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請找出養殖文蛤暴斃的真正原因

李武忠 2017年07月13日 00:26:00
面對極端氣候,台灣文蛤養殖產業想要繼續經營下去,必須從文蛤苗種選擇、養殖池放養前整備、採行生態養殖、科技化日常管理、條環境控、病蟲害監控、上市前衛生安全檢驗、收成後的冷藏加工等,重新建立一套新的文蛤生產模式,才是長遠之策。(美聯社)

面對極端氣候,台灣文蛤養殖產業想要繼續經營下去,必須從文蛤苗種選擇、養殖池放養前整備、採行生態養殖、科技化日常管理、條環境控、病蟲害監控、上市前衛生安全檢驗、收成後的冷藏加工等,重新建立一套新的文蛤生產模式,才是長遠之策。(美聯社)

彰化、雲林、嘉義及台南都傳出文蛤暴斃,尤其雲林台西情況更嚴重,產量剩不到一成,養殖業者損失數百萬元欲哭無淚,雲林縣長會同漁業署,水產試驗所等單位現場會勘,希望能盡快對症下藥。
 

根據水產試驗所專家分析,造成大量死亡原因包括:氣候異常、魚塭底土變異、弧菌感染、放養密度太高及文蛤基因窄化等,短期改善可從落實魚塭管理做起,如降低放養量、底土曝曬消毒(不知那些獲得政府頒發優良養殖場認證的業者是否安然無恙?)。而這些說詞與過去沒有不同,能不能立竿見影,養殖業者並無多大信心。

 

其實去年國內養殖文蛤已經陸續發生暴斃的情況,漁業署及水產試驗所也舉辦過『養殖文蛤預防異常死亡教育宣導會』,但今年情況更加嚴重,顯然效果明顯不佳。漁業署除辦理宣導外,也針對該問題委請國內學者進行專案研究,應該將這些研究結果對外公開,讓外界檢視並集思廣益,共同來尋求因應對策。

 

事實上,極端氣候已經逐漸成為常態,對台灣影響也越來越大。政府若覺得台灣沿海環境轉變已經不再適合養殖,應該拿出證據清楚告訴養殖戶並擬妥退場機制及輔導養殖戶轉營其他養殖物種,才不會讓養殖戶年年虧損下去,最終倒閉收場。

 

目前雲林縣正配合中央政府大力推動綠電優惠政策,已經有許多養殖魚塭或多目標滯洪池將轉型成為光電專區,或許這些文蛤養殖池也可考量納入,不過為免衍生後續光電傷害、文蛤供需失衡,綠電獲利降低等問題,政府事先要有完整規劃。

 

對於水試所擬著手進行文蛤育種工作,希望獲得能抗極端氣候,或抗病毒等新品種方法固然可行,不過官方在對養殖文蛤的物種與遺傳結構尚未解明之前,想以遺傳育種改善基因缺陷無異緣木求魚,也非短期內可以達成。

 

儘管台灣早成立國家級水產生物種原庫,但是空有設備卻沒有足夠的研究人力,只有消極的保種,卻沒有積極的從事育種工作,這些年已經少有育成養殖業者需要的新品系及新品種,相較於國外重要養殖國家對養殖生物育種工作的重視,台灣明顯落後許多。

 

中國大陸在歷經十年的努力也已成功育成文蛤新品種「科浙1號」;近年來更運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MAS)在培育抗弧菌文蛤品種上也獲相當進展。紐西蘭種植的奇異果發生Psa病菌感染威脅到整個產業時,也是靠該國植物暨食品研究所(Plant&Food Research)多年育成可抗菌的新奇異果品種(Sun Gold) (台灣稱陽光金圓頭)才化解危機。

 

台灣試驗所以及學界在水產生物遺傳育種上是該加把勁了,不能再讓外行領導內行。至於是否因空汙染造成,環保機構應有長期監控資料可以比對讓證據說話,別製造無謂的紛爭。

 

面對極端氣候,台灣文蛤養殖產業想要繼續經營下去,必須從文蛤苗種選擇、養殖池放養前整備、採行生態養殖、科技化日常管理、條環境控、病蟲害監控、上市前衛生安全檢驗、收成後的冷藏加工等,重新建立一套新的文蛤生產模式,才是長遠之策,這有賴產官學共同來研發。千萬別又想透過政府給予補助,來減輕養殖戶損害,舒緩民怨,卻不思真正解決問題,讓養殖戶一再涉險,小心漁民在深刻失望之餘所暴發的大怒吼。

 

※作者為農漁業專欄作家

 

【延伸閱讀】

不能再對台灣漁業的威脅無感

拋開本位設置「海洋及漁業部」

台日中的秋刀魚大戰

 

【熱門影片推薦】

●注意!峇里島疑賣「狗肉沙嗲」

●伊拉克成功收復摩蘇爾

●川普長子承認私會俄國律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