料這場研討會可能成為行政部門修法方向的重要參考。

 

關於同婚修法,國內民法學者各有不同主張。以兩位受邀擔任這次同婚釋憲鑑定人的陳惠馨與鄧學仁為例,對於要用《民法》或另立專法保障同性婚姻,看法並不一致。

 

鄧學仁:生、養子女牽涉廣,專法較合適!

 

「沒理由讓他們進入球場卻不能打球!」主張專法保障同婚的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教授鄧學仁接受《上報》採訪說,同性伴侶除了應有結婚權,也應一併享有組成家庭、收養子女的權利,這些不能被剝奪,因為「同性戀收養子女,不必然會比異性戀還差」,但立法技術容或有討論空間。

 

他說,自己是「子女最佳利益派」,因此,雖然他主張專法處理同婚較合適,但最後若比照法國模式,直接在《民法》內修改,讓同婚、異性婚採並列方式處理,他也沒有太大意見;至於婚權以外的同性伴侶生、養子女部分,因牽涉婚生推定、人工生殖、代理孕母等,實務上的確會與異性戀婚姻有些不同,因此他認為立專法處理會較合適。

 

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教授鄧學仁說自己是「子女最佳利益派」,他認為婚權以外的同性伴侶生、養子女部分,因牽涉婚生推定、代理孕母等,實務上與異性戀婚姻有些不同,因此主張專法。(攝影:李隆揆)

 

鄧學仁也強調,《民法》從未講過婚姻只限「一夫一妻」,因此,「同婚沒有合不合法的問題,只有法制化的問題」;但立法技術是專業,須衡量同婚與異性婚是否有差異而有不同設計,不該把主張專法的人都貼上「隔離即歧視」標籤,否則像立委尤美女版的《民法》排除婚生推定、立委蔡易餘版的民法「專章」,不也是區隔跟差別待遇?而釋憲對同婚及異性婚都是贏家,兩者都肯定家庭價值,因此不該彼此對立,或想除之而後快。

 

陳惠馨:專法破壞現行婚姻制度,能用民法就用民法

 

同樣身為研討會引言人,政大法律系教授陳惠馨則主張,「若《民法》可以處理同性婚姻,就用《民法》來處理」,並認為「同性伴侶法」等專法形式反而會破壞現行婚姻制度。

 

陳惠馨在同婚釋憲言詞辯論庭上便以鑑定人身分表示,婚姻雙方當事人的婚姻問題,一定要在《民法》處理,除非是「額外的」再用專法處理。什麼時候可用專法處理呢?她舉例,同婚釋憲或修法後,即便同志可依法結婚,但在生活或其他層面需要其他協助或支持,這時候就可用專法處理。

 

政大法律系教授陳惠馨主張用《民法》保障同性婚姻,不過若同性伴侶在生活或其他層面需要其他協助,也可用專法處理。(湯森路透)

 

對於修法,釋憲案聲請人祁家威委任律師、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理事長許秀雯則認為,即便同、異性婚有少數法條的文字敘述會有差異,但也可直接就在《民法》中處理,否則立專法把民法有關配偶的權利義務統統拉出去,全盤準用或重抄一遍,這樣不是很可笑嗎?她也質疑,這類立法體例混亂的專法,又真能符合釋憲所揭示的平等保護原則嗎?

 

【延伸閱讀】

●拒讓「不能人道、通姦」阻撓修法 祁家威律師將提案要陳美伶報告

●孩子最佳利益誰說了算? 同婚派掀「婚生推定」論戰

我的德國同婚日記

 

【熱門影片推薦】

●「投票反對保守黨」 塗鴉藝術家班克西贈畫涉收賄?

北韓不甩國際制裁 一個月內試射飛彈4次​

養出百公斤肥豬 女主人被控虐待動物

​●「投票反對保守黨」 塗鴉藝術家班克西贈畫涉收賄?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