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壓境 香港如何保住經濟自主

黃冠能 2017年06月30日 07:00:00
中資在香港之急速擴張,正在排擠本地資本以至不同國際資本。(湯森路透)

中資在香港之急速擴張,正在排擠本地資本以至不同國際資本。(湯森路透)

香港主權移交20年在即,最近國際媒體再次將焦點放於香港的變化。中國天朝主義壓制香港的政治自由,當然是媒體的普遍標題,但經濟上中國因素在香港的擴張,也是另一個焦點。

 

眾所周知,中資在香港大舉買商廈、買地皮、買單位,需求之大,出手之闊綽,令香港的房地產成交價屢創新高。香港樓價之貴,已經世界第一,國際媒體甚至以監倉、電動房車大小等,與香港新發售之單位比較。香港人因買不起樓而受苦之外,另一批受苦的是駐港的外國企業和被外派來港的員工。高昂的樓價和租金增加外國企業駐港的成本,為節省開支,外派員工在港的住宿亦越來越小,衣、食、行等日常開支亦因租金帶動通脹而在上升。香港是各全球城市中,外派員生活最昂貴的城市。這使得打算在港設置辦公室甚或地區總部的跨國公司卻步,已經在港的公司也思考是否搬往新加坡。與此同時,中資因部署從香港「走出去」而在港設「境外」總部。

 

中資大舉在香港集資也成為焦點,除了因為個別中資上市股價大起大落,甚至傳出醜聞,更重要的是,它們不但佔去新來港上市公司的大部分,連替這些公司上市的金融機構都是中資。《澎博》月初就報導,本港今年頭五個月的新股上市保薦人75%是中資金融機構,與1997年全為外資或港資金融機構相比差距甚大。在這背境下,跨國金融機構甚至不再聘請英美銀行中層人員,而多聘請懂得普通話的華裔人員(包括本地大學畢業生)。在港金融機構的國際性正在減弱。

 

香港作為全球城市,不易對任何資本之進入施加限制。但中資在香港之急速擴張,正在排擠本地資本以至不同國際資本。這種趨勢削弱香港作為全球資本集散地之傳統角色,令香港從國際金融中心倒退為中國金融中心,原有地位被新加坡取代;這種趨勢更會進一步侵蝕香港之經濟自主,令香港的自治之路更加荊棘滿途。

 

在主權移交20年,對香港前途之思考,需要放置在更廣闊的全球政治經濟脈絡之中。

 

※作者為《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本文章原刊於《蘋果日報(香港)》評論版,特別鳴謝作者及《蘋果日報(香港)》授權轉載。

關鍵字: 香港 回歸 中資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