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台急診醫師的價值之戰

周上琳 2017年07月07日 00:05:00
急診醫師是第一線的戰士,急診室是民眾踏進緊急醫療體系的入口。(攝影:陳品佑)

急診醫師是第一線的戰士,急診室是民眾踏進緊急醫療體系的入口。(攝影:陳品佑)

有些醫界之外的朋友,其實覺得困惑,為什麼看似單一醫院的單一急診事件,短短幾天之內竟會讓數十位急診醫師集體離職,也讓全台灣各地的急診醫師群起聲援。到麼什麼又是價值之戰?要進一步了解之前,請先容許我花各位一點時間說明什麼是急診醫師。

 

病人的代言人

 

我是一個急診醫師,從15年前我踏進急診那一刻,我的老師就告訴我,不管情況多危急,你要盡力診斷、醫治你的病人,當他們的代言人,為他們的最大利益考量。

 

台灣早期的急診病人,多是由還在接受訓練的各科住院醫師輪值看診。可是因為急診病人病情變化的不確定性太高,常常需要有經驗的醫師當機立斷的診斷與治療,所以急診的前輩們對抗許多阻力成立了急診醫學會,希望訓練出一群專門照顧急診病人,具有診斷與急救經驗的急診專屬主治醫師,在診視急診病人之後,必要時啟動及整合各後線科協助,代替病人居中溝通,提供病人最好的幫助。急診專科醫師制度建立,至今已經邁入第23年頭,雖然跟內外婦兒四大科相比,我們相對年輕,但看診不以器官分類出發、全人中心、針對症狀做診斷、跨學科的整合性緊急照護這幾個特點,是跟傳統科相比很大的差異之處。

 

為了確保品質,我們在專科醫師訓練計劃導入了急診專業核心能力的概念,成為台灣第一個擁有里程碑計畫的專科醫學會,也得到世界各國的肯定。加上完整的訓練與考核制度,急診專科醫師絕對可以勝任急診室內外五花八門的情境。

 

第一時間穩定生命徵象

 

訓練過程中,我們要學習從各種症狀找診斷。舉例來說,我們必須在很快的時間內告訴面前這個病人他肚子疼的原因;是吃藥就會好的胃炎,是需要找外科醫師開刀的盲腸炎,還是立馬會拿到一張病危通知的心肌梗塞。我們要學習很多科別的急救方法,因為沒人知道下一個救護車送進來的急救病人是年輕人、老人、懷孕婦女、還是襁褓中的嬰兒;是心臟病發、高處墜落、還是藥物中毒。我們要學習第一時間穩定生命徵象,然後安全地把病人交給後線各科的同伴。因為如果我們跑輸了,或是跑的過程中棒子掉了,病人可能失去活著見到接手治療的各科醫師的機會。

 

急診室外面也有我們的責任。我們要學習到院前救護,學習協助衛生與消防單位架構各地區的緊急醫療體系。因為生命之鍊的啟動源於社區,到院前救護是急診室的延伸,我們必須告訴救護技術員,在第一現場與救護車上該如何照顧急重症病人,去提升他們在到院前的作為與品質,這樣才能提高病人的預後與存活率。我們要學習毒化災應變、災難應變、特殊感染事件與大量傷患應變,重大事件時也可能需要前進到第一現場提供醫療與災難應變相關的建議,協助政府的應變單位,預防萬一狀況失控造成的行政與醫療體系的癱瘓。我們要學習辨識虐待事件,找出蛛絲馬跡,為弱勢者代言。我們還要學習大型活動醫療,運動醫學,高山醫學,潛水醫學,野外醫學,甚至進一步教會民眾如何保護自己。

 

而民眾並不會挑個良辰吉時才生病,所以他們隨時都得要找得到醫療協助。沒有熄燈時間的急診室,是病人從社區進入龐大醫療體系的保證入口。急診醫師被訓練必需在輪班的環境中維持清醒與判斷力,這種日夜顛倒的值班模式,確實也犧牲了健康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可是一有重大災難事件發生,大家的急診魂會不由自主爆發,不管當時在做什麼!

 

長庚醫院最後向社會大眾道歉,並宣布撤銷急診部原受懲處所有人員處分。圖為林口長庚急診醫師合照。(讀者提供)

 

八仙塵爆全台急診醫師大動員

 

八仙塵爆那一夜,大量嚴重燒燙傷的傷患,很快填滿了北部各大醫院的急診室。急診醫師們很快啟動各院的大量傷患流程,各科支援醫師也在第一時間全體總動員,跟急診醫師一起搶救傷患。有許多沒有出班的急診醫師,聽到消息也馬上拋下手上的事情,飛快回到自己所屬的急診室,幫忙治療源源不絕送進來的嚴重傷患,但沒人說苦,因為照顧緊急的病人,是我們急診人坎在DNA裡面的使命!急救任務告一段落後,接下來面對的挑戰是如何把這些嚴重傷患從急診後送到燒燙傷照護單位去。很快地全台灣的急診主管們互相聯繫,啟動各院的應變,也分享各院的資訊,讓有需要的北部傷患可以南送。那一夜北區堅守岡位,中南部提供支援,不只有急診醫師,許多醫師都徹夜未眠,但因為這個不分彼此的完美的團隊合作,大家一起成功擋下了可能造成醫療崩潰的災難事件,也將傷患送到合適的照顧環境,創造一個國際震撼的應變成績。

 

中國附醫急診部陳維恭主任曾做過一個相當傳神的比喻,說急診醫師就像是一個火車頭負責啟動,而各科醫師就像是車廂載著乘客。當火車頭平穩快速行駛,當所有車廂連結起來,大家可以一起將乘客們平安送達各自該到達的目的地!

 

急診醫師的價值不是賺錢

 

急診醫師是第一線的戰士,急診室是民眾踏進緊急醫療體系的入口,偏遠地區的急診是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民眾的守護,而醫學中心的急診是整個緊急醫療體系最後的防線。可是依國人年急診量需求估算,全台至少需1700名到2000名急診醫師,但目前具有急診專科執照,且留第一線者,大約只有1200人。所以台灣有非常多的醫院欠缺急診專科醫師,我們很感謝內外科願意伸出援手,協助我們一起照顧急診病人,甚至最後長久在急診室執業。只是各科的訓練歷程不同,急診專科醫師無法完全被其他專科所取代。假設一個具有台灣最多急診專科醫師資源的體系醫院,沒有急診醫師不足的狀況,但院方經過種種行政考量之後做出的決定(特別是用虧損為由),用內外科醫師取代原先運行順暢的急診醫師,對於極度重視病人安全與安全執業環境的我們來說,真的對這個現象感到憂心。

 

就像民眾都知道心導管檢查要找心臟科醫師,開盲腸要找外科醫師,產檢要找婦產科醫師一樣,急診病人是否應該優先由熟悉急診戰場與病人特殊性的急診專科醫師照顧,畢竟現代醫療已高度分科,每個專科有每個專科訓練出來的領域與能力。把一個高度專業化的內外科醫師,強迫放到急診室這個他們不熟系的領域,對有緊急醫療需求的民眾,亦或是內外科那些各擁有他們本科專業的夥伴們,究竟安全嗎?公平嗎?這個做法只是把急診室退回到急診專科還沒成立的原點,讓台灣急診醫學的發展倒退20年,對民眾豈是好事 ?

 

當管理者以健保收益來看待急診醫師的貢獻度,就會墮入以帳目上的盈虧來定義急診室與急診醫師的錯誤。畢竟,看急診病人可以有健保給付,掛號費相關的價格創造,但像災難應變,到院前救護,社會教育等是沒辦法幫醫院賺錢的,而且急診醫師往往必需面對的是痛苦,無常,衝突,遺憾,與社會最黑暗,最不忍卒睹的那一塊,確保所有需要緊急協助的人,不分種族、性別、職業、貴賤,都可以在急迫需要的時候能夠找得到醫療的入口。這些都不是賺錢的項目,可是社會要運轉順利,又不可以缺乏,也就是社會責任與社會公義的層面。

 

急診醫師的價值從來不該是賺錢,急診醫師有急診醫師的專業,與存在的必要性。醫療越先進,分科越仔細的國家,急診醫師被賦予的責任就越重大。 這20年因為許多急診前輩的共同努力,台灣的緊急醫療體系,病患照護與病人安全在國際間獲得肯定,目前也是國際急診醫學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Emergency Medicine, IFEM)的正式會員,參與國際之災難救助及急診醫學相關之政策規劃、教育訓練及跨國研究。希望藉著這次事件的機會,讓各位朋友更了解急診醫師與急診醫學,讓急診醫療的發展,更加蓬勃與多元。

 

 

 ※作者為急診專科醫師、台灣急診醫學會常務理事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