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古厝願當犧牲打】族譜世系圖喚醒張洧齊:祖厝是根,是歷史

上報快訊 2017年07月29日 13:35:00
張洧齊與妻子雅琳,以及他們還未滿周歲的兒子亮亮,一家三口幸福滿溢。(張洧齊提供)

張洧齊與妻子雅琳,以及他們還未滿周歲的兒子亮亮,一家三口幸福滿溢。(張洧齊提供)

外表溫文儒雅,帶著一副簡單的細框眼鏡,張洧齊,32歲,外表濃濃的書生氣息,卻有著一顆鋼鐵般堅定的心。他原本應該在美國進修,和妻兒一同過著安穩無憂的日子,2年半前卻毅然決然放下工作、夢想,回到家鄉恆春,只為將美麗而具有142年歷史的恆春張家竹塹古厝保存下來。他每日的差事是斡旋在文化部、縣政府、財團之間,保衛竹塹古厝成了他的生活重心。

 

32歲的張洧齊,在高雄長大。他在成長過程中對於人生目的十分迷惘,認為體制內的教育並無法滿足人們心靈需求,直到開始接觸基督教,從事了2年多傳教士的工作,人生才如同溺水的人抓到了浮木一般,開始有了意義。而後他與妻子雅琳結婚,育有目前尚未滿周歲的兒子亮亮。2012年他結束傳教士任期,返回家鄉恆春,發現了自家古厝的故事,也為了修編族譜以及爭取古厝的保存,在2015年放棄了可以去美國進修的好機會。

 

2014年底,張洧齊接獲土地開發商通知,古厝位於土地重劃區內,待查估後便要拆除,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原本對這方面什麼也不懂的他,開始積極了解,開始與蠻橫的財團抗衡。

 

他一方面積極向文資所提報、訴願,盼能早日將竹塹古厝納入古蹟,一方面以肉身擋拆,每日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甚至連家門也不敢出,就擔心一個不注意家園便會在一夕間被眼裡只有錢的財團商人夷為平地。

 

恆春張家竹塹古厝空拍圖。這座佇立在國境之南已有142年的古厝,充滿古色古香的氣息,屋主張洧齊為了不讓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再消失一個,2年半以來致力於古厝的保存。(張洧齊提供)

 

142年的恆春張家竹塹古厝美麗而具有歷史感的外觀,是台灣僅存值得被保存下來的珍貴文化資產。(張洧齊提供)

 

「祖厝壞了拆掉」是因社會缺乏文化意識、覺醒

 

可是,張洧齊為什麼那麼堅持要將古厝提報文化資產呢?為什麼不乾脆趕快賣掉土地結清,至少還能夠拿到一筆錢?對他而言,古厝是根,是歷史。

 

張洧齊說,大部分的人覺得祖厝壞了那就拆掉,那是因為社會普遍缺乏文化教育和文化意識、覺醒。他認為文化資產的培養需要耐心,「慢慢的呵護讓他成長,原本藏在他內在的文化資產價值就會發酵,這個無形的東西,形塑了下一代人的文化觀點,他們會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到這個社會及自己的人生。」

 

他在得知古厝將面臨拆除危機後,不僅埋頭研究土地重劃是什麼,也邀請文資審議委員賴福林老師南下場勘,賴福林的一句「祖厝很有保存價值」,替他打了一劑強心針,因此他連絡了家族長輩,準備要用文化資產的方式將祖厝保存。

 

2012那年張洧齊回到恆春,發現阿公張造仔在30年前和家族中的7個長輩,花了將近2年時間撰寫的族譜世系圖。阿公在2005年過世,這份族譜並未完成,他說,「當我將世系圖從抽屜裏面拿出來時,世系圖上密密麻麻的張家子孫,上面寫著台灣第一代祖先一路連結到我自己的名字,我是張家的五房的十一代子孫,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的名字被賦予了新的意義,這是我的文化,就像聖經上的耶穌的家譜,厚重的灰塵讓他看來很渺小,但是卻貫穿了三百年的台灣開墾歷史,我是歷史的過去,也是歷史的未來。」

 

「我感覺沒有延續這份族譜世系圖,阿公花費的心血將會白費,未來也沒有人會重視這些東西,我意識到自己有一份傳承的責任」張洧齊接下來4年的時間,他不斷尋找失散的家族成員,試圖把斷掉的世系圖向下連接。

 

他說,每當找到一個新的人,不管多遠他都會千里迢迢前去拜訪。他們會坐下來進行2到3個小時的訪談,4年下來他聽到了上千個不同的人生故事。他說自己就像是一塊海綿不停的吸收,在採訪中重新認識自己的家族,也看見遺失的傳統文化,譬如家族獨特的祭祀文化與家規,而昔日曾擔任基督教傳教士工作的他,也重新拿起了香來拜拜。

 

放棄美國學位 古厝根不能斷

 

在回到恆春以前,張洧齊是一位奔走台灣各地的基督教傳教士,花了2年2個月的時間,到過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宜蘭、花蓮等地,每天的工作就是透過所有的方法邀請人們到教會學習。

 

他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經驗,因為傳教士販賣的是看不到摸不到的信仰,能夠依靠的僅僅是自己的見證和手上的經文,而且,基督教許多的教導與普世價值並不相同。他遭受過許多拒絕,生活也近乎修道,沒有娛樂,不能和親友聯絡,但他始終感到靈性飽滿。記者想,信仰大概也是支持張洧齊這2年半以來的漫漫抗爭十分重要的心靈良藥之一。

 

向張洧齊問到妻子的想法,他說,2年前妻子曾經不能諒解他堅持要保留祖厝的事,還鬧了一場家庭小革命。因為當時教會對於台灣人的返鄉傳教士非常重視,會刻意栽培他們擔任教會的本地領袖。

 

而那時他申請上了美國楊百翰大學,但為了修編族譜已經保留了2年學籍,2015年是最後期限,如今又遇上祖厝面臨拆除一事。妻子認為他們應該離開台灣,因為古厝保存的事情一旦進行就是沒完沒了,而且太辛苦了。

 

但張洧齊告訴妻子,「如果我們出去拿到學歷,功成名就、衣錦還鄉了,看到古厝被拆掉了,我們的根斷掉了,哪一個損失比較大?努力的意義在哪裡?」最後他們還是決定留下來,日後妻子也漸漸地能夠明白他這麼做的意義。

 

張洧齊與妻子雅琳和兒子亮亮的合影。(張洧齊提供)

 

張家古厝願做犧牲打 將台灣文化保存推進到下一個壘包

 

2年半以來,張洧齊和妻子為恆春古厝保存奔波的努力身影不曾消失,而即便面對重重困境。至今開發商已經3次強行拆除了古厝外圍一部分的竹塹,造成古厝文化資產價值減損,但張洧齊仍未退縮。記者仍能聽出張洧齊語調中不變的堅定和認真,他持續地在努力,近日也在網路上發動聯署,請文化部協助將古厝保存下來。

 

他希望未來人們面對文化資產能夠以不同角度重新思考,例如「土地開發與文化資產保存,可不可以共存?如果衝突,如何取捨?」他說,「這次恆春古厝是否保存,是文化資產保存法自民國71年公告實施至今35年的一個文化教育測驗卷,如果及格了,您來到墾丁除了玩水,更可以瀏覽這裡的有形與無形文化,相信你會和我剛回到恆春時一樣的驚艷的感覺,如果不及格,你我都必須面對更多的文化資產消失,但是張家古厝願意做一支犧牲打,盡我們的能力將台灣文化保存推進到下一個壘包,相信總有一天他還是會回來得分。」(蔡佩珊/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市地重劃動刀台灣罕見文化 恆春142年竹塹古厝告急

 

【熱門影片推薦】

●《神力女超人》續集2019年上映

南極發現天然防曬新原料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