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盤與它的故事》《最後四首歌》的首演傳奇:欽定的女高音搭配頂尖的指揮巨匠

blue97(Muzik專欄主筆) 2017年07月16日 11:09:00
理查史特勞斯《最後四首歌》的世界首演由德國巨匠福特萬格勒負責指揮。(作者提供)

理查史特勞斯《最後四首歌》的世界首演由德國巨匠福特萬格勒負責指揮。(作者提供)

《最後四首歌》(Vier Letzte Lieder)是德國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最晚年的傑作,創作完成時,理查史特勞斯已高齡84歲,死神的迫近,讓他譜寫的這些歌曲縈繞著死亡的影子,以及對浪漫主義的眷戀。

 

作曲家本人沒等到正式的公演就辭世,不過在生前已為這首作品挑好了首演人選—挪威女高音芙拉格絲達(Kirsten Flagstad,1895-1962),並要她找一位頂尖指揮和適當的樂團伴奏。

 

首演小檔案

Vier Letzte Lieder

22nd May 1950

Royal Albert Hall, London

Kirsten Flagstad(S)

Wilhelm Furtwängler

Philharmonia Orchestra

 

本文提及的CD版本

Grand Slam GS2065

Testament SBT

 

《最後四首歌》的世界首演直到1950年5月22日才在英國登場,地點是倫敦著名的艾伯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搭配芙拉格絲達的頂尖指揮是德國巨匠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1886-1954),樂團則是由EMI唱片公司製作人李格(Walter Legge,1906-1979)創立的愛樂管弦樂團擔綱。

 

Gland Slam盤是早期所有發行版本的綜合體,聲音則更臻完美。(作者提供)

 

這些首演的陣容和來由,網路世界都找得到,然而這場首演除了表面的故事外,它留下的錄音,背後有值得探究的疑點和傳奇。

 

《最後四首歌》確實在1950年留下了世界首錄音,有人說,這是最後彩排時錄下,也有人說,錄音來自正式的演出,雖然檔案由英國BBC廣播公司收藏,然而卻已毀損或遺失。至於為何會留下錄音?李格在他的回憶錄中,似乎透露出與愛樂管弦樂團的背後贊助者印度Mysore邦國的君王Jayachamarajendra Wadiyar(1919-1974)有關。

 

5月22日當天首演四首歌曲的安排順序是:

  • 入睡(Beim Schlafengehen)
  • 九月 (September)
  • 春(Frühling)
  • 日暮之時(Im Abendrot)

後來出版商的樂譜演出順序為:

  • 春(Frühling)
  • 九月 (September)
  • 日暮之時(Im Abendrot)
  • 入睡(Beim Schlafengehen)

 

究竟首演時的歌曲順序是誰決定的?可能是指揮家或女高音的建議,也可能是唱片製作人在背後運作。

 

據說,首演前兩天,李格擔心《春》歌曲中的高音B,芙拉格絲達唱不上去(1950年代,芙拉格絲達已經有高音唱不上去的問題),原本打算將《春》的演唱刪除,僅唱另外三首,幸好後來改為較低的升F音,才沒出現《最後四首歌》變成《最後三首歌》的窘況。

 

其實,李格也不是第一次幹這種事,1952年,他找福特萬格勒與芙拉格絲達為EMI唱片公司錄製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全曲時,業界也盛傳在某些「艱難」的段落,找人幫芙拉格絲達代打。

 

Testament盤的唱片封面是兩位首演的要角:福特萬格勒與芙拉格絲達。(作者提供)

 

《最後四首歌》的世界首錄音在1970年代出版黑膠唱片,出版商是一家叫GAO的美國公司,不過,出版品屬私人盤性質,缺乏流通性。接著義大利唱片公司Cetra也推出唱片,這場演出才正式在商業販售中亮相。由於早先的黑膠版本音質都不好,CD時代後,像Cetra就未曾改發CD。

 

第一批上市的唱片,《入睡》終曲前的和音及《春》最後的7小節,多數版本都出現缺漏,因此,部分的唱片發行找來其他的錄音進行修補。此外,有些版本第三首《春》唱完後有掌聲,有些版本則沒有,有些版本把演唱的順序做更動,導致歷來各式各樣的發行變得相當混亂。

 

這些市售唱片裡,有兩個版本相當重要,其一是2011年日本Gland Slam盤的發行,另一個是2007年Testament推出的版本。Gland Slam盤採用製作人平林直哉找到的醋酸盤(Acetate Disc)做為轉錄音源,這兩枚醋酸盤沒有編號, Gland Slam盤的解說提及,當年是用兩部機器進行錄音,用途是做為廣播節目播放。

 

這類為廣播而錄製的醋酸盤,和商業用的SP收錄形式不太一樣。當時是2部機器並用,A機器先啟動錄製,等到錄音進行到2/3時,再開啟B機器錄音,等B機器也錄到2/3後,再回到A機器。

 

Gland Slam盤所採用的醋酸盤,在解說書內頁亮相。(作者提供)

 

所以也導致這兩枚醋酸盤的收錄出現很奇怪的順序(Gland Slam盤有公開兩枚醋酸盤的收錄內容):一枚收錄《九月》、《日暮之時》的前半部,一枚收錄《入睡》、《春》及《日暮之時》的後半部。

 

Gland Slam盤與過去幾次的黑膠或CD發行,應該來自同樣的音源,平林直哉進行數位重製時,忠實保留了母盤所有的訊息,包括首演的順序、噪音,甚至遺漏的樂段也不做修補。《入睡》開頭有收訊混亂的噪音,但聲音比其他的版本清晰,《春》的尾聲也有清楚的拍手聲。

 

至於為何《春》有出現掌聲,而不是最後演唱的《日暮之時》收錄掌聲?至今仍是個謎。《日暮之時》開頭聲音稍微不穩定,在4:43附近可以很清楚聽到錄音盤更換的鑿痕,最後遺漏的幾小節,Gland Slam盤也忠實再現。

 

2007年推出的Testament盤,則在唱片封面直接標註是「世界首演的實況」,並把同場演出的華格納3首作品《崔斯坦與伊索德》前奏曲與愛之死、《齊格飛的萊茵之旅》、《布琳希德的自我犧牲》一起CD化,解說書還揭露華格納3曲的音源來自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的檔案,但這家英國唱片公司並未交代《最後四首歌》的音源為何?

 

Testament盤是首演當天的完整演出,以《日暮之時》為例,與Gland Slam盤一比較就可發現,Gland Slam盤的時間僅6分53秒,Testament盤則是7分41秒,其他版本遺漏的最後幾個小節,Testament盤都完整唱完。

 

再以《入睡》為例,Gland Slam盤的雜訊很大,但聲音很清楚,Testament盤雜訊相對少,音像卻模糊,不過,中段的小提琴獨奏,Gland Slam盤聽起來有些失真,Testament盤則可感受到小提琴獨奏的魅力。《春》結束後並無掌聲,也許是母帶後製期間或轉錄時被剪掉。

 

整體而言,Testament盤聲音稍糊,如果以1950年代的錄音技術來檢視音質,正規盤呈現這樣的成果,頗令人遺憾,但若評估母帶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摧殘,轉錄工程師進行數位修復時,可施展的空間的確有限。

 

《最後四首歌》首演後的隔天,第一波的評價也出爐了,英國當地媒體批評芙拉格絲達唱得太戲劇化,而在唱片的世界裡,這位作曲家生前欽定的人選所留下的第一份錄音,受限於母帶的先天不良,並沒留給樂迷深刻的印象,隨時間逐漸隱沒。

 

日後,當有人提及《最後四首歌》的名盤時,多數人會聯想到舒瓦茲柯芙 (Elisabeth Schwarzkopf,1915-2006)的錄音(舒瓦茲柯芙留下多次《最後四首歌》的錄音,這裡指的是1965年由指揮家賽爾及柏林廣播交響樂團版奏的版本,該錄音由EMI發行),芙拉格絲達的版本終究敗給了時間和音質,只剩下首演的歷史價值供後世憑弔。

 

 

 

(即日起,上報隔周推出《名盤與它的故事》,作者blue97,《Muzik》雜誌主筆,《福特萬格勒:世紀巨匠的完全透典》作者,不務正業的唱片迷。)

 

 

關鍵字: 名盤 女高音 blue97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