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電次數 10 年減少 7 成!台電副總蔡志孟:全台加速興建燃氣機組、持續強化電網韌性

邱家琳 2024年05月23日 10:00:00
台電副總經理暨發言人蔡志孟出席「台灣 UP 沉浸式數位高峰論壇」。(取自上報逍遙遊 YouTube)

台電副總經理暨發言人蔡志孟出席「台灣 UP 沉浸式數位高峰論壇」。(取自上報逍遙遊 YouTube)

隨著夏季來臨,台灣的電力究竟夠不夠用,再次成為熱門話題。《上報》於 5 月 7 日舉辦「台灣 UP 沉浸式數位高峰論壇」,台電副總經理暨發言人蔡志孟受邀出席,他表示,2024 年上線機組共有 443 萬瓩,除役機組共 315 萬瓩,今年多了 130 萬瓩,電力沒有減少,反而是增加的。

 

 

蔡志孟也提到,全台將加速興建燃氣機組,包含協和更新計畫、大潭增建計畫、通霄二期更新計畫、台中新建計畫、台中二期新建計畫、興達更新計畫、大林更新計畫。到了 2030 年預估用電成長約 700 萬瓩,而新增機組扣除除役機組淨增加 910 萬瓩,再加上綠能新增超過 3000 萬瓩,可確保穩定供電。

 

除了發電端是否足夠外,也要留意負載型態的轉變。根據台電資料顯示,台灣從早上 7 點開始,負載急遽往上爬升,在下午 2 點到 3 點達到日間尖峰,到了晚上,負載逐漸下降;但由於太陽光電發電量逐年增加,日尖峰淨負載變低,用電的尖峰負載轉移至夜間,夜間尖峰約從晚上 6 點到 9 點,只要能應付夜間尖峰的負載,供電就相對穩定。

 

蔡志孟說明,由於太陽光電持續增長,水力發電只需要集中於夜尖峰供電,當發電時段縮短,效率就變得更高。台灣有兩條水力資源豐富的河流,大甲溪流域從德基水庫到石岡壩,至少有 5 個攔壩,1 滴水可發 5 次電;另一個是位在南投日月潭、東南亞最大的抽蓄水力發電廠,10 部機組,約可產生 260 萬瓩電力。

 

負載型態的轉變。(台電提供)

 

 

強化電網韌性計畫 10 年投入 5645 億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再生能源併網量不斷增加,電廠與電網也改變以往的規劃。過去,著重效率,電廠集中且大型化,電網以 3 條主幹線南北融通,龍潭、中寮、龍崎等三大超高變壓所為樞紐節點,但未來著重分散,電廠以燃氣電廠橋接淨零,電網則以區域韌性、全國融通雙軌並進。

 

「如何讓電力順利送到每個用戶手上,最關鍵的是輸電網路必須健全。」蔡志孟表示,403 花蓮大地震與 921 大地震的芮氏規模同樣大於 7,但發生地點不一樣,在 921 大地震中,部份變電所被震垮、輸電線路斷掉,導致中部、北部用戶分區輪流限電將近 3 週,因此在 921 大地震的教訓後,台電持續加強電網韌性、強化整體電力設備耐震力。

 

電廠與電網改變以往的規劃。(台電提供)

 

蔡志孟也提到,根據全國配電事故停電件數資料顯示,2012 年停電 21019 次,逐年慢慢往下降,到了 2023 年為 6133 次,在 10 年之間,停電次數減少了 7 成。在 403 花蓮大地震的第一時間,區營業處的弟兄整裝待發,隨時準備搶修,當天累計 37 多萬戶停電,在搶修 15 小時後,剩 300 多戶未復電,復電率高達 99%,這是來自台電平日的努力,一步一腳印做出來的。

 

針對未來強化電網韌性的建設計畫內容,蔡志孟表示,執行這項 10 年計畫,預估要花費 5645 億元。在分散工程上,電廠將直供科技園區、綠能分散供電、樞紐節點分群、增加配送節點、精進區域調度;在強固工程方面,逐步汰換老舊設備,採用防震性更好的設備,並廣增儲能設備、將變電所屋內化;至於防衛工程,將監控整體電網強度,還可即時分析電力損壞的原因。

 

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內容。(台電提供)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