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錫堦:朝小野大  執政須「正直與委屈相應」

簡錫堦 2025年01月24日 07:00:00
要解決國會惡鬥亂象,必須先解決「仇恨政治」。(攝影:張哲偉)

要解決國會惡鬥亂象,必須先解決「仇恨政治」。(攝影:張哲偉)

朝小野大本就不利執政黨運作,但它是政壇常態。北歐國家多黨內閣制幾乎靠聯合執政和協商、合作來運作,貴在建立信任的議會文化,防止「仇恨政治」的激化。我國選舉主軸離不開統獨議題,「賣台」、「戰禍」標籤互貼;揭弊、揭假學歷互潑汙水,取代理性論政,這種扶植仇恨的選舉,政黨信任度日趨下滑至冰點。

 

在野黨難得在立法院取得多數,自會掌握機會在立法與審查預算時打擊執政黨,搞得雞飛狗跳,以毀憲亂政手段來報復,關係更加交惡。

 

筆者擔任第三、四屆立委時,政黨合作與協商密切,不知從哪屆起黨團約束成員不能「聯署」它黨委員的提案,斷了提案討論、遊說、合作的可能,堅壁清野敵我立場鮮明,隨時準備幹架的態勢,不同黨的委員不易建立信任與情感,無法論理,幹起架來兇狠無比。

 

當年我力推「公務員周休二日」時,獲得新黨鼎力支持及國民黨立委多位加入聯署,而能立法成功,增強再推「勞工周休二日」的助力。由於阿扁選總統時率先提出「每週工時縮短為44小時」,國民黨不滿,不願背書另提「彈性84工時」,每周42小時較勁,工時雖少了2 小時。但卻延宕10多年,使得「周休二日每周40小時」的提案,至今仍未完整立法,賴清德當行政院長時,取消七天國定假日,延長加班時限,討好資方,以《一例一休》拍版定案。

 

筆者推動「替代役」時,反而是國民黨的協助較多,我向內政部役政司副司長鍾鍾台利遊說,介紹瑞典社會役制度,獲得他的贊同,並陪同拜會國防部,再由國防部和內政部一起組團到瑞典、奧地利參訪。認為可以讓兵役多元選擇,讓關心環保的役男去服環保役,山林巡守、無痕山林、山難預防教育;關心弱勢者的年輕人可去服照護役;教育役可加強學校安全、學生照顧。讓役男發揮所長,並可解決拒絕當兵而被關押的耶和華見證人的困境,改服替代役。讓替代役順利立法,成為亞洲第一個有替代役的國家,韓國曾多次來台灣取經。

 

當年婦女新知希望由我主推《性別工作平等法》,我殷勤遊說謝啟大立委,由她領銜為首當提案人,我當第二提案人,功勞做給謝啟大。故而,她認真去遊說新黨和國民黨同仁,克服阻力。推動七八年無功的法案,竟輕易地通過。因提案人可記名於「立法者」的光榮,功勞讓與他黨立委,成功不必在我,通過立法始為造福社會的原旨。

 

民進黨團嚴禁發言不能與黨團不一致,林淑芬立委在萊豬、勞基法等法案認為違背她的政治良心,與黨團不同調,而被停權三年;此為專業立委的損傷,也是肅清異己,塑造一言堂的威權。無怪乎社運經驗的立委無法表現其專業,和老法統時代立委何異?民進黨被國民黨罵「威權執政」,民間認同值得警惕。

 

正直與委屈相應

 

明知朝小野大,執政者即應誠懇拜訪、開誠布公尋求合作,了解在野黨需求,作為協商合作的起手式。賴總統上任後未做這些功課,讓人質疑他高傲身段,現在請喝咖啡為時已晚。知道他們要提《憲法訴訟法》、《財劃法》、《選罷法》等修正案,要及時馳往溝通,不應法案通過再以「投共」標籤,製造仇恨訴之人民,加劇後續溝通協商障礙。

 

正直面對,委屈誠意溝通是必要的身段。甘地說「愛你的敵人」是很困難的,不像愛自己家人那麼簡單。但心無仇恨才能降低敵對,屈服對手。甘地在南非領導印度移工反抗《亞僑強制登記法》時,與行政長官史莫茲交手,曾在四天內被逮捕三次。對於雙方所達成的談判決議,史莫茲事後都翻臉不認帳,但甘地仍寬容相信他,從無怨言。甘地人格讓史莫茲感動,才主動參考甘地意見,將法案改為《改善印度僑民待遇法》無損印度移工尊嚴。甘地在獄中以雙手編織的涼鞋,贈與史莫茲,史莫茲說 : 甘地抗爭純潔無疵,讓我不易對付,使得我無心鬥爭。甘地呈現愛我的敵人,打敗南非行政長官,以及日後領導印度和平獨立。

 

仇恨語言容易感染民眾,名嘴以之當八卦,加油添醋炒作成不可收拾的「仇恨政治」,破壞政黨合作,以及兩岸止戰大策略。若只在意綠營支持者的觀感,漠視「中間選民、獨立思考的民眾」,輕忽了壯大政黨支持的主力。

 

策略與談判的要領

 

議題分析與澄清是訂定策略的首要,開會是無法搞清楚的。不能看到問題就反射性地採取行動,就像肚子痛就吃「肚痛藥」。 未經診斷不知病根胡亂開藥方,肚子痛是餓壞了或吃壞了肚子?或胃發炎、胃食道逆流、幽門桿菌感染、胃潰瘍、胃癌..等,怎能亂吃藥 ? 切要釐清議題,再開處方才能有效治療。

 

未經分析診斷,即向外宣告「行動」,賴總統要邀喝咖啡、柯總召號召「大罷免」,府院領導人不同調,難以對應當前困境,更讓民眾如霧裡看花,抵銷民氣。

 

召開策略會議人數不必多,有能力有經驗的人十個左右就夠,先將與議題相關的「角色」列出,分析在此議題的利害關係,受害的人是誰、得利的人是誰,社會團體的利害關係,當事人會選擇的策略。然後標定各個組織力量估算,當作「現狀力量表」。計算站在我方的力量和對手的力量,做一個力量表天平,再擬定爭取較可能的組織,說服的理由,各個擊破直到力量表呈現可贏過對手,方能擬定完整的策略和行動。臚列目前的問題:違憲疑慮、癱瘓政務。擬出可行與解決方向:讓對手得利、功勞,或可挽回政務推行,有利民眾福祉。

 

每一個參與擬訂策略的人需依價值觀的反省步驟回答,作為說服自己和他人的基礎。

 

一、為何這議題對你是重要的?與你何關?如何激發你的情感?怎樣的情感?

 

二、認知樣式:應該怎樣?價值觀描述?做個聲明/主張。

 

三、「應該」的來源:個人經驗、受權威者的影響(聖經、學說…)

 

四、另一個架構:不同觀點或可供借鏡之處。

 

五、行動啟示/該做什麼?:對話、再溝通的可能性。最後確定宣傳、組織、抗爭…

 

運用八種尋求改變的策略

 

一、團契策略:溫情信任/激發最初熱情/克服組織危機。

 

二、政治策略:影響有權力的人/有權力者本身。

 

三、經濟策略:用錢解決問題/物質補償/有權或有錢者常用。

 

四、學術策略:理智、知識、實證/理性說服。

 

五、工程策略:科技專業/效率理性。

 

六、對抗策略:組織人民(弱勢者)/非暴力抗爭。

 

七、軍事策略:控制、恐嚇、懲罰/維持秩序/軍警和強者。

 

八、應用行為科學:問題複雜/多重策略/感情理智合一。

 

每個策略都應評估:基本假設、影響、意識形態、情感需求、長期問題、所迴避的問題、最常採用此策略的人。這是我在社運常採用和訓練幹部的策略模型。

 

每一策略要評估對手可能的反應/策略,做下一步的策略修正。不能光一味責怪對手,多反省自己的犯錯,才能改變「仇恨政治的昇華」,讓台灣穩定發展,愛你的敵人,逐漸說服藍營,團結捍衛台灣民主自由的體制,即使功勞做給藍營又何妨?何況藍營八九成政治人物與支持者,最大的利益與台灣利益是一致的。

 

※作者為前立法委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

上報 Up Media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